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22)
卷三 (22)
1. 麻疹初熱
麻疹發熱之初與傷寒相似,惟疹子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有淚,呵欠善睡,或吐瀉,或手捋眉目面赤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古法用升麻葛根湯以表散毒邪,余制透邪煎代之更佳,或柴歸飲亦妙。但使皮膚通暢腠理開豁,則疹毒易出。
不可作傷寒,妄加汗下也。妄汗則增熱,而為衄血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腫,為煩躁乾渴,為大小便不通。妄下則裡虛,為滑泄,為滯下。經曰:必先歲氣,母伐天和,言不可妄汗妄下也。
凡疹初熱疑似之間,切不可輕易用藥,總有他證,必待五日腮下見疹,方可用升表之劑。嗽多,連打噴嚏,鼻流清涕,或流鼻血,飲食減少,好飲涼水,只宜調理飲食,戒葷腥麵食。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餘聲不已,上氣喘急而目胞腫,時臥時起,此火毒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合白虎湯加牛蒡子薄荷主之。如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瀉白散加天花粉連翹元參黃連主之。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為發散,以散其毒則無餘患,若不預解使之盡出,多致毒蓄於中,或為壯熱,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瀉痢,或為咳血喘促,或作疳蝕而死,此雖一時戾氣之染,然未有不由於人事之未盡也。
白話文:
麻疹初期發熱症狀與傷寒相似,但麻疹患者的面頰會泛紅,並伴隨咳嗽、噴嚏、流清鼻涕、流淚、打呵欠、嗜睡,也可能嘔吐或腹瀉,或用手揉搓眉眼,面部發紅,這些都是麻疹的獨特症狀。一旦發現這些症狀,就應立即注意保暖,避免風寒,忌食辛辣油膩厚味的食物。傳統療法使用升麻葛根湯以疏散體表毒邪,我另創的透邪煎效果更好,柴胡桂枝湯也相當有效。只要讓皮膚通暢,毛孔舒展,疹毒就容易排出。
不可將麻疹誤認為傷寒,而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盲目發汗會加重病情,導致流鼻血、咳血、口瘡、咽喉疼痛、眼睛紅腫、煩躁、口乾舌燥、大小便不通。盲目瀉下則會導致體虛,出現腹瀉、便秘等症狀。古籍記載:「必須順應季節的變化,不可違背自然規律」,說明不可輕易使用發汗或瀉下療法。
麻疹初期發熱,症狀不明顯時,切勿輕易用藥,需觀察其他症狀。必須等到第五天腮下出現疹子,才能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如果咳嗽頻繁,連續打噴嚏,流清鼻涕或鼻血,食慾不振,喜歡喝涼水,則只需調整飲食,忌食辛辣油膩及麵食即可。
如果麻疹初期發熱,但疹子尚未出現,且咳嗽劇烈頻繁(一百多次以上不止),呼吸急促,眼瞼腫脹,患者時躺時坐,這是由於體內火毒內盛,肺部受損,應使用甘桔湯、白虎湯,並加入牛蒡子、薄荷治療。如果疹子出現後,仍然咳嗽、口乾、心煩,表示毒邪尚未完全排出,毒素仍在心肺,應使用瀉白散,並加入天花粉、連翹、元參、黃連治療。
麻疹疹子即將出現但尚未出現時,應及早使用發散的藥物,將毒邪排出,以免發生其他併發症。如果不及時治療,使疹毒無法完全排出,容易導致高燒、長期消瘦、驚厥、腹瀉、咳血、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疳蝕而死亡。雖然麻疹是受到外邪侵襲所致,但病情發展與否,也與治療是否得當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