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附閻氏方

蟬殼末

上用水煎羊子肝湯,調服一二錢。

凡痘瘡才欲著痂,即用酥或面油不住潤之,可揭即揭去。若不潤及,遲揭瘡痂,硬即隱成瘢痕,終身受累。(附)

凡小兒實熱疏轉後,如無虛證,不可妄溫補。熱必隨生,(附)

白話文:

蟬殼磨成粉末,用水煎煮羊肝湯送服,每次一到二錢。

痘瘡將要結痂時,就要不斷地用酥油或面油滋潤它,可以揭掉痂就揭掉。如果沒有滋潤,等到痂皮變硬了再揭,就會留下疤痕,終身留下遺憾。

小孩實熱症狀消退後,如果沒有虛弱的症狀,不可以隨便溫補。因為溫補會讓熱症再次產生。

2. 後序

余平生刻意方藥,察脈按證,雖有定法,而探源應變,自謂妙出意表。蓋脈難以消息求證,不可言語取者,褪褓之嬰,孩提之童。尤甚焉。故專一為業,垂四十年。因緣遭遇,供奉禁掖,累有薄效,誤被恩寵。然小兒之疾,陰陽為癇最大,而醫所覃思,經有備論;至於斑疹之候,蔑然危惡反驚搐,傷寒二癇大同,而用藥甚異,投劑小差,悖謬難整,而醫者恬不為慮。

比得告歸里中廣川,及之出方一秩示予,予開卷而驚歎曰: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子乃不言,傳而得之。予深嘉及之少年,藝術之精,而又愜素所願以授人者,於是輒書卷尾焉。

時元佑癸酉八年十月丙申日翰林醫官太醫丞賜紫金魚袋錢乙題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全

白話文:

後序

我一生用心鑽研方藥,觀察脈象,分析病症,雖然有固定的方法,但探究病因和應變之法,自認為能巧妙地超出預料。因為脈象很難從消息中求證,有些情況無法僅憑言語判斷,例如襁褓中的嬰兒、幼童,尤其如此。所以我專注於此項事業,已經將近四十年了。因為機緣巧合,曾在宮中侍奉,累積了一些微薄的療效,誤蒙恩寵。然而小兒疾病中,陰陽失調導致的癇症最為嚴重,而醫家們也深入思考過,經典書籍中也有詳細論述;至於斑疹的症狀,往往危急惡劣,還會伴隨驚厥抽搐,傷寒和癇症在某些方面很相似,但用藥卻大相逕庭,用藥稍有偏差,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錯誤,而醫生們卻往往不在意。

後來我告老還鄉,廣川先生將他整理的一部方劑集傳授給我,我翻開一看,驚嘆不已:這正是我平時苦心鑽研的東西,而先生卻從未提及,竟能傳授於我。我非常敬佩廣川先生年少有為,醫術精湛,而且也符合我長久以來希望將醫術傳授給後人的願望,所以就在卷末寫下這些文字。

元佑八年(1093年)十月丙申日 翰林醫官太醫丞賜紫金魚袋錢乙 題於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3. 朱氏翼中《類證活人書》

此一卷論小兒瘡疹。瘡疹與傷寒相類,頭疼身熱,足冷脈數,疑似之間,只與升麻湯。緣升麻湯解肌兼治瘡子,已發未發皆可服,但不可疏轉,此為大戒。傷寒身熱固不可下,瘡疹發熱在表尤不可轉,世人不學乃云初覺以藥利之,宣其毒也。誤矣。又云瘡豆已出不可疏轉,出得已定或膿血太盛,卻用疏利亦非也。

大抵瘡疹首尾皆不可下。小兒身熱,耳冷,尻冷、咳嗽輒用利藥,即毒氣入里殺人,但與化毒湯,紫草木通湯,鼠黏子湯;出得太盛,即用犀角地黃湯解之;若瘡痘出不快,煩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活血散主之;黑瘡倒厭,豬尾膏,無比散,龍腦膏子無不驗也;若熱毒攻咽喉痛,如聖湯;瘡豆入眼,決明散,撥雲散,密蒙花散,通聖散,蛤粉散主之。治瘡疹法無出此矣。

升麻湯,治傷寒中風,頭痛憎寒壯熱,支體痛,發熱畏寒,鼻乾不得睡。兼治小兒大人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著,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者。

升麻,白芍藥,甘草炙,乾葛(各等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若太假寒,即熱服,若熱即溫服。瘡疹亦准此,服藥已,身涼止藥。小兒量度多少服,如老兒吃,去芍藥加柴胡一兩,人參半兩,雪白芍藥一分。

犀角地黃湯,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內有瘀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有餘,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方主消化瘀血,兼治瘡疹出得太盛,以此解之。

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一兩),犀角(一兩,屑,如無以升麻代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更不用黃芩也。

麻黃黃芩湯,治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熱,惡寒,兼治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益煩躁昏憒,或出尚身疼熱者。

麻黃(去節,一兩),黃芩,赤芍藥(各半兩),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一分)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調下日三服。

升麻黃芩湯,治小兒傷風有汗,頭疼發熱惡寒,若時行瘡痘出不快,煩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錢五分)。

升麻,葛根,黃芩,芍藥(各三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化毒湯,治小兒瘡痘已出未出並皆服之。

紫草嫩者,升麻,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盞,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德按:劉氏《幼幼新書》加木通二錢五分,名曰,奪命散,,此瘡疹之祖方也。

紫草木通湯,治小兒瘡疹。

紫草(去蘆),木通,人參,茯苓(去皮),糯米(各等分),甘草(半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鼠黏子湯,治疹痘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氣攻咽喉,眼赤心煩者。

鼠黏子(四兩,炒香),甘草(一兩),防風(半兩),荊芥穗(二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食後臨臥,逐日三服,大利咽膈,化痰涎止嗽。若春冬間,常服免生瘡癤,老幼皆宜服。

水解散,治天行頭痛壯熱一二日,兼治疱瘡未出煩躁,或出尚身體發熱。

大黃,黃芩,桂心,甘草(炙),芍藥(各二兩),麻黃(四兩,去節湯泡焙)

上搗羅為末,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調下二錢,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強實人服二方寸匕。此調風實之人,三伏中宜用。若去大黃,即春夏通用。

活血散,治瘡子或出不快。

用白芍藥末一錢酒調,如欲止痛用溫熱水調下。

豬尾膏,治瘡子倒厭黑陷。

用小豬兒尾尖刺血三兩點,入生龍腦少許,同研,新汲水調下立效,惟實熱證,方可用此。

無比散,治瘡疹惡候不快,及黑瘡子,應一切惡候。

牛黃,麝香,龍腦,膩粉(各一分,研細),硃砂(一兩,先研如粉)

上為極細粉,小兒一字,大人五分,水銀少許,同小豶豬尾上血三兩滴,新汲水少許,同調服,先安穩得睡,然後取轉,下如爛魚腸蒲桃穗之類涎臭惡物便安,小兒用奶乳汁滴尤妙。

龍腦膏子,治時疾發豌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或已發而陷伏,皆宜速治,不爾毒入臟必死。

生龍腦(一錢)

上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心煩狂躁者用紫草湯化下,若瘡子陷伏者用溫酒化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疹發透,依常將息也。

附閻氏方,治伏熱在心,昏瞀不省,或誤服熱藥,搐熱冒昧不知人,及瘡疹倒厭黑陷。

生梅花腦子研半字或一字,取新殺豬心一個,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許化下,未省再服;如瘡疹陷伏者,溫酒化下。

如聖湯,治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桔梗(一兩),牛蒡子(炒,一兩),生甘草(一兩),麥門冬(去心,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細細呷服,入竹葉煎服尤妙。

決明散,治疹痘瘡入眼。

右決明子(一分),栝蔞根(半分),赤芍藥(一分),甘草(一分,炙)

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日進三服。

撥雲散,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翳。

桑螵蛸(真者一兩,炙令焦,細研)

上搗羅為細末,入麝香少許,令勻,每服二錢,生米泔調下,臨臥服之。

密蒙花散,治疹痘瘡並諸毒氣入眼。

密蒙花(一錢半,淨),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各半錢)

上為細末,用羊肝一片,破開作三片,摻藥令勻,卻合作一片,以濕紙七重裹,塘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望散,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一兩),如無以甘菊花代之,綠豆皮,穀精草(去根,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用一大錢,乾柿一個,生粟米泔一盞,共一處,煎後,米泔盡,只將乾柿去核吃之,不拘時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淺者五七日可效,遠者半月愈矣。

蛤粉散,治小兒瘡子入眼。

穀精草,蛤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匕,豬肝二兩許,批開摻藥,捲了青竹葉,裹麻縷纏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缸內,熏眼後,溫取食,日作,不過十日退。

白話文:

這章節探討兒童的瘡疹問題。瘡疹症狀與感冒相似,會出現頭痛、身體發熱、腳冷、脈搏加快等症狀。在疑似瘡疹的情況下,應使用升麻湯治療。升麻湯能同時處理肌肉疼痛和瘡疹,無論瘡疹是否已經爆發都能使用,但不能隨意調整劑量,這是重要的規則。感冒時身體發熱不宜用藥排汗,而瘡疹發熱更是如此,有些人認為應在剛發現時就用藥排汗來排毒,這是錯誤的觀念。同樣地,有人認為瘡疹已經出現後不能再用藥排汗,即使瘡疹已穩定或膿血過多,也不能用藥排汗,這也是不對的。

總的來說,瘡疹初期和後期都不能用藥排汗。兒童身體發熱,耳朵和臀部冰冷,伴有咳嗽時,如果隨意使用排汗藥物,毒氣就會進入體內,可能致命。應該使用化毒湯、紫草木通湯或鼠黏子湯治療。如果瘡疹爆發過猛,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來緩解。若瘡疹出疹不順,煩躁不安,睡眠困難,可以使用水解散、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或活血散。對於黑色瘡疹,可使用豬尾膏、無比散或龍腦膏,效果都很顯著。如果熱毒攻喉嚨導致疼痛,可用如聖湯治療;若瘡疹進入眼睛,可使用決明散、撥雲散、密蒙花散、通聖散或蛤粉散。

接下來詳細介紹幾種藥方:

升麻湯:用於治療感冒、風邪入侵,症狀包括頭痛、畏寒、高燒、肢體疼痛、發熱怕冷、鼻子乾燥難眠等。此湯也能治療兒童和成人已發或未發的瘡疹。配方為升麻、白芍藥、炙甘草、乾葛,每樣藥材用量相同。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至剩八分,去渣溫服。根據病情冷熱不同,調節服用溫度。服用藥物後,身體涼爽即可停藥。兒童根據年齡調整藥量。如需調整藥方,可去掉芍藥,加入柴胡一兩、人參半兩、雪白芍藥一分。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感冒和溫病,應發汗但未發汗,或鼻出血、吐血未盡,面部黃色、大便黑色,表示體內仍有瘀血。此湯能消除瘀血,也可用於治療瘡疹爆發過猛的情況。配方為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一兩、犀角一兩(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至剩一盞。若病人發燒且行為失常,可加黃芩二兩;若脈搏大但跳動緩慢,腹部不脹但自述脹滿,表示無熱,不必加黃芩。

麻黃黃芩湯:用於治療兒童感冒無汗,頭痛發熱,畏寒,也可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生豌豆瘡,症狀包括煩躁、昏沉、疹子出後身體仍疼痛發熱。配方為麻黃(去節)一兩、黃芩、赤芍藥各半兩、炙甘草、桂枝(去皮)各一分。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二錢,滾水調服,每日三次。

升麻黃芩湯:用於治療兒童感冒有汗,頭痛發熱畏寒,若流行性瘡痘出疹不順,煩躁失眠,可加木香一錢五分。配方為升麻、葛根、黃芩、芍藥各三錢、炙甘草一錢半。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用二錢,加入一中盞的水,煎至剩六分,去渣溫服。

化毒湯:用於治療兒童瘡疹已發或未發。配方為紫草嫩者、升麻、炙甘草各半兩。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加入二盞的水和五十粒糯米,煎至剩一盞,去渣溫服。

劉氏《幼幼新書》在此基礎上增加木通二錢五分,命名為「奪命散」,是治療瘡疹的基礎方。

紫草木通湯:用於治療兒童瘡疹。配方為紫草(去蘆)、木通、人參、茯苓(去皮)、糯米各等份,炙甘草為其一半。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至剩一盞,去渣溫服。

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疹痘欲出未能穿透皮膚,伴隨皮膚發熱,氣攻咽喉,眼睛紅,心情煩躁。配方為鼠黏子四兩(炒香)、炙甘草一兩、防風半兩、荊芥穗二兩。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二錢,滾水調服,飯後睡前服用,每日三次,有利於咽喉舒暢,化痰止咳。春季冬季期間常服,可預防瘡癰,適合老少服用。

水解散: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導致的一二日頭痛高燒,也可用於治療未出疹的煩躁或出疹後身體仍發熱。配方為大黃、黃芩、桂心、炙甘草、芍藥各二兩,麻黃四兩(去節湯泡焙)。藥材磨成細末,患者先用溫水洗澡,然後用溫水調服二錢,連續服用兩次,出汗排汗後病情好轉。體質健壯的人每次可服用兩方寸匕。此方適用於調理風邪實症,夏季宜用。若去掉大黃,春夏兩季皆可使用。

活血散:用於治療瘡疹出疹不順。配方為白芍藥末一錢,用酒調和服用。若想止痛,用溫熱水調服。

豬尾膏:用於治療瘡疹倒陷。配方為小豬尾巴尖端刺血三兩點,加入少量生龍腦,一同研磨,用新打的水調服,立即見效。僅適用於實熱證,方可使用此方。

無比散:用於治療瘡疹惡性症狀,如黑瘡疹,所有惡性症狀。配方為牛黃、麝香、龍腦、膩粉各一分(研細)、硃砂一兩(先研成粉末)。藥材磨成極細粉末,兒童每次用一字,成人每次用五分,加入少量水銀和小公豬尾巴上的血三兩滴,用少量新打的水調服。先讓患者安穩入睡,然後進行治療,排出如爛魚腸、葡萄穗類的粘稠惡臭物質,病情即可好轉。兒童使用奶水或母乳滴服效果更佳。

龍腦膏子: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引發的豌豆瘡,以及紅色瘡疹未完全爆發,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或已爆發但潛藏體內,都應迅速治療,否則毒氣進入臟腑會致命。配方為生龍腦一錢。藥材細研,滴入豬心血,揉搓成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心煩狂躁者用紫草湯送服,若瘡疹潛藏體內者用溫酒送服,不久心神安定,能入睡,瘡疹完全爆發,按常規調理即可。

附閻氏方:用於治療潛伏熱毒在心臟,昏迷不醒,或誤服熱藥,抽搐熱暈,失去意識,以及瘡疹倒陷。配方為生梅花腦子研磨半字或一字,取新宰殺的豬心一個,取出心臟中的血液,與藥材一同研磨成大丸,用少量新打的水送服,若未恢復意識可再次服用;若瘡疹潛藏體內,用溫酒送服。

如聖湯:用於治療兒童瘡疹,熱毒攻喉嚨導致腫痛。配方為桔梗、炒牛蒡子、生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二錢,滾水調服,細細啜飲,加入竹葉煎服效果更佳。

決明散:用於治療疹痘瘡進入眼睛。配方為決明子一分、栝蔞根半分、赤芍藥一分、炙甘草一分。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半錢,蜂蜜水調服,每日三次。

撥雲散:用於治療疹痘瘡進入眼睛及產生翳障。配方為桑螵蛸(真者)一兩(烤至焦黃,細研)。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均勻混合,每次用二錢,生米漿調服,睡前服用。

密蒙花散:用於治療疹痘瘡及各種毒氣進入眼睛。配方為密蒙花一錢半、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各半錢。藥材磨成細末,取一片羊肝,切成三片,撒上藥末,疊合起來,用七層濕紙包裹,放入爐灰火中煨熟,空腹食用。

通望散:用於治療疹痘瘡進入眼睛及產生翳障。配方為白菊花一兩(如無可用甘菊花替代)、綠豆皮、穀精草(去根)各一兩。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一大錢,搭配一個乾柿子和一盞生粟米漿,一起煎煮,待粟米漿耗盡,只吃乾柿子去核部分,不限時間,一天可吃三個,病情較輕者五到七天可見效,病情較重者半月可痊癒。

蛤粉散:用於治療兒童瘡疹進入眼睛。配方為穀精草、蛤粉各等份。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一錢,搭配約二兩豬肝,剖開摻入藥粉,捲起後用青竹葉包裹,纏上麻線,加入一碗水煮至熟,放入封口瓷缸中,先燻眼,再溫熱食用,每天做一次,十天內病情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