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附治驗

一兒疹後衄血不止,余以茅花煎濃汁服之愈,或用白茅根亦可。

一兒疹後壯熱,咳嗽痰血。余謂毒留肺胃。以黃連黃芩山梔知母花粉元參人中黃愈。

一兒疹後壯熱煩渴,利下鮮血不止。以白頭翁湯治之愈。

一兒疹後利下膿血,裡急後重。余謂毒入大腸。先以三黃丸利之,次黃連芍藥湯治之愈。

一兒疹後滯下不止,飲食少進,脈緩肢冷。余謂脾胃氣虛。用理中湯又歸芍六君子湯治之愈。亦有不應藥者,或噤口而死,或飧泄而死。

一兒疹後壯熱羸瘦,煩躁悶瞀。余謂邪不盡解,而乘心肝。治以清解之劑愈。亦有不應藥者,漸至皮毛枯槁,成為疳瘵,津液乾涸而卒。

一兒疹後壯熱乾咳,煩渴便秘。余謂疹邪不解。以三黃湯利之,又以知母門冬前胡元參黃連當歸天花粉淡竹葉治之。熱雖退而咳渴不止。余謂肺氣受傷而津液不足。以參苓門冬五味貝母陳皮甘草桔梗花粉知母治之漸愈。

一兒症亦如前但熱不退,漸至肌肉消瘦,面色枯白,噦惡泄利。余謂疹後疳勞,不治。延至六旬而歿。

一兒疹後乾咳便溏,身熱羸瘦,皮毛枯悴。余謂疹後疳瘵之症。以小異功散加貝母黃連青蒿地骨皮龍膽草芍藥治之漸愈。亦有不應藥漸為慢脾風而死。

一子新婚出疹後痰嗽不已,眾謂餘毒不盡,用清解藥而痰愈熾。余謂陰虧而火炎無制,故午後潮熱而咳甚也。治宜壯水為主,以六味地黃丸料加麥冬知母治之愈。又一婦出疹症亦如前,余以前方加當歸治之愈。

一兒疹後兩目赤腫,壯熱煩渴。余謂毒不盡解,乘於肝胃。以清胃解毒湯治之愈。每有延綿失治,或瞽或瞎。

一兒疹後瘡痍遍體,壯熱躁煩。余謂疹毒不盡。先以葛根湯加荊防發之,又犀角地黃湯治之愈。

一兒疹後走馬牙疳,齦潰穿鼻,諸藥不效。(德按:或恐梅花疳毒)余以黃牯牛糞,後尖瓦上煅存性,煅人中白黃柏為末,等分和勻吹之,潰竅漸長,齦齒俱生而愈。

一兒疹邪不盡發為疔毒。余謂痧疔也。治同痘疔。又一兒疹毒不解發為腫癰。余謂痧癰也。治同痘癰。

一兒疹後乾咳不已。余謂疹時過於解散,肺氣虛耗,宜補脾肺為主,不信,只以清火止嗽藥,其背漸駝,腿足細小,終身痼疾。亦有嗽久而胸高腫滿,狀如龜胸。啟云先生曰:疹後久嗽則金衰,金衰不能生腎水,腎主骨髓,腎無生氣則骨枯而髓減,風寒乘虛而入於髓,其邪凝滯故腰脊不舉而為斯疾也。

治法先以防風散其邪,又八味地黃丸,加人參,杜仲,牛膝,當歸,石斛,何首烏,米仁,菟絲子,萆薢,鹿茸蜜丸,又以驅風壯筋活血膏貼其凸處,又灸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各開一寸半)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各開一寸半)一兒患此,余診右脈緩弱,謂脾肺不足,先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貝母當歸芍藥米仁石斛水煎服,脾土稍固,又以前方法治之,腿足漸而生肉,背駝稍愈,但不能脫然如故。

白話文: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鼻出血不止,我用茅花煎濃濃的汁給他喝就好了,或者用白茅根也可以。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發高燒,咳嗽有痰帶血。我認為是毒素留在肺和胃裡。用黃連、黃芩、山梔子、知母、花粉、元參、人中黃這些藥治好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發高燒,煩躁口渴,拉出鮮血不止。用白頭翁湯治好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拉出膿血,肚子痛想拉又拉不出來。我認為是毒素進入大腸。先用三黃丸瀉下,再用黃連芍藥湯治好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腹瀉不止,吃不下東西,脈象緩慢,手腳冰冷。我認為是脾胃氣虛。用理中湯和歸芍六君子湯治好了。也有藥效不佳的,有的因為吃不下東西而死,有的因為拉肚子而死。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發高燒,身體虛弱消瘦,煩躁不安。我認為是邪氣沒有完全解除,而侵犯了心和肝。用清熱解毒的藥治好了。也有藥效不佳的,逐漸皮膚毛髮枯槁,變成疳瘵,體液乾涸而死。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發高燒,乾咳,口渴,便秘。我認為是疹子的邪氣沒有解除。用三黃湯瀉下,再用知母、麥冬、前胡、元參、黃連、當歸、天花粉、淡竹葉這些藥治。雖然退燒了但咳嗽口渴仍然不止。我認為是肺氣受損,津液不足。用參苓、麥冬、五味子、貝母、陳皮、甘草、桔梗、花粉、知母這些藥治漸漸好了。

一個小孩的症狀也和前面一樣,但是高燒不退,漸漸肌肉消瘦,面色枯黃,噁心想吐,拉肚子。我認為是疹後疳勞,沒辦法治好了。拖到六十天就死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乾咳,拉稀,身體發熱消瘦,皮膚毛髮枯槁。我認為是疹後疳瘵的症狀。用小異功散加上貝母、黃連、青蒿、地骨皮、龍膽草、芍藥這些藥治漸漸好了。也有藥效不佳的,漸漸變成慢脾風而死。

一個男子新婚後出疹子,咳嗽不停,大家說是餘毒未清,用清熱解毒的藥,咳嗽反而更嚴重。我認為是陰液虧虛,虛火上炎沒有制約,所以下午潮熱而且咳嗽更厲害。治療應該以滋養陰液為主,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知母治好了。還有一個婦女出疹子的症狀也和前面一樣,我用之前的藥方加當歸治好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兩眼紅腫,發高燒,煩躁口渴。我認為是毒素沒有完全解除,侵犯了肝和胃。用清胃解毒湯治好了。常常有因為拖延沒治好,導致失明或者瞎眼的。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身上長滿瘡,發高燒,煩躁不安。我認為是疹毒沒有完全解除。先用葛根湯加荊芥、防風發散,再用犀角地黃湯治好了。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得了走馬牙疳,牙齦潰爛,穿透鼻子,各種藥都沒有效果。(有人認為可能是梅毒引起的牙疳)我用黃牛的糞便,在瓦片上燒成灰,加上煅燒的人中白、黃柏磨成粉,等分混合均勻吹到患處,潰爛的孔洞漸漸長肉,牙齦和牙齒都長出來了,就好了。

一個小孩疹子的邪氣沒有完全發出來,變成了疔瘡。我認為是痧疔。治療方法和痘疔一樣。還有一個小孩疹毒沒有解除,變成了腫大的癰瘡。我認為是痧癰。治療方法和痘癰一樣。

一個小孩出疹子後乾咳不止。我認為是出疹子時過於發散,肺氣虛耗,應該以補養脾肺為主,但是不聽,只用清火止咳的藥,他的背漸漸駝了,腿腳也變細小,變成終身殘疾。也有咳嗽很久導致胸部高聳隆起,像龜胸一樣。啟云先生說:出疹子後久咳是金氣衰弱,金氣衰弱不能滋養腎水,腎主管骨髓,腎沒有生氣,骨頭就會枯槁,骨髓減少,風寒就趁虛進入骨髓,邪氣凝結導致腰背不能伸直,變成這種疾病。

治療方法是先用防風散發散邪氣,再用八味地黃丸,加上人參、杜仲、牛膝、當歸、石斛、何首烏、薏仁、菟絲子、萆薢、鹿茸製成蜜丸,還用驅風壯筋活血膏貼在隆起的地方,再針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膈俞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有一個小孩得了這種病,我診斷右脈緩弱,認為是脾肺不足,先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貝母、當歸、芍藥、薏仁、石斛煎水服用,脾胃稍稍穩固,再用之前的方法治療,腿腳慢慢長出肉,背駝也稍微好轉,但是不能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