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甘草瀉心湯(五十二)
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此方主之。
半夏瀉心湯中加甘草一兩。
上如法
白話文:
用於治療感冒發燒或是被風邪侵襲的情況,但若醫生誤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會導致患者一天內多次腹瀉,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腹部有如雷鳴般的腸鳴聲,胸口有痞塞且脹滿的感覺,並伴有乾嘔和心煩不安的症狀。當醫生看到胸口痞塞的狀況,誤以為是病還未完全去除,再次使用下瀉的療法,結果胸口痞塞的情況更加嚴重。其實這不是因為有熱結在體內,而是因為胃部虛弱,外來的邪氣上升所導致的胸口痞塞感。這種情況適用這個處方來治療。
在半夏瀉心湯的配方中再加入一兩的甘草。
依照上述的方式來調配藥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