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發熱,汗出惡風,病如桂枝湯證也。今此頭卻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衛咽喉,不得息者,此非桂枝證,乃寒邪客於胸中,而不在表也。故用瓜蒂為君,味苦寒;赤小豆為臣,味酸寒;淡豉為佐為使,三者之酸苦,合而用之,以吐其上膈之實也。經曰,酸苦湧泄為陰,此其用焉。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患者有發燒的症狀,同時出汗且怕風,這些症狀看起來很像桂枝湯所適用的病症。但是,他的頭部並沒有疼痛,脖子也沒有僵硬,寸脈(手腕內側的脈搏)只輕微浮現,胸部感覺痞悶,氣往上沖至喉嚨,讓他呼吸困難,這就不是桂枝湯能治的症狀了。這是因為寒邪侵入胸腔,而非停留在體表。
因此,我們選擇瓜蒂作為主要藥材,它性質苦寒;紅小豆作為輔助藥材,它性質酸寒;淡豆豉則作為調和劑,這三種藥材的酸苦特性,結合起來使用,目的是要將胸膈間的實邪吐出來。古書有言,酸苦的味道可以促使藥物向下沉降,排除體內陰寒,這就是我們使用這些藥材的原因。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