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5)
1. 疑問
問曰:諸方中獨小柴胡湯去滓再煎,何也?
答曰:取其汁清,能入膽之義。
白話文:
有人問:在各種藥方中,只有小柴胡湯在過濾掉藥渣後還需再次煎煮,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是:這樣做是為了取得清澈的藥汁,因為這種藥汁能夠有效地作用於膽臟。
2. 大柴胡湯(三十四)
治太陽未解,便傳入陽明,大便不通,熱實心煩,或寒熱往來,其脈沉實者,以此方下之。
柴胡(八兩),黃芩,芍藥(各三兩),半夏,大黃(各二兩),枳實(四枚),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前七味,滅四升,加大黃,煮取六升,去渣,溫服。
白話文:
[大柴胡湯的使用(三十四)]
用於治療原先在太陽經絡未完全解決的病狀,隨即轉入陽明經絡的情況,主要症狀為大便不通暢,身體有熱感且實證的心煩,或者出現時冷時熱的徵候,如果脈象呈現沉實的特徵,則可使用此方進行瀉下治療。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分別是:柴胡(約320克),黃芩,芍藥(各約120克),半夏,大黃(各約80克),枳實(4個),生薑(約200克),大棗(12個)。
將以上八種藥材,加入相當於12公升的水,先煮前面七種藥材,煮至剩下4公升的藥汁,然後再加入大黃,繼續煮至剩下6公升的藥汁,然後濾去藥渣,趁溫熱服用。
3. 湯議
議曰:病在太陽者,多汗證;病在陽明者,多下證。苦太陽欲罷未罷,欲傳陽明未入陽明,雖有發熱身痛,脈來沉實,又兼大便不通,心腹脹滿;或有寒熱往來,又兼脈息沉實。若與承氣下之,奈何太陽未解;若欲麻黃汗之,又兼其內熱實,是以用大柴胡湯緩下之也。柴胡性涼,能解表攻裡,折熱降火,用之為君。
黃芩能蕩熱涼心,用之為臣。枳實、芍藥二者合用,而能除堅破積,助大黃之功,而下內熱,而去堅者;生薑、半夏辛以散之;大棗之甘,緩中扶土,五者共為其佐。獨用大黃為使,其能斬關奪門,破堅除熱,宣行號令,而引眾藥共攻下者也。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當疾病發生在太陽經的時候,常見的症狀是多汗;如果病在陽明經,則通常會有多次排便的情況。然而,當太陽經的病情似乎要結束但還沒完全結束,正準備傳到陽明經卻還未進入的時候,即便出現發燒和身體疼痛,脈搏跳動顯得沉實,同時伴有大便不通,心腹脹滿的症狀;或者有時冷時熱的情況,而且脈搏仍然沉實。如果使用承氣湯進行通便治療,卻發現太陽經的問題仍未解決;如果想用麻黃湯來發汗,但又因為內部有熱且實。因此選擇使用大柴胡湯來緩慢通便。柴胡性質偏涼,可以外解表邪,內攻實邪,抑制熱度,降低火氣,所以用它作為主要成分。
黃芩能夠清熱涼血,用它作為輔助成分。枳實和芍藥兩者結合使用,能消散堅硬的積塊,幫助大黃發揮功效,清除內部熱度,以及去除堅硬的積塊;生薑和半夏的辛辣特性能散寒;大棗的甜味可以調和中間,扶助脾胃,這五種藥物共同作為輔助成分。單獨使用大黃作為引導成分,它能像攻破城門一樣,破除堅硬的積塊,消除熱度,並引領其他藥物一起攻下,達到治療效果。
4. 大柴胡湯證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傷寒十餘日,結熱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主之。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傷寒,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宜大柴胡湯,此無表裡證也。
白話文:
[大柴胡湯的症狀]
當患有太陽病,超過了十多天,或是經過兩三次的下法治療後的四五天,如果柴胡的症狀依然存在,應先使用小柴胡湯。但如果嘔吐的情況持續不止,且感到胸口悶急,內心煩躁不安,這表示病情仍未好轉,這種情況下,使用大柴胡湯進行下法治療,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患有發燒病十餘天,熱邪積聚在體內,並伴隨來回的寒熱交替,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患有發燒病,即使出汗但病情仍不見好轉,伴有胃部脹滿、噁心嘔吐和腹瀉的症狀,這種情況也適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患有發燒病,持續發熱七八天,即使脈搏浮數,也應該使用大柴胡湯,因為這種情況並無表裡同病的症狀。
5. 疑問
問曰:大柴胡湯中必用大黃,古方中又云一方加大黃何也?
答曰:湯中若無大黃,何得言大柴胡湯下之者?此乃因前人無剛斷處也。
問曰:大柴胡湯、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仁承氣湯、抵當湯、大陷胸湯、十棗湯,此皆傷寒下泄之劑,各何所用?
答曰:大柴胡湯治表邪生內實者,下之急也。小承氣湯治里邪生內實也,下之緩也。大承氣湯治里邪生內實者,下之急也。調胃承氣湯乃緩其中,而下之緩也。桃仁承氣湯治小腹急結,血證者之急也。抵當湯乃破血證之峻者。大陷胸湯乃通開破結之緩者。十棗湯乃破停飲下水積之駃烈者也。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大柴胡湯裡一定要用大黃,而且古方中還說有個版本是會再增加大黃的呢?
回答是:如果湯裡沒有大黃,怎麼能稱之為大柴胡湯,並有下瀉的效果呢?這是因為前人在決定藥方時沒有堅定的判斷。
又有人問:大柴胡湯、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仁承氣湯、抵當湯、大陷胸湯、十棗湯,這些都是用來治療感冒導致的下瀉的藥方,它們各自的使用情況是什麼呢?
回答是:大柴胡湯用於治療由表面疾病引發的內在實症,其作用是迅速地排除病邪。小承氣湯則是用於治療由內部疾病引發的實症,其作用相對緩和。大承氣湯也是用於治療由內部疾病引發的實症,但其作用比小承氣湯更強烈。調胃承氣湯則是調理中焦,其作用也是較為緩和的。桃仁承氣湯是用於治療下腹部緊縮疼痛,且有血液問題的情況,其作用也是較為急迫的。抵當湯則是用於破除血液問題中的嚴重情況。大陷胸湯則是用於打開並破除胸部的結塊,其作用較為緩和。十棗湯則是用於破除體內的停滯水分和積水,其作用非常強烈。
6. 柴胡桂枝湯(三十五)
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此方主之。
又發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小柴胡和桂枝湯。
上如法。
白話文:
治療流感六七天,有發燒且輕微畏寒的情況,肢體關節疼痛,輕微噁心嘔吐,胸口有悶脹感,若外在的病徵仍未消失,這時可使用此方來治療。
另外,如果出汗過多導致體內陽氣流失,出現神智不清的譫妄現象,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此時應給予柴胡桂枝湯,調和體內營氣和衛氣,以促進體內津液的流通,之後病情自然會好轉。
這個處方就是小柴胡湯加上桂枝湯。
以上是處理的方法。
7. 湯議
議曰:傷寒六七日,邪當傳裡,微嘔、心下支結者,為里證見也,屬小柴胡湯。又兼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外證未去,故加桂枝湯和而用之,以解表裡之邪共見者也。
白話文:
我來說:如果有人在得了風寒六七天後,病邪應該已經傳入內臟,如果這時出現輕微的噁心、胃部有脹悶感,這都是內臟受病的徵兆,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另外,如果還伴隨著發燒、輕微怕冷、四肢關節疼痛,顯示外部的病症還沒有完全消退,因此我們會加上桂枝湯一起使用,目的是為了同時解決內外共同出現的病邪問題。
8. 柴胡桂薑湯(三十六)
治傷寒五六日,已發汗再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此方主之。
柴胡,黃芩,桂枝(各三兩),栝蔞根(四兩),乾薑,牡蠣,甘草(各二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初服微煩,再服汗出便愈。
白話文:
[柴胡桂薑湯(三十六)]
用於治療感冒五六天後,已經發過汗,又被再度施予下法(瀉藥)的情況,患者會出現胸部及側腹部有飽脹感,輕微的結滯感,小便不通暢,口渴但不噁心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時而感到冷時而又發熱,內心煩躁不安,這些症狀顯示病情尚未緩解,這種情況適用此方。
所需藥材為:柴胡、黃芩、桂枝(各約90公克),栝蔞根(約120公克),乾薑、牡蠣、甘草(各約60公克)。
將以上七種藥材,加入約48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約2400毫升,去除藥渣後,再煎煮至剩約900毫升,趁溫熱服用。初次服用可能會有些許煩躁感,再次服用後會出現汗出,病癥就會逐漸痊癒。
9. 湯議
議曰:傷寒五六日,已經汗下,表邪當解。今更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表邪未解也。又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者,又兼里邪也。此乃邪在半表半裡之間,故與柴胡為君,以散表攻裡,行少陽之分。黃芩之苦為臣,以解傳裡之邪。桂枝之辛,甘草之甘,以散緩之;頭汗出者,為津液不足,陽虛於上也,故與乾薑以固其陽;栝蔞根以生津液而止其渴,牡蠣之咸以消胸膈之滿,共為佐使,以解半表之邪也。苦其人左脈小,右脈大,寒熱膨脹而渴者,用之神應也。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如果得了風寒病,大約到了五、六天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發汗和瀉下的治療,理論上說表面的邪氣應該已經被驅散了。但現在病人仍然出現頭部出汗,有時冷有時熱,心裡煩躁的情況,這說明表面的邪氣還沒有完全消除。而且病人還感到胸部和脅部有壓迫感,稍微有點憋結,小便不通暢,口渴但是不噁心嘔吐,這又說明病人的內臟也有邪氣。這種情況,說明邪氣在身體的半表半裏位置,所以我們用柴胡作為主要藥物,它可以散去表面的邪氣,同時攻擊裏面的邪氣,在身體的少陽部位起到調節作用。
黃芩的苦味是輔助的藥物,可以幫助去除進入內臟的邪氣。桂枝的辛辣,甘草的甘甜,這些藥物可以緩和藥效。因為頭部出汗,說明身體的津液不足,上面的陽氣虛弱,所以我們使用乾薑來鞏固陽氣。栝樓根可以滋潤身體,解決口渴問題。而牡蠣的鹹味可以幫助消化胸部的脹滿感,這些輔助和使藥一起工作,共同去除半表半裏的邪氣。如果病人左側脈搏細小,右側脈搏粗大,有寒熱交替,腹部脹痛且口渴,使用這種藥方會有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