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31)
卷三 (31)
1. 周氏《慎齋遺書》
發表一節冬用麻黃羌活白芷並消毒飲。春夏用蘇葛湯加連翹甘草桔梗。喉痛加牛蒡。四季前胡貝母不可缺。升麻恐升其毒湊咽,不可輕用;若患泄瀉則氣下陷宜用之。嘔用陳皮貝母薑汁竹茹。
前後咳嗽乃風寒所感,宜表中祛邪,過於清者,絕胃家生髮之氣,過於補者動胃火,二者皆非疹之正治,惟補陽中之陰,隨證施治,莫偏於寒莫偏於熱,則元氣足,易起易發,若元氣衰則毒鬱於表,表熱而火土涸,真陰絕,而不救矣。
白話文:
發表一節:冬天使用麻黃、羌活、白芷,以及消毒飲。春夏時節使用蘇葛湯,並加入連翹、甘草、桔梗。喉嚨痛時加入牛蒡。四季都要有前胡和貝母,這兩味藥不可或缺。升麻恐怕會使其毒性上衝到咽喉,不可輕易使用;如果患有腹瀉,那是氣下陷的緣故,則應當使用。嘔吐時則使用陳皮、貝母、薑汁和竹茹。
前後咳嗽是因為感受了風寒,應該從表層驅除邪氣。過於使用清熱藥物,會斷絕胃氣的生發;過於使用補藥,會引動胃火。這兩者都不是治療疹子的正確方法。正確的方法是補養陽中的陰,並根據病症施以治療,不要偏向寒性或熱性。這樣一來元氣充足,疹子就容易發出和消退。如果元氣衰弱,則毒邪鬱積在體表,表面發熱而導致火土枯竭,真陰耗盡,那就無法救治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