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疹脈

凡出疹,自熱起至收完,但看右手一指脈洪大有力,雖有別證亦不為害。此定存亡之要法也。

白話文:

凡是出疹子,從發燒開始直到疹子完全消退,只要看右手的一根手指脈搏強大有力,即使有其他症狀也不會有危險。這是判斷生死的重要方法。

景岳曰:按此即陽證得陽脈之義,若細軟無力則陽證得陰脈矣。元氣既弱安能勝此邪毒,是即安危之基也。故凡診得陰脈者,即當辨識為陰證,而速救元神,宜用傷寒溫補托法,參酌治之。若執以麻疹為陽毒,而概用清寒則必不免矣。

白話文:

景嶽說:根據這一段經文,它指的是陽證得到陽脈,如果脈搏細軟無力,則陽證得到陰脈。元氣已經虛弱,怎麼能夠戰勝邪毒呢?這是決定安危的關鍵。因此,凡是診斷出脈搏是陰脈的人,就應該辨識為陰證,並且儘快救治元神,應該採用傷寒溫補託法,參酌治療。如果執著地認為麻疹是陽毒,而概括性地使用清寒的藥物,那麼一定不會痊癒。

2. 疹證

疹雖非痘之比,然亦胎毒蘊於脾肺,故發於皮毛肌肉之間。但一時傳染,大小相似,則未有不由天行癘氣而發者,此其源。雖內發而證多屬表,故其內為胎毒則與痘證同。外有表邪則與傷寒類。其為毒也,總由君相二火燔灼太陰而脾肺受之。故其為證則有咳嗽噴嚏,面腫腮赤,目胞浮腫,眼淚汪汪,鼻流清涕,呵欠悶頓,乍涼乍熱,手足稍冷,夜臥驚悸,或噁心嘔噦,或以手捋面目唇鼻者,是即出疹之候。便宜用解毒散邪等藥透達,不使留停於中,庶無他患。

但凡是疹證,必其面赤,中指冷而多嗽,又必大熱五六日而後見紅點遍身,此其所以與痘、與傷寒有異也。

白話文:

疹子雖然不能與天花相比,但也是胎毒蘊藏於脾肺,所以發作於皮膚肌肉之間。只是短時間內傳染,大小相似,於是沒有哪一次是沒有因天行瘟疫而發生的,這就是它的來源。雖然是從內發出,但症狀大多屬表,所以內因胎毒則與天花症狀相同。外有表證邪氣則與傷寒病症相似。疹子的病根是毒,總是由心火和肺火灼燒脾肺引起的。因此症狀會有咳嗽、噴嚏、臉腫腮赤、眼皮浮腫、眼淚汪汪、鼻涕清稀、打哈欠、悶悶不樂、時冷時熱、手腳微冷、夜裡睡覺驚悸,或者噁心嘔吐,或者用手抓臉、嘴或鼻子,是即將長疹子的徵兆。適當地使用解毒藥物使邪氣散發,不要讓它滯留體內,這樣纔不會有其他毛病。

痘欲盡發而不留,疹欲盡出則無病,邪氣鬱遏則留而不去,正氣損傷則困而不伸。毒歸五臟變有四證:歸脾則泄瀉不止,歸心則煩熱不退而發驚,歸肺則咳嗽血出,歸腎則牙齦爛而疳蝕。

白話文:

痘疹想要發出來但沒有痊癒,疹子想要出盡沒有痊癒,病邪鬱積不散,就會停留不去,正氣受到損傷,就會困頓而不舒展。毒氣侵犯五臟,會出現四種證狀:侵犯脾臟就會腹瀉不止,侵犯心臟,就會煩熱不退而發驚,侵犯肺臟,就會咳嗽出血,侵犯腎臟就會牙齒牙齦腐爛,出現疳蝕。

程氏曰:麻疹初出類傷風寒,頭疼咳嗽熱甚,目赤頰紅,一二日內即出者輕,必須解表,忌見風寒,葷腥厚味,如犯之恐生痰涎,變為驚搐,必致危矣。如初起吐瀉交作者順,乾嘔霍亂者逆,欲出不出者危亡立至。

白話文:

程氏說:麻疹剛開始時,像傷風寒一樣,頭痛、咳嗽、發熱嚴重,眼睛紅、臉頰紅,一、兩天內發出來的是輕症,必須解除表症,忌見風寒、葷腥厚味,如果犯了這些禁忌,恐怕會生痰涎,變成驚厥,那就危險了。如果剛開始時嘔吐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是順症,乾嘔和霍亂的是逆症,想發出來卻發不出來的,危亡即將到來。

景岳曰:痘疹之屬有四種:曰痘,曰疹,曰麻,曰斑也。痘則陸續漸出,自小而大,或稀或密,部位顆粒有辨也。疹則一齊發出,大者如蘇子,次者如芥子,小者如蠶子,而成粒成片者是也。麻則最細,而碎如蚊跡,模糊者是也。斑則無粒,惟成片紅紫如雲如錦者是也。大都疹與麻斑同類,即發斑傷寒之屬。

白話文:

景嶽說:痘疹類疾病有四種:痘瘡、疹子、麻疹、斑瘡。痘瘡是陸續漸漸發出的,從小到大,有稀有密,位置和顆粒可以分辨。疹子是一起發出來的,大的像蘇子,中等大小的像芥菜子,小的像蠶豆,成顆粒或成片狀的。麻疹是最細小的,而且碎如蚊蟲的痕跡,模糊不清。斑瘡沒有顆粒,只有成片紅紫像雲、像錦緞一樣的。大都疹子和麻疹、斑瘡同類,就是得了發斑的傷寒類疾病。

而痘則本非其類也。蓋痘毒本於肝腎,出自中下二焦,是以始終不妨於食,而全賴水穀為主所以能食則吉,不能食則凶,故治痘者不可不顧脾胃。麻疹之毒則由表邪不解,而內犯太陰陽明,病在上中二焦,所以多不能食,故治麻疹者但宜解散火邪,邪散則自能食矣。是痘疹之治,當各有所重者如此。

白話文:

痘瘡最根本的原因不在表邪,所以不會影響患者食慾,而痘毒的根本成因在於肝腎,由中下二焦產生。因此,治療痘瘡時不能忽略脾胃。麻疹的毒邪則是由外感風邪演變而成,內侵太陰陽明經絡,病竈位於上中二焦,所以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治療麻疹的重點是驅散火邪,邪氣散了,患者自然能吃得下飯。總之,治療痘瘡與麻疹時,應該針對病症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治療重點。

3. 疹期

出疹之候,初熱一日至次日雞鳴時,其熱即止,止存五心微熱,漸見咳嗽,鼻流清涕,或腹中作痛,飲食漸減,到申酉之間,其熱復來,如此者四日。用手滿按髮際處甚熱,其面上熱少減二三分,咳嗽連聲,面燥腮赤,眼中多淚,噴嚏頻發,或忽然鼻中出血,至五日其熱不分晝夜,六日早時其疹出於兩頰下細細紅點,至午時兩手背並腰下及渾身密密俱有紅點,七日普遍掀發,其鼻中清涕不流,噴嚏亦不行,七日晚兩頰顏色漸淡,此驗出疹之要法。

白話文:

出疹子的時候,初期發熱一天到第二天黎明時分,熱度就會停止,只剩下五心(兩手心、兩腳心、胸口)微熱,漸漸出現咳嗽,鼻子流清鼻涕,或腹中疼痛,飲食逐漸減少,到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熱度又上來了,這樣反復四天。用手滿按髮際的地方很熱,臉上的熱度減少了二至三分,咳嗽連連,面部乾旱腮部發紅,眼睛裡有很多眼淚,噴嚏不斷,或突然鼻子出血,到第五天熱度不分晝夜,第六天早上疹子出現在兩頰下,細小的紅點,到中午時分兩手背、腰部和全身密密麻麻都是紅點,第七天普遍爆發,鼻涕停止流,噴嚏也不打了,第七天晚上兩頰顏色漸漸變淡,這是判斷出疹的關鍵方法。

凡疹熱六日而出一定之規也,若醫者無識,用藥太早耗散元氣,及至出時變害多矣。或嗽而變喘,或出一二日即隱,或作大瀉,或合目而喘,此醫者用藥不當之害也。吾家治法定不在五日內用藥,必待見疹方用徐徐升表,然用藥亦有次第,凡一劑必作十餘次飲之,況疹在皮膚之間,若作一次服,則藥性催之太急,每至譫語煩躁,故當慎之。

白話文:

通常發疹發熱六天後出疹,這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如果醫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用藥太早而耗散元氣,等到出疹時會變得多出很多副作用。有的咳嗽而變成哮喘,有的出一兩天疹子就隱退了,有的腹瀉,有的閉著眼睛喘不過氣來,都是因為醫生用藥不當造成的。我家的治療方法是規定在疹子發出之前不使用藥物,一定要等到疹子出來後再慢慢地升表。然而用藥也有次序,每劑藥必須分成十幾次服用,況且疹子在皮膚之間,如果一次服用,藥性會催促得太急,往往會導致神志昏亂、煩躁不安,所以要慎重。

景岳曰:按此萬氏之法,謂醫家用藥太早恐致耗散元氣,故必待見點而後施治,及作一次服恐藥性催之太急,皆惟恐無益而反以致害。此固其心得之法也。然以愚見,則醫有高下,藥有宜否,但使見有確真,發無不當,則於未出之前,或解或補,必有得預防之力,以潛消其毒者;既出之後亦必有善調之方,而不致催急者,此在善與不善或不嫌早與不早也。嘗見庸流之誤治者,多是誠不服藥,為中醫也。

此萬氏之說,所以不可不遵。

白話文:

景嶽說:依照萬氏的方法,認為醫生用藥太早可能會導致元氣耗散,所以一定要等到症狀出現後再治療。另外,一次服用過多的藥物可能會導致藥性太強,這些做法都是擔心對病情沒有幫助反而有害。這當然是醫生治療的方法。但是依愚見,醫生有高明與庸劣之分,藥物也有適用與否的區別,只要病情有確診的依據,治療沒有不恰當之處,那麼即使在症狀沒有發作之前,採用治療或補益的方法,也能夠有效預防,並且潛在地消除病患的病根;即使已經出現症狀,也一定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不會出現催急的情況。這取決於醫生醫術的高明與庸劣,或者是否不計較是否過早治療。我曾經見過庸醫誤治的案例,大多是根本沒有服藥,還怪罪中醫。

凡疹熱五六日必出矣。醫者用藥見不能散,父母見藥不效,醫者見熱嗽不能除,或以別證治之,病家又或更醫,此世之所以誤者多矣。

白話文:

凡是疹子發熱熱症,在五、六天內,一定會發疹子出來。醫生用藥,卻不見有散去的跡象;父母看到藥物沒有療效,醫生看到發熱感冒的症狀不能消除,或用其他病證來進行治療,病人又或者更換其他的醫生,這世上因此而誤診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

4. 麻疹初熱

麻疹發熱之初與傷寒相似,惟疹子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有淚,呵欠善睡,或吐瀉,或手捋眉目面赤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古法用升麻葛根湯以表散毒邪,余制透邪煎代之更佳,或柴歸飲亦妙。但使皮膚通暢腠理開豁,則疹毒易出。

白話文:

麻疹發熱的初期與傷寒類似,只有疹子是臉頰發紅、咳嗽、打噴嚏、鼻涕清澈、眼睛裡有淚水、打哈欠、容易睡著,或嘔吐腹瀉、或用手撫摸眉毛、眼睛、臉發紅這幾點不同。只要看到這些徵兆就是疹子,應該謹慎避開風寒、戒除葷腥厚味。古法用升麻葛根湯來驅散邪毒,我用的透邪煎代替它更好,或者柴歸飲也很好。只要使皮膚通暢、毛孔舒展,疹毒就容易排出了。

不可作傷寒,妄加汗下也。妄汗則增熱,而為衄血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腫,為煩躁乾渴,為大小便不通。妄下則裡虛,為滑泄,為滯下。經曰:必先歲氣,母伐天和,言不可妄汗妄下也。

白話文:

如果病得不是傷寒,不能隨便用汗出和瀉下治療方法。如果錯誤地使人出汗,就會增加熱度,導致鼻出血、咳血、口瘡、咽痛、眼睛紅腫、煩躁口渴、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就會造成裡虛,導致滑洩(大便稀溏)、滯下(白帶過多)等症狀。經典上說:「必須先了解每年的氣候變化,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隨便發汗和瀉下。

凡疹初熱疑似之間,切不可輕易用藥,總有他證,必待五日腮下見疹,方可用升表之劑。嗽多,連打噴嚏,鼻流清涕,或流鼻血,飲食減少,好飲涼水,只宜調理飲食,戒葷腥麵食。

白話文:

當皮膚疹初起,熱度不確定時,不可以隨便用藥,必須等待其他徵象出現,確認5天後腮下長出皮疹,才能使用升表的藥物。患有咳嗽、連續打噴嚏、流清鼻涕或流鼻血,食慾減少,喜歡喝涼水,此時只能調理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和麵食。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餘聲不已,上氣喘急而目胞腫,時臥時起,此火毒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合白虎湯加牛蒡子薄荷主之。如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瀉白散加天花粉連翹元參黃連主之。

白話文:

疹子在初期發熱的時候沒有出現,出現的是咳嗽上百聲不停,氣喘急促,眼睛腫脹,時而臥牀時而起來。這是火毒內聚,肺部灼傷所導致的。應該用甘桔湯合白虎湯,再加入牛蒡子、薄荷為主藥治療。

如果在疹子出現的時候,還有咳嗽、口乾、心煩的症狀,這是毒素在心肺之間,發病還沒有完全結束。應該用瀉白散加上天花粉、連翹、元參、黃連為主藥來治療。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為發散,以散其毒則無餘患,若不預解使之盡出,多致毒蓄於中,或為壯熱,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瀉痢,或為咳血喘促,或作疳蝕而死,此雖一時戾氣之染,然未有不由於人事之未盡也。

白話文:

當疹子想要出來還沒出來的時候,應該要及早讓它散發出來,把毒氣散發掉了就不會有其他的禍患了,如果沒有事先預防處理讓疹子長出來,很多都是因為毒素累積在裡面,可能會高燒、長期虛弱、可能變成驚癇、或變成腹瀉、或變成咳嗽、呼吸急促、可能變成疳蝕*而死亡,儘管理由只是因為一時沾染了戾氣,但都是因為沒有妥善照顧而造成的。

*疳蝕:中醫指小朋友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