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麻黃湯(二十)

治太陽病,頭疼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頭痛發燒,身體疼痛包括腰痛,骨節疼痛,怕冷,沒有汗並且喘息的,用這個方法來治療。

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白話文:

麻黃:180克 桂枝:120克 甘草:60克 杏仁:70顆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渣服。覆取汗出,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白話文:

上述四味藥材,用九升水,先煮麻黃,減少兩升,去除上方的泡沫,放入其他藥材,煮取二升半的藥液,去掉藥渣後服用。蓋上被子發汗,不需要吃粥,其他方面按照桂枝湯的方法調養。

2. 湯議

議曰: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今此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此皆陰盛也。若脈浮緊者,為寒邪外盛,故與麻黃汗之則愈也。此正傷寒發汗之證也。頭疼體痛,骨節腰痛者,乃寒氣不得散,循太陽之經,自足行於背膂,而升於頭者也。

白話文:

有人認為,如果陰氣盛而陽氣虛,出汗就能治癒,但是用瀉下藥就會致命。現在這種頭痛發熱、全身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怕冷、不出汗還喘的症狀,都是陰氣盛的表現。如果脈象浮緊,就是寒邪外盛,因此用麻黃發汗就可以治癒。這是傷寒發汗的典型症狀。頭痛、身體疼痛、骨節和腰痛,是因為寒氣無法散發,沿着太陽經絡,從腳部向上運行到背部,再上升到頭部所致。

發熱者,寒重生熱也。惡寒無汗者,則陰寒傷營,營實而衛虛,故無汗而喘也。麻黃味苦辛,專主發汗,故用之為君。桂枝味辛熱,以辛熱之氣佐之散寒邪,用之為臣。杏仁能散氣解表,用之為佐。甘草能安中,用之為使。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辛苦是也。先聖配此四味之劑,以治傷寒者,乃專主傷寒,脈浮緊,惡寒無汗者之所主也。

若脈微弱自汗者,不可服此也。

白話文:

發燒的原因是,寒氣侵襲人體,導致陽氣受損,導致發熱。惡寒而沒有汗的,是因為陰寒之氣傷及氣血運行,氣血壅滯,表皮防禦不足,因此沒有汗出而喘息。麻黃味苦辛,善於發汗,故用為君藥。桂枝味辛熱,用它的辛熱之氣輔佐麻黃散寒邪,用為臣藥。杏仁能散發氣血,疏通表層,用為佐藥。甘草能調和脾胃,用為使藥。經典記載,寒邪侵犯內部,應當用溫熱的藥物治療,輔助用辛涼的藥物。先賢配伍這四種藥物,用於治療傷寒,專治傷寒,脈搏浮緊,惡寒沒有汗的症狀。

3. 議用麻黃湯法

議曰:麻黃乃傷寒中發汗正法也。若脈浮緊,惡寒無汗者,不問有熱無熱,有痛不痛,便可發汗,麻黃湯用之無疑。若是惡寒無汗,脈卻沉者,便不可造次,恐是少陰及他證。若是惡寒無汗,脈卻沉微而細,頭不痛,口不渴,或自下利,小便色白,或發熱者,此乃少陰證,屬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白話文:

討論說:麻黃是治療傷寒時發汗的不二法門。如果脈象浮緊,惡寒無汗,無論有無熱症、疼痛與否,都可以採用發汗法,麻黃湯是首選。

如果惡寒無汗,但脈象卻沉穩,則不能貿然發汗,因為可能是少陰症或其他疾病。

如果惡寒無汗,脈象卻沉微細小,頭不痛、口不渴,或有腹瀉、小便清白、發熱等症狀,則為少陰症,應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若是惡寒發熱無汗,脈卻沉緊、沉盛、沉弦者,頭痛或不痛,口渴,小便赤,大便如常,此又不可便認為少陰,只與桂枝麻黃各半湯平解之,以俟其動靜。若是尋常感寒,惡寒頭痛發熱,脈卻自沉者,只可與正氣湯主之,又不可盡拘以法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怕冷發燒但不流汗,脈象卻深沉有力、深沉洪大、深沉而緊的症狀,無論頭痛與否,口渴、小便呈紅色、大便正常,也不能馬上判斷為少陰證。應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緩解症狀,觀察情況變化。如果是一般的感冒,怕冷、頭痛、發燒,脈象卻自始至終都沉,只能用正氣湯治療,也不可拘泥於固定的方法。

4. 麻黃湯戒

議曰: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今此麻黃乃正發汗之劑,不可不知戒也。經曰有汗不得服麻黃是也。且此麻黃湯,須用脈與證全在表方可用也,有一不然,不可用之。今人但見有病,初然便去發汗,稱說一日、二日皆在表也。若果中者,僥倖耳。苟或萬一陰虛陽實,強發其汗,則津液耗損,即成亢陽之證,熱極則死也。

白話文:

評論說:當身體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時,如果發汗會導致死亡,而利便就會好轉。現在這個麻黃湯是專門發汗的藥方,不可不知其禁忌。古經書說有汗不能服用麻黃,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這個麻黃湯,必須在脈象和症狀都表現在體表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只要有一項不合適,就不能使用。現在的人,一看到病人,發病初期就去發汗,認為一天、兩天都在表證階段。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纔是僥倖。如果萬一遇到陰虛陽實的情況,強行發汗,津液就會消耗殆盡,立即轉變成亢陽之證,熱到極致就會死亡。

正曰,當下而汗,為亡陽,為厥竭,為譫語。且傷寒中不可發汗者最多,詳見金鏡內臺。若可發汗者的用,須脈浮惡寒,頭體痛,無汗發熱,非麻黃湯則不能也。

白話文:

古人說,如果病人當下就出汗,這是陽氣不足、氣血衰竭的表現,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狀態。而且傷寒病人大多數不適合發汗,詳細的說明可以在《金鏡內臺》找到。如果真的需要發汗,必須是脈搏浮弱、畏寒、頭身疼痛、發燒無汗的症狀,才可以用麻黃湯來治療。

5. 麻黃湯證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麻黃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白話文:

如果有太陽病,會出現頭痛發燒,全身酸痛,腰痛,骨頭關節痛,怕冷,不出汗還會喘,這種情況應該用麻黃來治療。

如果是太陽病和陽明病一起發生,有喘息和胸悶的情況,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應該使用麻黃湯。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白話文:

太陽病(感冒)超過十天後,脈象浮而細,而且喜歡睡覺的,是外邪已經解除了。如果還有胸悶脅痛的症狀,就用小柴胡湯治療。脈象只有浮的,就用麻黃湯治療。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脈搏浮起且緊,發燒但不出汗,身體疼痛,八九天後症狀未消,表證依然存在,此時應發出汗液。服藥後症狀略有減輕,但病人煩躁不安、眼睛閉著,情況嚴重的必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症狀才會緩解。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陽氣旺盛的緣故。應使用麻黃湯治療。

太陽病,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傷寒病,脈浮數者,可發汗;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白話文:

太陽病,脈象浮緊,如果不讓病人發汗,會導致鼻血,這種情況應該使用麻黃湯。

傷寒病,脈象浮數的可以讓病人發汗;如果脈象浮,表示病在體表,可以發汗,適合使用麻黃湯。

陽明病,脈象浮,沒有汗並且喘息的,發汗後就會好,適合使用麻黃湯。

6. 發汗後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求飲水者,少與之飲,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對於太陽病,出汗後,大量出汗,胃部乾燥,煩躁不安,無法入睡,想要喝水的人,要少給予水分,待胃氣調和即可痊癒。如果脈象浮,小便不利,有輕微發熱和口渴的症狀,則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多,必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其氣,後自愈。

白話文:

發汗過後,不應服用水藥,否則會產生反作用。如果繼續發汗,可能會導致嘔吐和腹瀉不止。發汗過多會損耗陽氣。神志不清說胡話的人,不適合瀉下。應使用柴胡桂枝湯來調和榮衛,疏通氣機,之後症狀會自行好轉。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白話文:

發汗太多,病人會雙手交叉捂住胸口,感到心慌,想要按摩胸口的,用桂枝甘草湯治療。

發汗之後,如果病人感到肚臍下方有跳動感,像是要引發奔豚症的,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

發汗後,病不解,腹滿痛者,可下之。不惡寒,但惡熱者,實也,與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發汗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而且出現腹脹疼痛,可以進行瀉下治療。如果不畏寒,只畏熱,說明邪氣較重,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姜夏湯主之。

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宜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發汗之後,如果出現腹部脹滿的情況,應該使用厚朴生薑半夏湯來治療。

發汗後症狀仍未緩解,並且持續發熱,這屬於胃部問題,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發作,已經發汗,但汗出不暢不通,病人仍然發燒,心臟撲通撲通跳動,頭暈眼花,身體劇烈搖晃,就像要在地上打滾,這時應使用真武湯治療。

發汗後,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附湯。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新加湯主之。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於寒濕中求之。

發汗後,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食,此名陰陽交,死不治也。

白話文:

出汗後,病症未解反而感到寒冷,這是體虛的表現,可以用芍藥甘附湯治療。

出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而遲緩,可用桂枝新加湯治療。

出汗後,又使用瀉藥,但病症仍然未解,並且感到煩躁不安,可以用茯苓四逆湯治療。

傷寒患者,出汗後,身體和眼睛發黃,原因是體內寒濕未解,因此不能使用瀉藥,要從寒濕中尋找治療方法。

出汗後,汗一停就發熱,脈象躁動而急促,不是汗液不足的表現,而是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不願進食,這是陰陽交感,病入膏肓,無藥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