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附麻疹

痘之外有疹,疹之外又有麻疹。麻疹者亦疹之類,即斑疹也。但正疹則熱至五六日而後一齊湧出,出皆粒粒成瘡,非若麻疹之皮紅成片也。且麻疹之出則不拘三四日,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則細碎皮紅成片,如蚊蚤僭膚之跡者,即麻疹也。(德按:此言麻疹乃時行疫癘之痧,非正出之痧也)亦或有六日始出,出而又沒,沒而又出,不過一周時許,世俗謂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後,方齊出透徹。

然亦有不拘者,只三日間,從面至胸背手足,雖隨出隨沒,然只要出透,以遍身紅潤者為美。重者遍身膨脹,眼亦封閉,色有赤白微黃不同,只要紅活,最嫌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纏繅咽喉者,為逆,發不出而喘者,即死。所謂麻者以遍身細碎如麻,無有空處故也。然又有遍身但紅而絕無斑點者,是又謂之丹痧,亦其類也。

故痘家有夾斑夾疹夾丹等證,總皆熱毒所致,俱當詳辨也。

麻初起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流涕,宜升麻葛根湯加蘇葉蔥白以解肌,切忌大汗。若潮熱甚者加芩連地骨皮。譫語者調辰砂益元散。咳嗽加黃連杏仁麥門冬石膏。咳甚熱甚者用涼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瀉者宜四苓散。便紅合犀角地黃湯(德按:凡麻疹初起大忌犀角羚羊,可與葛根芩連湯加扁豆花山茶花之類)吐血衄血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小便赤加木通。

(德按:若大便秘者,可與三黃瀉心湯加生地梔丹之類)寒熱似瘧小柴胡湯。

麻疹已出,煩躁作渴者,解毒湯合白虎湯。喘而便閉者,前胡枳殼湯加五味子。(德按:五味子太斂,可與杏樸蘇子桑白皮之類)便秘甚者,小承氣湯。譫語溺閉者,導赤散。小便如泔者,四苓散加車前子木通。譫語如狂者,解毒湯調辰砂益元散。大小便血者,犀角地黃湯合解毒湯。

吐血衄血解毒湯加炒山梔童便。泄瀉解毒湯或四苓散。喘兼泄瀉溺赤澀者,柴苓湯。煩熱大渴作瀉者,白虎湯加蒼朮豬苓。熱盛乾嘔者,解毒湯。傷食嘔吐,四君子湯。夏月因熱作嘔,四苓散加人參。

麻證初起,及已出已沒一切雜證俱與痘疹大同,但始終藥宜清涼。雖曰麻喜清涼,痘喜溫暖,不易常道。然虛則補,實則瀉,寒則溫,熱則涼,方是醫家玄妙。故治麻亦有血虛而用四物湯,氣虛而用四君子湯,傷冷則溫中理中之藥,皆當因證而用也。

麻疹收後餘毒內攻,凡尋衣摸床,譫言妄語,神昏志亂者死。如熱輕而余未除,必先見諸氣色,若有所見須預防之。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或四味消毒飲,或六味消毒飲,解毒湯,隨證選用,仍忌魚腥蔥蒜等物。

白話文:

附麻疹

麻疹的症狀是皮膚上出現疹子,而且在疹子外面還會有麻疹。麻疹也是疹子的一種,也就是斑疹。但是一般的疹子,發熱五到六天后才會一起冒出來,每個疹子都會形成一個個的小瘡,不像麻疹的皮膚是一片片發紅的。而且麻疹的出現時間不固定,可能三四天,用火照一下,全身就像塗了朱砂一樣,這是將要發疹的徵兆;疹子出來後,皮膚會細碎地一片片發紅,像蚊蟲叮咬的痕跡一樣,這就是麻疹。(按:麻疹是流行的疫病,不是正常的出疹。)也可能六天才發疹,發出來又消退,消退後又發出來,反反覆覆大概一周左右,民間俗稱一日三出,三日九出,之後才會全部出齊並消退。

然而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可能只在三天內,從臉到胸背手腳,雖然疹子時出時沒,但只要疹子都出來了,全身紅潤為佳。嚴重的會全身腫脹,眼睛也閉上,顏色有赤白微黃的不同,只要紅潤就好,最怕的是顏色發黑下陷,以及臉面、胸腹疹子密集,喉嚨腫脹的,這是逆證,疹子出不來還喘不過氣的,就會死亡。所謂麻疹,是因為全身細碎的疹子像麻一樣,沒有空隙的緣故。但也有全身只是發紅,完全沒有斑點的,這又叫丹痧,也是麻疹的一種。

所以痘疹中夾雜斑疹、丹痧等症狀,總之都是熱毒引起的,都必須仔細辨別。

麻疹初期會有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流鼻涕等症狀,可用升麻葛根湯加蘇葉、蔥白解表,切忌大汗。如果潮熱嚴重,加黃芩、黃連、地骨皮。神志不清的,用辰砂益元散。咳嗽的,加黃連、杏仁、麥門冬、石膏。咳嗽嚴重、發熱嚴重的,用涼膈散加桔梗、地骨皮。腹瀉的,用四苓散。大便帶血的,用犀角地黃湯。(按:麻疹初期忌用犀角、羚羊角,可用葛根芩連湯加扁豆花、山茶花等。)吐血、鼻出血的,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子。小便赤黃的,加木通。(按:如果大便秘結,可以用三黃瀉心湯加生地黃、梔子、丹皮等。)寒熱像瘧疾一樣的,用小柴胡湯。

麻疹已出,煩躁口渴的,用解毒湯合白虎湯。喘息、便秘的,用前胡枳殼湯加五味子。(按:五味子斂肺太過,可用杏仁、樸硝、蘇子、桑白皮等代替。)便秘嚴重的,用小承氣湯。神志不清、小便閉塞的,用導赤散。小便像淘米水一樣的,用四苓散加車前子、木通。神志不清像發狂一樣的,用解毒湯調辰砂益元散。大小便出血的,用犀角地黃湯合解毒湯。

吐血、鼻出血的,用解毒湯加炒山梔子、童便。腹瀉的,用解毒湯或四苓散。喘息、腹瀉、小便赤澀的,用柴苓湯。煩熱口渴、腹瀉的,用白虎湯加蒼朮、豬苓。熱盛乾嘔的,用解毒湯。傷食嘔吐的,用四君子湯。夏天因為暑熱而嘔吐的,用四苓散加人參。

麻疹初期,以及疹子已出已退的各種併發症,都和痘疹大致相同,但始終藥物宜清涼。雖然說麻疹喜清涼,痘疹喜溫暖,但這不是絕對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才是醫家的精髓。所以治療麻疹,也有血虛而用四物湯,氣虛而用四君子湯,傷風感冒則用溫中理中藥,都應根據症狀而用藥。

麻疹痊癒後,若餘毒內侵,出現翻找衣服、摸床、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等症狀者,會死亡。如果熱輕而餘毒未除,必然會先反映在氣色上,如果發現異常徵兆,必須預防。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或者四味消毒飲、六味消毒飲、解毒湯,根據症狀選擇使用,仍然忌食魚腥、蔥蒜等食物。

2. 水痘

凡出水痘先十數點,一日後其頂尖上有水泡,二日三日又出漸多,四日渾身作癢,瘡頭皆破,微加壯熱即收矣,但有此痘須忌發物,七八日乃痊。

水痘亦有類傷寒之狀,身熱二三日而出者,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水,或噴嚏,或流涕,但與正痘不同,易出亦易靨,治以清熱解毒為主。

白話文:

水痘一開始會先長出十幾個小疹子,一天後疹子上會出現水泡,接著二、三天疹子會越來越多,第四天全身會發癢,水泡破掉,輕微發燒後就會痊癒。但是長水痘期間一定要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大約七、八天就會好。

有些水痘的症狀類似傷寒,發燒二、三天後才開始長疹子,可能伴隨咳嗽、臉紅、眼睛浮腫、打噴嚏或流鼻涕,但這和一般的典型水痘不一樣,比較容易出現也容易消退,治療重點在於清熱解毒。

3. 周氏《慎齋遺書》

靨後口內黑點瘡者,凶,恐胃爛不治,或一月半月餘熱不退,發渴屬虛,宜生脈散兼四物湯調養氣血不致乾涸,但久病無陽莫依常例,治之致脾虛不食,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瘡,變成疳疾,或致胃爛,宜消毒,甘桔加元參沙參炮姜,如反用白虎損傷胃氣,九也。麻後痢只因脾虛不醒宜用芎歸,白痢煨生薑,赤痢香連丸,切莫大下,瀉痢不愈,宜大補氣血,若大下則泄盡元氣,黃脹而死,十也。

發表一節冬用麻黃羌活白芷並消毒飲。春夏用蘇葛湯加連翹甘草桔梗。喉痛加牛蒡。四季前胡貝母不可缺。升麻恐升其毒湊咽,不可輕用;若患泄瀉則氣下陷宜用之。嘔用陳皮貝母薑汁竹茹。

前後咳嗽乃風寒所感,宜表中祛邪,過於清者,絕胃家生髮之氣,過於補者動胃火,二者皆非疹之正治,惟補陽中之陰,隨證施治,莫偏於寒莫偏於熱,則元氣足,易起易發,若元氣衰則毒鬱於表,表熱而火土涸,真陰絕,而不救矣。 周氏慎齋曰:麻初出於陰而傳於陽,人之一身,惟火甚速,肺金居上,畏火者也。脾土居中,畏木者也。火炎上則肺有虧矣,火宜發之。疏通血脈,滋潤皮毛,而肺無傷則左腎足,木得其潤澤,肝血潤則脾血藏,脾陰又何傷乎。脾通血脈,胃主四肢,胃氣上升,肺津乃降,滋生元氣,萬物生長。

心之神化,脾得其真,火化從何起。蓋火是邪,邪從虛起,有餘易去,不足難扶。未出之先,肺先受邪,當發其表,邪從汗散。假如求汗不至,或汗多,疹或隱或見凶。皆是元氣不足,脾虛不統故也。當補脾陰之不足,血藥之中少加參桂亦無害也。庸醫未見其理,謂麻宜清涼,痘宜溫補,痘有先清後補之別,則麻無有溫之之意。

求汗不至,不可再攻,攻則化而為火,肺熱無救,一也。未出或已出,自汗吐下,真氣已傷,脾肺先受害也。麻以二藏為主,切宜斟酌,再無汗吐下也。胃喜濕熱而上升,清氣下陷,小便赤而渴者,葛根前胡桔梗甘草牛蒡連翹木通之類;或飲食所傷,腹痛泄瀉,小便清而不渴,屬寒,五苓加神麯山楂砂仁之類。或吐下無汗,不可再攻,宜緩候待養,得神至自和,不可不察。

元氣虛弱,照依常例行之,醫死而不悔者多矣。自經汗吐下者十餘日不退,久病無陽,宜陽生陰長,四物加參可也。熱甚加沙參,不可過用寒涼,過用則脾氣絕,二也。出作二次而不齊者,已出者,宜養芽不使枯槁,用芎歸赤芍木通,未出者,宜表,蘇葛加前胡桔梗牛蒡,喉痛加元參,或血經妄行宜犀角地黃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沉香梔子連翹之屬,切莫忘陰而攻表以成陰血動,三也。麻不宜發綻,綻者凶。

亦不宜隱,隱而不現無神者斃。出未至足,便作出盡,不行消毒,純用寒涼,使陰血凝滯而陰不發越熱,傳於血室,或吐或下或熱鬱於內,變成疳勞,或一月二月而安,或傳而至死,四也。

已出三四日而下沒者,內有熱也,四物加芩連梔子木通,七八日後有熱內虛而邪盛不散,當扶正以卻邪,宜養陰以滋脾肺,使無克勝,黃芩白芍燈心人參沙參天冬麥冬當歸山藥蓮子,煩加竹葉棗仁,看輕重加減治之,不養陰而誤滋陰,五也。痰涎湧甚譫語發渴屬裡,宜救陰宜白虎湯,若用消毒飲疏散正氣,肺絕而亡,六也。

大便閉經血燥,宜用芎歸湯加紅花麻仁,因血虛不能養肝,胃氣不能上升故也。而反用柴胡瀉肝血致腎絕,七也。出一二日滿口細瘡,全無空地,火鬱宜發之,消毒散加甘草桔梗牛蒡連翹,如反純用寒涼逼毒內攻,八也。

白話文:

周慎齋說:麻疹初期由陰部發病,然後傳到陽部。人體內火氣上升很快,肺屬金,位於上焦,最怕火。脾屬土,位於中焦,最怕木。火邪上炎,肺就會受損,因此要讓火邪宣洩出來。疏通血脈,滋潤皮膚,肺部不受損,則左腎充足,肝木得到滋潤,肝血充盈,脾血就能貯藏,脾陰也不會受損。脾主運化,能通血脈;胃主四肢,胃氣上升,肺津才能下降,滋生元氣,萬物才能生長。

心主神明,脾臟得到真氣,火邪才能化解。其實火邪是外邪,外邪從虛弱之處侵入,邪氣過盛容易去除,邪氣不足卻難以扶持。麻疹未發之前,肺先受到邪氣侵犯,應該發汗解表,使邪氣從汗液排出。如果發汗不足,或者汗出太多,疹子隱而不顯或出現凶險徵兆,都是元氣不足,脾虛不能統攝的緣故。應該補益脾陰不足,在方劑中少加一些人參、桂枝也沒有害處。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麻疹應該清涼治療,痘瘡應該溫補治療。痘瘡的確有先清後補之分,但麻疹卻沒有只用溫補的道理。

如果發汗不出來,就不能再攻邪,再攻邪就會化熱傷肺,那就無藥可救了。麻疹未發或已經發出,如果自行汗出、嘔吐、下瀉,都說明真氣已經受損,脾肺首先受害。麻疹主要涉及肺脾二臟,治療時一定要慎重考慮,避免再用汗法、吐法、下法。胃喜濕熱而上升,清氣下降,小便赤黃口渴,可以用葛根、前胡、桔梗、甘草、牛蒡子、連翹、木通等藥;如果飲食傷胃,腹痛泄瀉,小便清長不渴,屬於寒證,可以用五苓散加神麴、山楂、砂仁等藥。如果已經嘔吐下瀉但沒有汗出,就不可再攻,應該暫時停止治療,靜候其自癒,不可不察。

元氣虛弱,如果照常治療,醫死人不悔的醫生很多。如果汗出、嘔吐、下瀉十多天不愈,久病傷陽,應該採用陽生陰長的治療方法,可以用四物湯加減人參。熱盛可以加沙參,但不可過用寒涼藥物,過用寒涼藥物會傷及脾氣。麻疹出疹兩次而疹子不勻,已經出疹的,應該滋養疹子,防止它枯萎,可以用川芎、當歸、赤芍、木通;還沒出疹的,應該疏通表邪,可以用疏風解表湯加減前胡、桔梗、牛蒡子,喉痛可以加元參;如果經血妄行,可以用犀角地黃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沉香、梔子、連翹等藥,千萬不要只顧著疏通表邪而忽略了陰血,導致陰血動亂。麻疹不宜發疹過多,疹子過多是凶兆。

麻疹也不宜隱而不發,疹子隱而不現,氣息微弱者容易死亡。如果疹子出得不夠,就已經出完了,沒有用藥物消毒,只用寒涼藥物,就會使陰血凝滯,陰邪不能發越,熱邪傳入血室,就會出現嘔吐、下瀉或內熱鬱結,變成疳勞,有的患者可以一個月或兩個月痊癒,有的患者則會因此而死。

疹子出齊三四天后又消退,說明內有熱邪,可以用四物湯加減黃芩、連翹、梔子、木通;七八天后還有內熱,邪氣盛而不散,應該扶正祛邪,滋養陰液,以滋養脾肺,使陰陽不致相剋,可以用黃芩、白芍、燈芯草、人參、沙參、天冬、麥冬、當歸、山藥、蓮子,煩躁不安者可以加竹葉、棗仁,根據病情輕重加減用藥。如果不養陰,而誤用滋陰藥物,是不對的。痰涎壅盛,譫語,口渴,屬於裡熱證,應該救陰,可以用白虎湯;如果用消毒散等藥物疏散正氣,會傷及肺氣而致死。

大便不通,經血乾燥,可以用芎歸湯加紅花、麻仁,因為血虛不能養肝,胃氣不能上升的緣故。如果反用柴胡瀉肝血,會導致腎氣衰竭。麻疹發出後一兩天,滿口長小瘡,沒有空地,這是火邪鬱結,應該讓它宣洩出來,可以用消毒散加甘草、桔梗、牛蒡子、連翹;如果反用寒涼藥物逼毒內攻,就會造成不良後果。

麻疹消退後,口腔內出現黑點樣瘡瘍,是凶兆,可能是胃潰瘍,難以治愈。有的患者一個月或半個月餘熱不退,口渴,屬於虛證,應該服用生脈散,並用四物湯調養氣血,防止氣血枯竭。但是,久病傷陽,不可照常治療,否則會導致脾虛不食。如果四五天或五六天,口舌生硬瘡,變成疳疾,或者胃潰瘍,應該用消毒散,甘草、桔梗加元參、沙參、炮薑,如果反用白虎湯,會損傷胃氣。麻疹之後發生痢疾,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可以用芎歸湯;白痢加煨生薑,赤痢用香連丸,千萬不要大瀉,瀉痢不愈,應該大補氣血,如果大瀉會泄盡元氣,導致黃疸而死。

發疹的階段,冬天用麻黃、羌活、白芷,並用消毒散;春夏季用疏風解表湯加連翹、甘草、桔梗,喉痛加牛蒡子;四季都不可缺少前胡、貝母。升麻有升提之毒,會導致咽喉腫痛,不可輕易使用;如果患者泄瀉,氣機下陷,則可以使用。嘔吐可以用陳皮、貝母、薑汁、竹茹。

前後咳嗽是風寒感冒引起的,應該解表祛邪。過於清寒會傷及胃氣,過於溫補會助長胃火,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治療麻疹的正確方法,應該在補陽的同時滋陰,根據症狀施治,不要偏寒也不要偏熱,這樣元氣充足,麻疹就容易發出。如果元氣衰弱,毒邪就會鬱結於表,表熱而火土皆傷,真陰將絕,那就無藥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