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23)
卷三 (23)
1. 疹出沒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後即收,午後出子後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甚,宜大青湯或用荊芥牛蒡子甘草元參石膏桔梗主之;若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主之。
疹已出而覆沒者,乃風寒所逼而然。若不早治毒必內攻以致癢塌而死。急用升麻湯加荊芥牛蒡子甘草熱服,則疹必復出而安矣。
發熱六七日以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必皮膚堅厚腠理閉密,或為風寒所襲,或曾有吐瀉,皆能伏也。急用托裡散表之劑,如麻黃湯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之類,如一向未更衣者,必毒甚於內,伏而不出,《局方》涼膈散加牛蒡子主之。
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盡則毒便解,故治疹者於發熱之時,當察時令寒暄酌而治之。如時證大寒以桂枝葛根湯或麻黃湯發之,時證大熱以升麻葛根湯或合人參白虎湯發之,不寒不熱以荊防敗毒散發之。如盡一劑不出再作本湯服之,外用胡荽酒,又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務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脹痛,氣喘昏悶則死證也。
景岳曰:按此萬氏之法極得因時制宜之善,已盡發表之義矣。然發表之義亦最不易,即如營衛不足而疹有不能出者,其證甚多,若徒知發之,而不知滋之,則營衛有弱者,非惟不能發,而且恐窮其源矣。此其或在脾胃,或在血氣,必得其神。庶乎有濟如傷寒三表之法,實亦有關於此。
疹毒出盡則邪氣解散,正氣自然和平。如發熱煩悶,或嘔吐,或泄瀉,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也。煩熱者黃連解毒湯,嘔泄者柴胡橘皮湯並外用胡荽酒及苧麻戛法如前,待疹子出盡,則煩熱自去,嘔吐自止矣。
疹有既收而餘毒未盡,至三日之外又復發出,或至五六次不已者,此因發熱之時,不避風寒,致令邪氣鬱於肌肉之間,留連不散,雖曾解散終屬未暢耳,若兼雜證亦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疹子出現的時間通常以六個時辰為準,例如子時後出,則午時就會消退;午時後出,則子時就會消退,這是陰陽互生,自然造化的規律。疹子時出時收的比較輕,如果連續三四天都不消退,就是陽毒太盛,應該服用大青湯,或者用荊芥、牛蒡子、甘草、元參、石膏、桔梗等藥物治療;如果疹子遲遲不出現,就是風寒阻滯,皮膚閉塞,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
疹子已經出現又消失,是風寒入侵造成的。如果不早治療,毒邪就會內攻,導致奇癢難耐而死亡。應立即服用升麻湯,加入荊芥、牛蒡子、甘草,熱服,疹子就會重新出現而痊癒。
發熱六七天後,疹子卻不見出現,這可能是皮膚厚實,腠理閉塞,或者風寒侵襲,或者曾經嘔吐腹瀉,導致疹毒潛伏。應該使用疏通裡氣、宣發表邪的藥物,例如麻黃湯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芫荽酒等。如果一直沒換衣服,毒邪就積聚在體內,潛伏不出,可以用《局方》涼膈散加牛蒡子治療。
疹子最怕出不來,如果疹子都出齊了,毒邪就會解除,因此治療疹子,在發熱時,要根據當時的寒熱情況來治療。如果當時是寒證,就用桂枝葛根湯或麻黃湯來發疹;如果是熱證,就用升麻葛根湯或參白虎湯;不寒不熱,就用荊防敗毒散。如果服用一劑藥後疹子還不出,就再服用同樣的藥,外用芫荽酒,並用苧麻蘸酒在全身擦拭,務必讓疹子迅速出現。如果服用三四劑藥後疹子還是不出,並伴有腹脹、氣喘、昏迷等症狀,那就是危症。
景岳說:萬氏的治療方法,非常善於因時制宜,已經充分體現了發表解表的意義。但是發表的方法最不容易掌握,例如營衛不足,疹子出不來,症狀有很多種。如果只知道發汗,而不知道滋養,營衛就會虛弱,疹子不僅發不出來,還會傷及元氣。這可能與脾胃、氣血有關,必須掌握其根本。就像治療傷寒的三表法,也與此相關。
疹毒出盡,邪氣就會消散,正氣自然就會恢復平衡。如果發熱煩悶,或者嘔吐腹瀉,那是毒邪阻塞,尚未完全排出。煩熱者用黃連解毒湯,嘔吐腹瀉者用柴胡橘皮湯,並外用芫荽酒和苧麻擦拭,就像前面說的。等到疹子出盡,煩熱就會自行消失,嘔吐也會自行停止。
疹子已經消退,但餘毒未盡,三天後又再次出現,甚至反覆發作五六次不止,這是因為發熱時沒有避風寒,導致邪氣鬱結在肌肉之間,久久不散,雖然曾經消退,但終究沒有完全暢通。如果還有其他併發症,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2. 疹形色
凡看麻疹初出之法,多於耳後項上腰骽,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也。若色見通紅則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也,養血化斑湯主之,或四物湯加防風。色大紅焰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主之,或四物去川芎加柴胡黃芩乾葛紅花牛蒡子連翹涼血滋陰而熱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亦五死一生之證也。若黑色者,則熱毒尤甚,而十死一生之證,此尤不可不明察之,而混為施治也。
凡疹初出色赤者,毒盛之勢也,但大便調,咳嗽多,右手一指脈輕重取皆有力,雖勢重無礙,但當隨證調理。若嗽少右手一指脈無力,雖三日後收,其渾身疹瘡變為紫色,壅結於皮膚之間,若用解利之藥,其色漸轉紅色,嗽多流涕,頗思飲食者生。若投二三劑難變者,難疔也。
白話文:
觀察麻疹初期的方法,大多從耳後、頸部、腰部開始出現。疹子一開始頂端尖尖的,而且不高,疹子形狀小而均勻乾淨,預後良好。如果疹子顏色鮮紅,表示疹子由心而發,紅色是火邪的顏色。如果疹子顏色淡白,表示心血不足,可用養血化斑湯治療,或用四物湯加防風。疹子顏色深紅發亮或略帶紫色,表示血熱,如果疹子出得太多,都應該用大青湯治療,或用四物湯去掉川芎,加入柴胡、黃芩、乾葛、紅花、牛蒡子、連翹,以涼血滋陰,則熱自退除,這是所謂「養陰退陽」的道理,但也屬於「五死一生」的危重病症。如果疹子顏色發黑,則表示熱毒非常嚴重,屬於「十死一生」的危重病症,這一點務必仔細觀察,不可混淆而錯誤治療。
麻疹初期疹子顏色鮮紅,表示毒邪盛行。但如果大便通暢,咳嗽較多,右手寸脈有力,即使病情較重,也並無大礙,只需根據病情調理即可。如果咳嗽較少,右手寸脈無力,即使三日後疹子消退,但全身疹子變成紫色,阻塞在皮膚之間,如果使用瀉下通利之藥,疹子顏色會逐漸轉為紅色,咳嗽較多,流鼻涕,而且想吃東西,則表示病情好轉。如果服用二三劑藥後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則可能是難治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