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專治麻痧初編》是一部專注於麻疹病症診治的中醫經典著作。該書以詳盡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涵蓋了麻疹從病因、症狀到治療的全過程,特別針對麻疹的變化快速、病情複雜的特點,提出了系統性的診療方法。以下為本書的核心內容分析。


一、麻疹的病因與症狀

  1. 麻疹的病因: 書中指出麻疹乃「胎毒」伏於六腑,外感天地陽火之氣而發。其本質屬於正疹,是由肺脾受邪所引發,與風寒、飲食失節等因素密切相關。

  2. 症狀表現: 麻疹初發時類似痘瘡,出現咳嗽、噴嚏、流鼻涕、眼淚汪汪等症狀,伴隨身熱。皮膚出現如麻粒般的疹點,色若桃花,初期疏散,逐漸稠密,無漿液,這是其區別於痘瘡的重要特徵。


二、診治原則與階段性處理

  1. 麻疹的輕重判斷

    • 輕症:氣血調和者,發熱緩和,疹點透徹,二便正常,易於治療。
    • 重症:氣血不和或表裡交雜者,出現高熱煩躁、便閉尿澀,疹點難以透出或收沒過速,治療難度較大。
  2. 治療總原則

    • 疹出須「貴透徹」:應發表解毒,切忌使用寒涼藥物以免毒熱內攻。
    • 疹沒須「養血復陰」:麻疹屬陽熱病,容易耗血傷陰,後期應以養血滋陰為主。

三、不同階段的具體治療方法

  1. 初期(未出疹): 書中推薦使用「宣毒發表湯」,以升麻、葛根等藥物解表發汗,促使毒邪外出。如合併風寒或內熱,則對方劑進行加減。

  2. 中期(見疹後)

    • 風寒閉塞型:疹色淡紅無力透出,使用升麻葛根湯。
    • 毒熱壅滯型:疹色赤紫滯黯,伴高熱、譫語,使用三黃石膏湯。
    • 氣虛無力型:疹色蒼白不紅,氣虛乏力者,使用人參敗毒散。
  3. 後期(收疹後)

    • 若毒熱未清,身熱不退,可用「柴胡清熱飲」或「竹葉石膏湯」。
    • 若有虛熱留滯,需養陰補血,用「柴胡四物湯」。

四、常見併發症與應對策略

  1. 煩渴

    • 毒熱壅盛引起煩渴,使用升麻葛根湯或白虎湯清熱解毒。
  2. 譫妄

    • 由毒火內攻引起,疹未透出時用三黃石膏湯;疹已透出時用黃連解毒湯。
  3. 喘急

    • 初期因毒壅肺氣,用麻杏石甘湯;疹透後肺熱內攻,改用清氣化毒飲。
  4. 腹痛、瀉泄與痢疾

    • 腹痛多因毒郁食滯,用加味平胃散消食導滯。
    • 瀉泄和痢疾則分別用升麻葛根湯與清熱導滯湯清熱化濕。
  5. 出血與失音

    • 血熱妄行導致衄血,內服犀角地黃湯外加發灰散止血。
    • 失音則因肺熱閉竅,用元參升麻湯或涼膈散治療。

五、經典方劑的特點與實用價值

  1. 宣毒發表湯:針對麻疹初期未透,具有發表解毒功效。
  2. 三黃石膏湯:專治毒熱內盛,適合中期高熱赤紫症狀。
  3. 人參敗毒散:調補氣血,適用於氣虛無力型麻疹。
  4. 生化湯:後期養血補虛的代表方劑。
  5. 柴胡四物湯:適合虛熱後遺症調理。

六、現代醫學的啟示

  1. 辨證論治的實用性: 書中強調根據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治療,這一理念對現代醫學的個性化診療具有啟示。

  2. 預防觀念的重要性: 書中特別強調麻疹調理的謹慎與全面,避免疏忽導致重症併發,這與現代預防醫學的理念一致。

  3. 傳統方劑的持續價值: 書中記載的經典方劑在現代中醫臨床中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結語

《專治麻痧初編》是一部結合理論與實踐的中醫經典,對麻疹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調理提供了系統性的指導。書中強調的辨證施治、階段性治療及養血補虛的理念,對現代中醫及公共衛生仍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


引言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專治麻痧》述古編敘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二 (6)

卷五 (4)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