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文蛤散(一百五)

治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出,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文蛤(五兩)

右一味,為末,以沸湯調一錢服。

白話文:

如果病在表陽,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但反而用了冷水潑灑病人,或是用冷水灌洗,導致體內的熱氣被抑制住無法散出。這樣會讓病情更加煩躁,皮膚上可能會出現雞皮疙瘩,患者可能想要喝水,但實際上並非口渴,這種情況下可以服用文蛤散。如果服用後病情沒有改善,則可以改用五苓散。對於寒實結胸的症狀,也就是胸部有硬塊且無發燒等熱象的,可以使用三物小陷胸湯,或者也可以選擇白散。

文蛤散的製作方式是取五兩的文蛤,研磨成粉末,然後每次用滾燙的開水沖泡一錢的份量服用。

2. 白散(一百六)

桔梗,貝母(各五錢),巴豆(一錢,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上和二味)

右三味,相合,以白飲和服,量虛實用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白話文:

[白散(一百六)]

藥材包含:桔梗、貝母(兩者各五錢),巴豆(一錢,需去掉外皮及心,炒至黑色後,磨成膏狀)。將上述兩種藥材與處理好的巴豆混合。

取以上三種藥材,將其混合均勻,服用時以溫開水調和。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調整劑量。如果病癥在膈膜以上,可能會引發嘔吐;如果病癥在膈膜以下,可能會導致腹瀉。若無腹瀉,可喝一杯熱粥;若腹瀉過度且無法停止,則飲一杯冷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