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半夏瀉心湯(五十)
治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當與之,宜此方主之。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溫服。
白話文:
[治療半夏瀉心湯(五十)]
用於治療感冒五六天後,出現噁心嘔吐並伴隨發燒的症狀,若原本符合使用柴胡湯的情況,但因其他藥物的使用導致下痢,即便如此,如果柴胡湯的症狀依然存在,可以再次使用柴胡湯。這種情況下,即使已經有下痢的情況,也不算是逆轉,患者會出現全身燥熱震顫,然後發汗退燒而康復。
若病人感到心窩處脹滿且伴有劇烈疼痛,這是結胸的症狀,應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然而,如果只是感覺脹滿而無疼痛,這是痞的症狀,不應該使用柴胡湯,應該使用本方,即半夏瀉心湯來治療。
藥方成分包括: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需炙過,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七種藥材,加入十升的水,煎煮至剩五升,濾去藥渣,趁溫服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