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柴胡加芒硝湯(三十七)

治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曰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後以此方主之。

白話文:

如果傷寒過了十三天還不緩解,胸口兩側脹悶並伴有嘔吐,下午發作潮熱,隨後有輕微腹瀉,這原本是柴胡的證狀,但用通便藥後卻沒有通便,現在反而腹瀉了,這說明醫生用丸藥通便不對症。潮熱是熱盛的表現,應該先用小柴胡湯解表,然後再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小柴胡湯內加芒硝三兩。

上如法

2. 湯議

議曰:傷寒十三日當解,反胸脅滿而嘔者,邪氣猶在表裡之間,若用柴胡湯下之,則更無潮熱自利;若反以丸藥下之,虛其脾胃,邪氣乘虛入里,故曰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也。潮熱雖為熱實當下,奈有胸脅之邪未盡,且先以小柴胡以解外,再以本方中加芒硝而通泄也。

白話文:

討論中提到:傷寒到了第十三天應該會痊癒,但若胸肋脹滿並嘔吐,表示邪氣仍存在體表和體內之間。如果此時使用柴胡湯來導下,就會導致潮熱自發,利便;如果反而使用丸藥來導下,會虛耗脾胃,邪氣會趁虛進入體內,因此出現傍晚時潮熱退去,並伴有微利便的現象。雖然潮熱屬於熱盛,應當導下,但還有胸肋之間的邪氣未盡,所以應當先用小柴胡湯來疏解外邪,再加入芒硝到配方的基礎上,來通泄導下。

3. 疑問

問曰:潮熱者,實也。既實且熱,何不用大柴胡大承氣湯下之,卻用芒硝何也?

白話文:

有人問:潮熱是因為體內有實火。既然有實火而且發熱,為什麼不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來瀉火,卻要使用芒硝呢?

答曰:潮熱雖實,奈何先丸藥傷動臟腑,再用大黃下之,則脾氣傷而覆成壞證,只得用芒硝以浸潤之,而取利也。

白話文:

回答者說:潮熱雖然是實證,但之前服用的丸藥已經傷及臟腑,再用大黃瀉下,就會傷及脾氣,反而變成更壞的病症。只能用芒硝浸潤腸道,以達到通便的作用。

4.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三十八)

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此方主之。

柴胡人參龍骨牡蠣(各一兩半),鉛丹桂枝茯苓生薑(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夏(二合),大棗(六枚)

白話文:

柴胡、人參、龍骨、牡蠣(各 15 克),鉛丹、桂枝、茯苓、生薑(各 15 克),大黃(30 克),半夏(6 克),大棗(6 顆)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加大黃,再煮取二升,去渣,溫服。

5. 湯議

議曰:傷寒八九日,邪氣錯雜,表裡未分而誤下之,則虛其里而傷其表。胸滿而煩者,邪熱客於胸中。驚者,心惡熱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裡虛而津液不行也。譫語者,胃熱也。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陽氣內榮於裡,不行於表也。故用柴胡為君,以通表裡之邪而除胸滿。

白話文:

討論說:得了傷寒八九天,邪氣混雜,表裡未分,如果誤服瀉藥,就會傷了裡頭,損傷了外面。胸口發悶,煩躁不安的,是因為邪熱停留在胸中。出現驚嚇的表現,是因為心臟討厭熱,神志無法安定。小便不通暢的,是因為裡頭虛弱,津液不能運行。說胡話的,是因為胃裡有熱。全身沉重,無法翻身的,是因為陽氣內聚於裡,不能運行於外。所以用柴胡為主要藥物,以通調表裡邪氣,消除胸悶。

人參半夏為臣輔之。加生薑大棗而通其津液;加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為佐。加茯苓以利小便而行津液;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加桂枝以行陽氣而解身重錯雜之邪,共為使。以此十一味之劑,共救傷寒壞逆之法也。

白話文:

使用人蔘和半夏作為主藥輔助。加入生薑和大棗,促進體液流動;加入龍骨、牡蠣和鉛丹,收斂精神,鎮定心神,作為輔助。再加入茯苓,利尿通便;加入大黃,驅除胃熱,止胡言亂語;加入桂枝,運行陽氣,祛除身體沉重和錯綜複雜的邪氣,共同作為使藥。這十一味藥方,共同救治傷寒病變逆亂的症狀。

6. 小建中湯(三十九)

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以此方主之。

又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此方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三兩),芍藥(六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膠飴(一升)

白話文:

桂枝(15公克),甘草(15公克),芍藥(30公克),生薑(10公克),大棗(12個),麥芽糖(500毫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膠飴,候溶盡,去渣,溫服。

7. 湯議

議曰:建中者,建其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建中之味甘也。陽脈澀,陰脈弦者,為中虛內寒也。心中悸者,為氣虛。煩者,為血虛。故用膠飴為君,甘草大棗為臣,以甘佐廿緩之也。白芍藥之酸,能收斂脾氣而益其中,故用之為佐。桂枝生薑之辛,以散餘邪而益其氣也。

白話文:

商議道:建中湯的重點在於調補脾胃。脾胃喜緩,用甘味的食物來緩解它,建中湯就是甘味的。陽脈澀,陰脈弦,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心中悸動,這是氣虛。心煩,這是血虛。所以用膠飴做主藥,甘草、大棗做輔臣,用甘味來緩解。白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脾氣,益補脾胃,所以作為佐藥。桂枝、生薑的辛味,可以散去餘邪,益補脾氣。

8. 加減法

建中湯治虛痛者加黃耆,治心痛者加元胡索,治血虛者加當歸川芎,治盜汗多者加小麥茯神,治虛中生熱加北柴胡地骨皮

白話文:

建中湯用於治療虛弱疼痛的人,可加入黃耆;治療心痛的人,可加入元胡;治療血虛的人,可加入當歸和川芎;治療盜汗多的人,可加入小麥和茯神;治療虛弱體質導致發熱的人,可加入北柴胡和地骨皮。

9. 疑問

問曰:建中湯方與桂枝同,只多膠飴,所主治病全不同,何也?

白話文:

有人問:建中湯方劑和桂枝湯方劑除了多了一個膠飴外,其他都一樣,但它們所治療的疾病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答曰:桂枝湯中桂枝、芍藥等分,以芍藥佐桂枝,而治衛氣也;建中湯中芍藥多半而桂枝減半,以桂枝佐芍藥,而益其榮氣也,是以大有不同。

白話文:

回答:桂枝湯中的桂枝和芍藥用量相等,用芍藥來輔助桂枝,治療衛氣;建中湯中的芍藥用量加倍,而桂枝用量減半,用桂枝來輔助芍藥,加強其補養榮氣的作用,所以兩者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