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傷寒表不解則發熱,心下有水氣則乾嘔而咳,此乃水氣與寒邪相搏而成此證也。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皆有水氣內攻也,故與此方主之。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芍藥行榮而散表邪,以乾薑、細辛、半夏之辛為使,而行水氣止嘔咳,以五味子之酸,而斂肺之逆氣,以甘草之甘,而和諸藥為佐。經曰,以辛散之,以甘緩之,以酸收之者此也。
謂之曰小青龍者,以其能發越風寒,分利水氣,越超乎天地之間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當感冒未能從體表排出,就會引起發燒。如果胸口下方有水氣,會導致乾嘔及咳嗽,這是由水氣與寒邪互相作用所造成的症狀。有些人可能會口渴,或者拉肚子,或者吞嚥困難,或者小便不順、下腹部脹滿,或者呼吸困難,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水氣在作怪,所以使用這個處方來治療。以麻黃為主要成分,桂枝為輔助成分,芍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並驅除表面的邪氣,乾薑、細辛、半夏的辛辣可以幫助去除水氣並止住嘔吐和咳嗽,五味子的酸性可以收斂肺部的逆氣,甘草的甜味可以調和所有藥材的功效。正如古籍所言,用辛辣來散開,用甘甜來緩解,用酸性來收斂,就是這個道理。
之所以稱之為「小青龍」,是因為它能有效地排除風寒,調節體內水氣,其效果超越一般的藥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