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出疹家有四大忌

一忌葷腥煎炒

疹初出時以至出淨之日,俱忌食葷腥即素菜亦忌煎炒,恐葷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葷痘素疹。誠哉是言也。

二忌恣食生冷米粥

白話文:

疹子剛開始出現直到完全消退的期間,都應避免食用肉類和油炸食物,即使是素食也應該避免煎炒,因為擔心這些食物會助長胃火。古人說:肉類適合於痘,素食適合於疹。這句話確實有道理。 在疹子期間,也應該避免隨意食用生冷的食物和稀飯。

疹初出時以至出透之日,未免口渴煩躁,想飲冷水不妨少與飲些,以解其煩渴,然不可多飲,若土產荸薺甜秋梨甘蔗汁及柿餅有霜者亦不妨間與食之,雖生吃無妨,切不可與米飲粥湯,及糕餅糖飴麵食枝圓蜜餞之類,食之恐助毒火。倘覺飢餓則用開水煮飯,滯小半鐘調勻稀薄,溫服少食,淡食為宜。

白話文:

疹子剛出現時直到完全消退,可能會感到口渴煩躁,想喝冷水可以少量飲用,以解渴,但不要喝太多。如果當地有荸薺、甜秋梨、甘蔗汁和有霜的柿餅,也可以適量食用。即使生吃也沒關係,但千萬不要喝米湯、粥湯,也不要吃糕餅、糖果、麵食、湯圓、蜜餞等食物,以免助長毒火。如果感到飢餓,可以用開水煮飯,煮個半小時左右,攪拌均勻稀釋,溫熱後少量食用,最好吃清淡的食物。

三忌風寒

當出疹之時必須謹避風寒,若不避忌,風寒外束,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為難矣,慎之慎之。

四忌房幃厭穢

白話文:

第三,要避免風寒。 當皮疹出現的時候,必須小心避免風寒,如果不注意避開,風寒會從外部束縛身體,使得皮疹收回去,再次讓它發出來就非常困難了,千萬要小心。 第四,要避免房事和骯髒。 在這個時期,也應該避免性生活和接觸骯髒的環境。

人家生兒產女當出疹之時,各宜小心加意,謹慎潔淨內外,勿使穢汙惡濁氣息觸犯出疹之人,一或犯之多致不救。

白話文:

當人們的嬰兒在出疹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應該十分小心,謹慎地清潔內外的一切,不要讓污濁的惡劣氣息接觸到出疹的人,否則一旦犯了很有可能會讓他無法得救。

2. 醫疹家有三大忌

一忌驟用寒涼

當疹初出之時,雖有身熱煩躁,口渴等證,即以宣毒發表湯少加酒炒黃芩三五分以清之,切不可遽投黃連黃柏梔子等大寒之藥,恐冰其毒而內伏,疹不得外出矣,後雖設法宣表而疹終不得出,可不畏哉。

二忌誤用辛熱

白話文:

當疹子初發之時,儘管有身體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即以宣毒發表湯少加酒炒黃芩三五分來清熱解毒,決不可遽然投用黃連、黃柏、梔子等大寒的藥物,恐怕會冰其毒而內伏,疹子不能外出,以後即使設法宣表,疹子終究不得出,豈不值得畏懼嗎。

疹初出時或有嘔吐之證,(德按:王太僕曰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嘔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醫家必用蒼朮二陳平胃丁香砂仁暖胃,或手足稍冷,必用桂枝肉桂溫其手足,殊不知作嘔吐者火熱蒸於胃也,今反以辛溫之味攻之,是抱薪而救火也。至於手足稍作冷者,熱極似寒之象,俟疹出透而手足自然溫和。

醫不明此反以桂枝可達四支之末,肉桂可以溫經回陽,誤之又誤,陷人性命可不懼哉。

三忌遽用補澀

白話文:

當皮疹初發時,偶爾可能伴有嘔吐的症狀,(德按:王太僕說內在阻熱,嘔吐逆亂,食物不能入口是由於有火熱;嘔吐而吐出食物,吃了又吐出來,是由於無火。)醫家必定使用蒼朮、二陳湯、平胃散、丁香、砂仁來溫暖胃,或手腳稍微冰冷,必定使用桂枝、肉桂來溫暖手腳,殊不知造成嘔吐的原因是火熱蒸騰於胃,現在反而用辛溫的藥物來攻之,這就好比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至於手腳稍微冰冷的,那是熱極似寒的現象,等到皮疹透發出來,手腳自然就會溫暖了。

疹初出時多有瀉而不止者,其毒火亦因瀉而減,此殊無妨。倘或泄瀉過甚,則用加味四苓散一服立愈,切不可用參朮訶蔻補澀之劑以圖速止。醫家不思肺與大腸為表裡,風邪熱毒傷肺犯胃,火性急速下行,乃曰吾於清解藥中兼用些參朮訶蔻,分兩又少何礙於事,一服不見立效,且曰分兩輕之故耳,於是多加分兩再服,而疹忽變證矣,重則腹脹喘滿而不可救,輕則變為休息痢,纏綿不已,終歸夭命。不可慎哉。

白話文:

疹子剛出來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有腹瀉不停的現象,其毒火也會因為腹瀉而減少,這是沒有什麼大礙的。如果腹瀉過於嚴重,服用一劑加味四苓散就會立即痊癒。切記不可服用參朮訶蔻等補澀藥物來快速止瀉。醫家不考慮肺與大腸是表裡關係,風邪熱毒損傷肺部,侵犯胃部,火性迅速向下運行,於是說在清熱解毒的藥物中加入一些參朮訶蔻,劑量又少,有什麼妨礙呢?服用一劑沒有立即見效,還說劑量太輕的緣故。於是加大劑量再服用,疹子就忽然變證了。嚴重的會腹脹、氣喘、呼吸困難而無法救治;輕微的會變成久治不癒的痢疾,纏綿不絕,最終還是會死亡。不可不謹慎啊!

若麻疹出淨之後,瀉黃紅色,乃內有伏熱,仍宜加味四苓散服之可也,且不可專用補澀。記之慎之。

加味四苓散

白話文:

如果麻疹出淨後,大便出現黃色或紅色的瀉洩,表明體內還有潛伏的熱邪,仍然應該在四苓散的基礎上加減藥物服用,不能只使用補澀的藥物。這一點一定要牢記並謹慎對待。

豬苓(七分),赤苓(六分),澤瀉(八分),木通(七分),黃芩(五分,酒炒),黃連(二分,酒炒),牛蒡子(五分,炒香研細),車前子(七分,炒)

燈心五十寸同煎服。

白話文:

豬苓(0.7兩),赤苓(0.6兩),澤瀉(0.8兩),木通(0.7兩),黃芩(0.5兩,用酒炒),黃連(0.2兩,用酒炒),牛蒡子(0.5兩,炒香後研磨成細末),車前子(0.7兩,炒)

初發熱,欲出未出時,宜用宣毒發表湯(今以半歲男女為式看其年之小大,隨證加減)。

白話文:

當一個人剛開始發熱,即將發病時,應使用宣毒發表湯來治療。對於男女老幼的不同情況,應根據其年齡大小和病情輕重來調整方劑的用量。

升麻(三分),乾葛(八分),防風(五分),桔梗(五分),薄荷(三分),前胡(六分),連翹(六分,去心),枳殼(六分,麩炒),荊芥穗(五分),牛蒡子(六分,炒研),木通(六分),生甘草(三分,去皮),竹葉(一錢),同煎服。

白話文:

升麻(三分),乾葛(八分),防風(五分),桔梗(五分),薄荷(三分),前胡(六分),連翹(六分,去心),枳殼(六分,麩炒),荊芥穗(五分),牛蒡子(六分,炒研),木通(六分),生甘草(三分,去皮),竹葉(一錢),都一起煮好後服用。

天氣大熱加酒炒黃芩五分,天氣嚴寒加炒麻黃二分或三分。

麻疹已出面紅腫太甚宜用化毒清表湯。

白話文:

天氣非常熱的時候,黃芩要加到五分;天氣非常冷的時候,麻黃要加兩分到三分。 麻疹已經發出來,如果臉部紅腫得很嚴重,應該使用化毒清表湯。

前胡(六分),乾葛(七分),知母(七分),連翹(七分,去心),元參(一錢),桔梗(六分),黃連(三分,酒炒),黃芩(五分,酒炒),薄荷(三分),梔子(五分,炒黑),木通(六分),防風(三分,不用亦可),牛蒡子(七分,炒研),天花粉(八分),地骨皮(八分),生甘草(三分)

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為引,同煎服。

白話文:

前胡六分,乾葛七分,知母七分,連翹去心七分,元參一錢,桔梗六分,黃連酒炒三分,黃芩酒炒五分,薄荷三分,梔子炒黑五分,木通六分,防風三分(不用亦可),牛蒡子炒研七分,天花粉八分,地骨皮八分,生甘草三分,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為引,一同煎服。

若口渴加麥門冬去心一錢,石膏一錢五分,大便秘澀可加酒炒大黃七分。

疹已出透身熱未全退,毒氣流注而成痢者,宜用,清熱導滯湯,。

白話文:

如果口渴,可以增加一錢麥門冬、一錢五分石膏;如果大便乾燥不便,可以增加七分酒炒大黃。

黃連(五分,酒炒),黃芩(七分,酒炒),白芍(七分,酒炒),枳殼(五分,麩炒),青皮(五分),山楂(一錢,去核炒),檳榔(五分),厚朴(五分,薑汁炒),當歸(五分),陳皮(五分),生甘草(三分),連翹(八分,去心),牛蒡子(八分,炒研)(德按:倪涵初治痢方有木香二分,無連翹牛蒡子)

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為引,同煎服。

白話文:

  • 黃連:5分,用酒炒過

  • 黃芩:7分,用酒炒過

  • 白芍:7分,用酒炒過

  • 枳殼:5分,用麩皮炒過

  • 青皮:5分

  • 山楂:1錢,去掉果核炒過

  • 檳榔:5分

  • 厚朴:5分,用薑汁炒過

  • 當歸:5分

  • 陳皮:5分

  • 生甘草:3分

  • 連翹:8分,去掉花蕊

  • 牛蒡子:8分,炒過並研磨成粉末

(德按:倪涵初治療痢疾的藥方中含有2分木香,但沒有連翹和牛蒡子。)

若紅多加紅花三分酒炒,地榆五分,桃仁去皮尖炒五分,秘澀甚者,裡急後重之極加酒炒大黃八分。

以上三方聶氏手定,但其中變化相時看證,或加減一二味藥,又或斟酌分兩,或稍加減一二分,投之即得應效。

白話文:

如果血色紅潤,加入紅花三分、酒炒地榆五分、桃仁去皮尖炒五分。如果祕結大便非常嚴重,裡急後重,加酒炒大黃八分。

內廷訂方總以十三味,為式,只可少決不可多,如滿十三味則將淡竹葉煅石膏入於藥引之內更覺妥當。予每看疹看其證候,相其時日,聞氣聽聲,觀形察色,然後參之以脈,始用宣毒發表湯表之,繼以化毒清表湯清之,總遵此二方加減逐日變化,若麻疹未透則前葛荊防為必用之藥,既透則前葛荊防為可去之劑,氣喘除升麻不用,便秘蒸大黃必需,疹色乾焦生地歸尾要用,若還紫黑紅花紫草宜加,咳嗽氣急清肺飲除肺熱,口瘡口臭敗毒散清胃利咽,成方在此活法由人。麻疹已出透齊,用生犀角磨汁和服大能解毒。

凡疹後咳嗽氣粗宜清肺飲。

白話文:

內廷方劑總以十三味藥物為標準,只能減少,但不可增加。如果滿了十三味,把炒過的竹葉和煅燒過的石膏加入藥引中,更為妥當。我每次看麻疹,先看其症狀,再根據時間、氣味、聲音、形狀和顏色,最後配合脈象,才開始使用宣毒發表湯來治療,然後再用化毒清表湯來清熱解毒。總的來說,這兩個方劑可以根據情況加減,逐日變化。如果麻疹還沒有透發出來,就必須使用荊芥和防風作為主要藥物。如果已經透發出來,荊芥和防風就可以不用了。如果氣喘,就不用升麻;便祕,就必須用大黃來治療;麻疹顏色乾燥焦枯,就必須用生地和歸尾;如果麻疹顏色紫黑,就應該加紅花和紫草;咳嗽氣急,就用清肺飲來清除肺熱;口瘡口臭,就用敗毒散來清胃利咽。成方在此,具體用法由醫生根據情況決定。麻疹已經出透,可以用生犀角磨汁和服用,可以有效解毒。

桑白皮(五分,炙),地骨皮(五分),麥門冬(一錢,去心),柴胡(六分),元參(八分),桔梗(七分),陳皮(三分),黃芩(七分,酒炒),石膏(一錢,煅),天花粉(八分),生地黃(一錢),木通(七分),生甘草(三分)

白話文:

桑白皮(五分,烘烤過),地骨皮(五分),麥門冬(一錢,去除根地方),柴胡(六分),元參(八分),桔梗(七分),陳皮(三分),黃芩(七分,用酒炒過),石膏(一錢,煅燒過),天花粉(八分),生地黃(一錢),木通(七分),生甘草(三分)

燈心淡竹葉為引煎,再磨羚羊角汁和服。

如肺熱亟去陳皮加丹皮五分,連翹(去心)六分,牛蒡子(炒研)六分

凡疹後口臭口瘡唇爛,兼之咽喉疼痛宜敗毒散。

白話文:

使用燈心草和淡竹葉作為引子煎煮,再磨羚羊角的汁液混合服用。 如果肺熱嚴重,要去掉陳皮,加入丹皮五分,連翹(去掉中心部分)六分,牛蒡子(炒過研磨)六分。 凡是出疹後出現口臭、口腔潰瘍、嘴唇糜爛,以及咽喉疼痛的情況,適合服用敗毒散。

生地黃(一錢五分),丹皮(七分),柴胡(七分),桔梗(八分),薄荷(五分),連翹(八分,去心),牛蒡子(八分,炒研),黃柏(五分,蜜水炒),天花粉(八分),黃芩(七分,酒炒),元參(八分),赤芍藥(五分),金銀花(八分),生甘草(三分,去皮)

白話文:

  • 生地黃(15克)

  • 丹皮(7克)

  • 柴胡(7克)

  • 桔梗(8克)

  • 薄荷(5克)

  • 連翹(8克,去心)

  • 牛蒡子(8克,炒研)

  • 黃柏(5克,蜜水炒)

  • 天花粉(8克)

  • 黃芩(7克,酒炒)

  • 元參(8克)

  • 赤芍藥(5克)

  • 金銀花(8克)

  • 生甘草(3克,去皮)

煅石膏一錢,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為引同煎,再用生犀角磨汁和服,以上清肺飲敗毒散二方,予每調出疹,因時設法,想理度情用之,輒有效驗,敢以鄙見續於聶氏之後。

白話文:

石膏煅後一錢,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公分,用來引導,一同煎服。再用生犀角磨汁,和著藥一起服用。上述治療肺熱毒盛的飲劑和治療敗毒的湯藥,我每每在發疹的時候,根據情況,小心謀劃,審察病情,再用藥物,往往都會有很好的療效。我冒昧地把自己的見解接續在聶氏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