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疹子不治證

乾紫黑煤青黯,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攢纏,發不出而喘,沒早而喘,循衣摸床,譫語撮空,厥逆瘛瘲,神昏志喪,喘急不嗽,通關不嚏,口張肩聳,胸高突起,舌乾唇燥,搦手搖頭,目無液淚,乃火邪熾盛,餘毒內攻,肺竅不通也。

身熱喘脹,人事不省,口鼻出血,面色青白乾枯者,乃悶疹也,不治。

疹後飲食動止如常,乃卒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調養,外雖無病,內實虛損,偶為寒邪所襲,謂之中惡,朝發夕死,夕發朝死。

疹後須避風寒,切戒水濕,如或不謹,遂致終身咳嗽瘡疥,無有愈期。

疹後大忌豬羊雞魚蝦蟹之類,恐惹終身惡累,若食萊菔則終身有心糟之患,諸如此類隨處留神,必先叮囑告戒。

白話文:

疹子不治證

疹子顏色紫黑、煤灰般暗沉,長滿臉面、胸腹,咽喉腫脹阻塞,呼吸困難,喘息不止,病人摸床抓衣,胡言亂語,手足抽搐,神志昏迷,呼吸急促而不咳嗽,鼻塞不通,嘴巴張開,肩膀聳起,胸部隆起,舌頭乾燥嘴唇乾裂,抓撓手部搖頭,眼睛沒有眼淚,這是因為火邪熾盛,餘毒內侵,肺部經絡不通暢。

身體發熱、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口鼻出血,面色青白乾枯,這是悶疹,無法治療。

疹子痊癒後,飲食起居恢復正常,卻突然發生劇烈的心腹絞痛,全身大汗淋漓,這是因為元氣虛弱,沒有好好調養,外表看似無病,內裡卻虛損,偶爾被寒邪入侵,稱為中惡,早晨發病晚上死亡,晚上發病早晨死亡。

疹子痊癒後,必須避免風寒,嚴禁沾水受濕,如果不注意,就會導致終身咳嗽、皮膚病,無法痊癒。

疹子痊癒後,絕對禁止食用豬、羊、雞、魚、蝦、蟹等食物,以免留下終身疾病,如果食用蘿蔔,就會終身患有心臟疾病,諸如此類,處處都要小心,必須事先叮囑告誡。

2. 疹子輕重不治證

或熱或退而後出者,輕。

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者,輕。

發透三日而漸沒者,輕。

頭面不出者,重。

紅紫乾燥者,重。

冒風沒早者,重。

熱移大腸變痢者,重。

目睛無神者,不治。

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

氣喘,心前吸者,不治。

鼻煽口張,撮唇弄舌者,不治。

鼻準青,糞色黑者,不治。

疳瘡色白為胃爛,不治。

喉腫色黑為內陷,不治。

疹之一證比痘尤甚,若調理失宜禍不旋踵。痘由胎毒外邪感觸而發,其形勢多少輕重吉凶自可豫斷;疹雖由感受邪氣而發,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皆在於調養得宜。故必避風寒,節飲食,斯為至要。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如雞皮之狀,凡遇天行出疹之時,又復重出。若誤食豬肉,則每歲出疹之時,必然痢下膿血。

若誤食鹹酸,令人咳不止。誤食五辛令人生驚悸。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後方可食肉,才無禁忌。苟或不慎,邪內伏,輕變重,重者死,業醫者當囑病家謹守,慎之,戒之。

德按:秦氏《痘疹折衷》余藏寫本所引湯藥不全,令錄數方於後。

羌活散

羌活,防風,白芷,荊芥穗,川芎,地骨皮,甘草,連翹,柴胡,牛蒡子,大腹皮。

蘆薈肥兒丸

三稜,莪朮,青皮(俱醋炒),陳神麯,黃連,胡黃連,使君肉,蘆薈,檳榔,香附,陳皮,麥芽,蕪夷,南木香,有癖塊加阿魏,乾漆

化慝丸

蕪荑,蘆薈,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蝦蟆灰

開豁腠理湯

升麻,葛根,羌活,荊芥,防風,前胡,柴蘇,牛蒡子,陳皮,甘草,桔梗,枳殼

上十二味水煎服。

白話文:

疹子輕重的判斷及治療

疹子發病後,先發熱後退燒才出疹的,屬於輕症。

疹子顏色淡紅,濕潤光澤,頭面部均勻分布且疹子較多的,屬於輕症。

疹子發出三天後逐漸消退的,屬於輕症。

頭面部不出疹子的,屬於重症。

疹子顏色紅紫,乾燥的,屬於重症。

受風後疹子很快消退的,屬於重症。

熱邪移入大腸導致痢疾的,屬於重症。

眼睛無神采的,預後不良。

疹子顏色黑暗乾燥,一出即消退的,預後不良。

呼吸急促,吸氣時胸前凹陷的,預後不良。

鼻翼煽動,張口伸舌的,預後不良。

鼻尖青紫,大便黑色,預後不良。

患疳瘡,疹子顏色發白的,屬於胃部潰爛,預後不良。

喉嚨腫脹,顏色發黑的,屬於內臟受損,預後不良。

疹子比痘瘡更嚴重,如果調理不當,禍患很快就會發生。痘瘡是由於胎毒和外邪入侵引起的,其輕重吉凶可以預測;疹子雖然也是由外邪引起,但輕症可能轉重,重症也可能轉輕,這都取決於是否調養得當。因此,必須避免風寒,控制飲食,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誤食雞魚,終身皮膚都會像雞皮一樣,每逢流行疹子時,還會再次復發。如果誤食豬肉,每年出疹子時,必定會出現痢疾並伴有膿血。

如果誤食酸鹹食物,會導致咳嗽不止。誤食辛辣食物會令人驚悸。因此,必須等到病癒四十九天後才能吃肉,才沒有禁忌。如果不小心,邪氣內伏,輕症會轉重,重症則可能導致死亡,醫生應當囑咐病人家屬謹慎遵守,小心戒慎。

附錄:秦氏《痘疹折衷》中記載的藥方不全,現錄幾方於此:

羌活散:羌活、防風、白芷、荊芥穗、川芎、地骨皮、甘草、連翹、柴胡、牛蒡子、大腹皮。

蘆薈肥兒丸:三稜、莪朮、青皮(醋炒)、陳神麴、黃連、胡黃連、使君子肉、蘆薈、檳榔、香附、陳皮、麥芽、蕪荑、南木香,如有癖塊加阿魏、乾漆。

化慝丸:蕪荑、蘆薈、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蟾酥。

開豁腠理湯:升麻、葛根、羌活、荊芥、防風、前胡、紫蘇、牛蒡子、陳皮、甘草、桔梗、枳殼。

以上十二味藥材水煎服。

3. 張氏《痘疹詮》

4. 麻疹述原

景岳子曰:痘之與疹原非一種。雖痘之變態多證,而疹之收斂稍易。然疹之甚者,其勢凶危亦不減於痘。最為可畏蓋疹毒痘毒本無異也。第古人重痘而忽疹,多不詳及,使後人無所宗法,余實悵之。自得羅田萬氏之刻,見其理透法精,鄙念斯慰。今悉從其訓,備述於此,雖其中稍有裁訂,亦不過正其疑似,詳其未詳耳。

使此後患疹者幸獲迷津之指南,亦以見萬氏之功為不少矣。

白話文:

景岳先生說:麻疹和痘疹原本就不是同一樣的疾病。雖然痘疹的症狀變化很多,但麻疹的恢復相對容易些。然而,嚴重的麻疹,其凶險程度並不亞於痘疹。最可怕的是,麻疹的毒性和痘疹的毒性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古人重視痘疹而忽略麻疹,記載不多,使得後人沒有可以遵循的典籍,我對此感到遺憾。幸好得到羅田萬氏的刻本,發現其理論精闢、方法精準,我的遺憾才得以慰藉。現在我完全依照他的論述,詳細記述於此,即使其中略有修改,也不過是糾正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補充一些未詳盡說明的部分而已。

希望今後患麻疹的人能因此獲得指引,也能體現萬氏的功勞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