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疹論(古名疹今名瘄)

張氏隱菴曰:痘乃先天之毒,疹屬後天之邪。先天之止有水火,後天始備五行。產下發聲吮乳肇自後天,是以發聲之時,口中有毒即嚥下而歸於陽明。故瘄之毒氣發於陽明,上達於肺,出於皮毛,肺主氣而外合皮毛。是以痘毒走於血分,而氣以化之為順。瘄毒走於氣分,而血以和之為順。

白話文:

張隱菴說:痘瘡是先天之毒,疹子是後天之邪。先天只有水火,後天始備五行。出生後發聲吮乳是後天開始的,所以發聲的時候,口中有毒即嚥下而歸於陽明。因此,癉瘡之毒氣發於陽明,上達於肺,出於皮毛,肺主氣而外合皮毛。所以痘毒走於血分,而氣以化之為順。癉毒走於氣分,而血以和之為順。

若走於血分而見雲頭紫赤斑者逆也,瘄乃氣分之毒更速於痘,若停留於胃則爛牙齦,阻滯在肺則為鼻扇喘急,發表疏里清熱解毒,事在良醫之臨證妙用者也。夫氣為陽,血為陰,痘乃精血中毒。故應四時之生長收藏,以合地支之數。瘄乃氣分之毒,是以一日三烹,三而三之,以應陽九之終。

白話文:

瘄瘡如果侵犯到血脈,出現紫色或紅色斑點,屬於逆證。瘄瘡是氣分之毒,進展比天花還要快。如果停留於胃部,就會腐爛牙齒和牙齦;如果是阻滯於肺部,就會導致鼻扇喘急。發散風熱、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是治瘄瘡的中醫臨牀妙用。

肺屬於陽,血屬於陰,痘瘡是由於精血中毒引起的。所以治療時應該根據四季的生長收藏規律,與地支的數字相配合。瘄瘡是氣分之毒,所以一日煎煮三次藥,三次三次地服用,以應合陽九之終。

痘發於陰,故宜頭面稀疏,不喜獨見陽位,瘄發於陽,故喜大烹頭面,不宜惟在心胸。此人之陰陽血氣應天地自然之道也。治瘄主方。

白話文:

痘發於陰位,所以適宜頭面稀疏,不喜歡單獨出現在陽位,瘄發於陽位,所以喜歡頭面大而光亮,不適宜只在心胸出。這是人的陰陽血氣因應天地自然法則的緣故。治療瘄的主方。

白話文:

葛根: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荊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防風: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杏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等症狀。

牛蒡子: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甘草:用於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緩和藥物的副作用。

桔梗: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等症狀。

陳橘皮: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等症狀,以及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上方用泉水煎服。再隨四時之氣而加減用之。如寒閉者宜麻黃,熱閉者宜石膏,食閉者宜枳樸山楂,熱甚者加黃芩黃連,毒甚者加白花地丁西河柳,渴者加知母,喘者倍杏仁。蓋痘疹有血氣之分,而用藥亦宜分別。肺主氣而心主血,故清痘之熱毒宜以連為君,而芩為佐;清瘄之熱毒,以芩為君而連佐之。

白話文:

將泉水煮沸後用來服用。再根據四季氣候變化增減用量。例如,如果感冒了,就應該用麻黃。如果上火了,就應該用石膏。如果消化不良,就應該用枳樸山楂。如果上火非常嚴重,就應該加黃芩和黃連。如果毒素非常嚴重,就應該加白花地丁和西河柳。如果口渴,就應該加知母。如果喘氣,就應該加倍杏仁。痘疹分為血熱和氣熱兩種,用藥也應該區分。肺主氣,心主血。因此,清除痘毒的時候,連翹為主藥,黃芩為輔藥。清除瘄毒的時候,黃芩為主藥,連翹為輔藥。

又如金銀花花開黃白,藤名忍冬,能啟陰氣而解痘瘄之熱毒,蓋黃走血,而白走氣也。若夫白花地丁又專於瘄證者也。此用藥之大關目,學者引伸觸類微妙無窮。

白話文:

就像金銀花的黃白花,藤名叫做忍冬,可以激發陰氣,緩解痘癤的毒熱。因為黃色進補血氣,白色振奮氣機。另外如果白色花的地丁,那就更加專治癤瘡。這些用藥的關鍵,學者們可以舉一反三,微妙無窮。

2. 妊娠麻疹論

閻氏誠齋曰:妊娠出疹當以四物加減,而加條芩艾葉以安胎清熱為主,則胎不動而麻疹自出矣。然熱毒蒸胎,胎多受傷,但胎雖傷而母實無恙也。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以痘當從外解,故胎落毒氣乘虛而內攻其母亡;疹宜內虛,以疹當從內解,故胎落熱毒隨胎而下其母存。雖然與其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兩全之為愈也。

白話文:

閻氏誠齋說:懷孕期間出疹子,應該採用四物湯加減,再加條芩、艾葉,以保胎清熱為主,這樣胎兒就不會動搖,麻疹就能自然排出。但是,熱毒蒸騰胎兒,胎兒多會受傷,但胎兒受傷而母親並無大礙。疹子與痘不同,痘瘡適宜內部實,以痘瘡應當從外部發散,所以胎兒脫落,毒氣乘虛而入,攻擊母親,導致母親死亡;疹子適宜內部虛,以疹子應當從內部發散,所以胎兒脫落,熱毒隨胎兒而下,母親得以存活。儘管如此,與其胎兒脫落而母親存活,何如母子兩全呢?

且古之徒知清熱以安胎,不思疹未出而即以清熱為事,則疹難出而內熱愈深。是欲保胎反足以傷胎也。宜輕揚表托則疹出而熱自清,繼以滋陰清解則於疹於胎兩不相礙,不安胎而胎自安矣。如疹出不快宜白虎湯合用升麻葛根湯倍加元參牛蒡子治之,胎氣上衝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檳榔服之,再以四物湯進之,如又腹疼腰痠即知胎有必墮之機,如胎墮即以產法論治矣。

白話文:

古人只知道用清熱的方法來保胎,卻沒有想到在疹子還沒出現的時候就用清熱的方法,這樣一來疹子難以出現,體內的熱氣反而會更嚴重。這是想要保胎,卻反而傷害了胎兒。應該用輕微的發散方法來託疹,這樣疹子就會出現,熱氣自然會消退。然後再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來治療,這樣疹子和胎兒兩方面都不會互相影響,不用保胎,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如果疹子遲遲不出現,可以用白虎湯和升麻葛根湯,再加倍元參和牛蒡子來治療。如果胎氣上衝,可以緊急用薴根和艾葉煎湯,再磨碎檳榔一起服用。然後再服用四物湯。如果又有腹痛和腰痠的症狀,就知道胎兒有早產的可能。如果胎兒早產,就按照生產的方法來治療。

升麻葛根湯,此解表發散之方也,表熱壯盛,邪實於表,經曰:輕可去實,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所以然者升麻能解疫毒,升陽於至陰之下,以助發生之氣;葛根能解熱毒,兼疏營衛,以導起發之機。二味之外又加甘草佐之,以和在表之氣,芍藥佐之以和在裡之營,去其實邪,和其營衛,風寒自解,麻疹自出。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是一種治療感冒的湯劑。當感冒初期,症狀嚴重,邪氣在體表,根據《黃帝內經》所說:「輕微的病症可以去除嚴重的病症」,因此使用升麻葛根來疏散表邪。升麻可以解毒,在人體最陰寒的地方升發陽氣,幫助發散之氣;葛根可以解熱毒,兼顧疏通營衛,引導發散的契機。除了這兩種藥材之外,還加入甘草來調和表面的氣,芍藥來調和體內的營血,去除邪氣,調和營衛,風寒自然就會解除,麻疹也會自行發出。

凡婦人方產之後或半月左右適逢出痘疹者,此無胎繫累,惟氣血尚虛,治宜大補營衛為主。若出多者,則加連翹牛蒡之類,余即照常一例而治,不必多疑反生他誤。

白話文:

每當婦女剛生產完後,或是在產後15天左右,出現了出痘疹的症狀,這通常是不會影響到胎兒的,但是由於產婦的氣血還很虛弱,因此在治療上應該以大補營衛為主。如果痘疹比較多,可以加上連翹、牛蒡等藥物來治療。其他部分則按照常規的方式來治療,不用過度懷疑或產生其他的誤會。

3. 麻疹論

云間秦氏曰:麻疹乃時行不正氣候,暄熱非其時而有其氣,傳染而成者也。稱之為胎毒誤矣。《內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夫少陰所至者乃君火有餘,熱令大行,戊子戊午之歲也。在人則心火主之,心火大過則制已所勝而燒爍肺金,肺主皮毛故色紅如錦見於皮膚之間,實心火侮而乘之之色也。經又曰:疹屬於脾。

白話文:

明代醫學家秦氏說:麻疹是由於季節變換,風熱之氣非時而至,互相傳染而成的疾病。稱麻疹為胎毒是錯誤的。《內經》說:少陰所到之處,就會形成瘡疹。少陰所到之處,是因為君火有餘,熱氣大行,這在戊子、戊午年就會發生。在人體,心火起主導作用,心火過旺時,就會制約肺金而灼傷它。肺主皮毛,所以皮膚會呈現出像錦緞一樣的紅色,這是心火侵犯和乘虛而入的結果。此外,《內經》還說:疹屬於脾。

故《金鏡錄》謂毒盛於脾,熱留於心。乃知心與脾肺俱受邪而發者。其欲出之時腮紅眼赤,壯熱憎寒,身體疼痛,嘔吐泄瀉,咳嗽煩渴,是其候也,其脈陽浮而數,陰實而大,宜服開豁腠理湯升麻葛根荊芥防風前胡羌活紫蘇牛蒡蟬蛻桔梗枳殼甘草陳皮等,使之易出。如頭面愈多鮮明勻淨,精神爽健,氣息和平,此吉兆也。

白話文:

《金鏡錄》這本書記載著:毒氣盛於脾,熱氣留在心。這說明瞭心與脾肺都受到了邪氣的侵襲而發病。當這種邪氣想要外出時,會出現腮紅眼赤、壯熱憎寒、身體疼痛、嘔吐泄瀉、咳嗽煩渴等症狀。這時可以通過把脈診斷,如果脈浮而數,而且陰實而大,則可以服用開豁腠理湯,其藥物組成包括升麻、葛根、荊芥、防風、前胡、羌活、紫蘇、牛蒡、蟬蛻、桔梗、枳殼、甘草和陳皮等,可以幫助邪氣排出體外。如果痘瘡長得均勻、鮮明,患者精神爽健、氣息和平,則預後良好。

若紫黑乾燥晦暗模糊,或未出透,身熱煩悶,聲啞喘急,隱隱難出,出而復隱,此危急之兆也,速將前方加炒麻黃石膏檉柳之類以發之。如不出透,或喘更甚,此為不治之證也。若大便堅燥不可輕用下藥或用豬膽蜜煎法導之,則自來矣。其或微瀉者不必治之,正假此以發泄熱毒也,若痧後瀉痢不止此又熱毒下陷之故,當以五苓散去桂加芩連芍藥木通之類,毒解熱退則瀉痢自止,不可用燥濕溫補之劑。古人云可汗不可下,可表不可補是也。

白話文:

如果紫黑色的痧疹乾燥、暗淡、模糊不清,或是沒有透出來,身體發熱、煩悶、聲音沙啞、呼吸急促,紫疹隱隱約約難以透出,透出來後又隱藏起來,這是危急的徵兆,應該趕快用炒麻黃、石膏、檉柳等藥物來發散痧疹。如果痧疹還是沒有透出來,或者喘息更加嚴重,這就屬於不治之症了。如果大便乾硬,不要輕易使用瀉藥,可以用豬膽汁和蜂蜜煎服的導瀉法,這樣痧疹自然會透出來。如果出現輕微腹瀉,不必治療,這是通過腹瀉來發洩熱毒。但是,如果出痧後腹瀉不止,這是熱毒下陷所致,應當使用五苓散去掉桂皮,加入黃芩、連翹、芍藥、木通等藥物,這樣毒熱消除,腹瀉自然就會停止。不能使用滋補的藥物。古人說:「可以發汗,不可以瀉下;可以解表,不可以滋補。」就是這個道理。

其痧後壯熱氣促不止者,此餘毒留連未盡也,須用瀉熱清金之劑,以竹葉石膏湯加芩連元參桔梗枳殼牛蒡花粉蟬蛻之類。痧後咳嗽不止者二陳加栝蔞桔梗元參黃芩象貝治之,渴則花粉知母,喘則葶藶蘇子桑白皮杏仁可也。若痧出過三日後而不沒不化者,此內有實熱也,加清利之藥則自解矣,乃治麻疹之大概也。

白話文:

在麻疹後,壯熱氣促不止者,是餘毒還留連沒有散盡,需要用瀉熱清金的藥劑,用竹葉石膏湯再加上黃芩、連翹、元參、桔梗、枳殼、牛蒡花粉、蟬蛻等。麻疹後咳嗽不止,可以用二陳湯加栝蔞、桔梗、元參、黃芩、象貝來治療。渴了可以用花粉和知母,喘了可以用葶藶、蘇子、桑白皮、杏仁。如果麻疹發出超過三天後不消退、不變化,這是內有實熱,加上清利之藥則可以自動解除,以上是治療麻疹的大概方法。

凡初出之時,大忌米穀生冷葷腥麵食風寒暑濕穢濁之氣,苟有不慎最為深患,間有犯之而獲愈者,此因內稟之氣實外感之邪輕耳,不可執此以望僥倖也。

白話文:

凡是剛出生的時候,最忌諱米飯、穀物、生冷、葷腥、麵食、風寒、暑濕、穢濁的氣。如果不小心最容易患上嚴重的疾病。偶爾有犯了這些禁忌而康復的人,那是因為天生的元氣充沛,外感邪氣較輕微罷了。切不可依此來盼望僥倖。

上海強氏健按:麻疹水痘皆時行傳染,多肺家之候,必兼咳嗽喘息,鬚髮得透化得清始無後患。大法以風熱暑濕為治,藥貴輕清不事辛溫香燥,忌用發散風藥,蓋風藥勝反動其火耳。

白話文:

上海強氏健按:麻疹水痘都是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病,多是由肺部疾病引起的,必定會伴隨咳嗽、喘息,頭髮和皮膚都要徹底透發,使病情清楚乾淨,纔不會留下後患。主要的治法是治療風熱暑濕,藥物要輕清,不使用辛溫香燥的藥物,忌諱使用發散風藥,因為風藥盛行,反而會激動火氣。

云間秦氏曰:夫痘已出而有稠密細小如麻子者,此夾疹也。《心鑑》云:痘毒之發被風閉塞腠理,熱毒激動腑毒,故與痘並出,此亦無妨於痘也,蓋疹出於六腑,痘出五臟,臟屬於陰乃為積受之地其毒深,腑屬於陽而為傳道之所其毒淺。故痘之始終每於二旬為限,而疹之消散一晬而已,可不從其急而先治之乎,經曰:急者先治,治宜先散其疹,而後治其痘。疹不散則痘不起。

白話文:

浙江的中醫秦氏說:痘痘已經出來,並且有密集細小的類似芝麻的疹子,這便是夾疹。《心鑑》說:痘毒發作時被風閉塞了皮膚腠理,熱毒激動腑毒,因此與痘痘同時出現。這對痘痘也沒有影響。夾疹出於六腑,痘痘出於五臟;五臟屬於陰,是積受之處,其毒素較深;六腑屬於陽,是傳導之處,其毒素較淺。因此,痘痘的發展過程每隔二旬為一個期限,而夾疹的消散只需一天。難道可以不趕快先治療夾疹嗎?經典說:急症應該優先治療。治療時應該先散去疹子,然後再治療痘痘。疹子不消散,痘痘就不會痊癒。

若疹散痘起綻凸勻調紅潤其勢吉。若疹散而痘稠密平塌灰白紫滯者其勢亦險也。故曰痘夾疹者吉凶相半也。又有出痘之時或冒風寒不能自汗發而為疹,亦與外感發疹者同,先散其疹而後痘得起也。

白話文:

如果疹子散開,痘瘡凸起綻發,均勻紅潤,那麼病情的好轉。如果疹子散開,而痘瘡稠密、平塌、灰白色並且停滯不散,那麼病情也是比較嚴重的。因此,痘瘡夾雜疹子的情況下,好壞的預後各佔一半。還有一些在出痘的時候,或者冒風寒,不能自汗而發為疹子,也與外感發疹的情況一樣,先將疹子散開,然後痘瘡才能出現。

上海強氏健按:疹有赤白二種,赤者屬風熱,白者屬暑濕,無論四時皆因外感而發,麻出夾疹亦從時氣所感,發熱之初必先見嘔惡咳嗽噴嚏,而皮膚隱隱如麻根散而有頭粒者為疹。須先托透清解以化之,則痘易起不比斑之甚也。若壯熱昏沉色赤而即發煩悶者,痘色雖善時氣,毒深亦有凶候,未可信為夾疹之痘多吉也。

白話文:

上海的強氏健按:疹子有紅色和白色兩種,紅色的屬於風熱,白色的屬於暑濕,無論四個季節都因外感而發病,麻疹也因當時的氣候而感應,發熱之初一定先嘔吐噁心咳嗽噴嚏,而皮膚隱隱如麻根散而有頭粒的就是疹子。必須先用託透清解的方法來化解,那麼痘疹就會容易起來,不像斑疹那麼嚴重。如果壯熱昏沉、面色發紅,並立即發煩躁,痘疹的顏色雖然很好,但時氣毒素深重,也有兇險的預兆,不能相信夾疹的痘疹大多是吉兆。

前輩拘泥於痘屬臟疹屬腑,又云疹系先天之陽毒,又云斑屬三焦無根之火,疹屬心火諸說皆似是而實非也,又謂為脾胃遊火,是與外感時氣更相悖矣。究其實在皆外邪所中,傳入於胃,熱鬱成斑,客於肺則結而為疹,俱在經之證,而諸說盡屬穿鑿之言明矣。《內經》曰:風為陽邪,其傷在表,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合也,故發疹必兼咳嚏等證;皮毛屬表之表,故疹出沒無時,喜溫暖而惡寒冷,故覆蓋宜謹也。

白話文:

過去的前輩醫生拘泥於痘瘡屬於臟腑的病變,又說疹是後天產生的陽性毒素,又說斑是三焦沒有根源的火,疹是心火。諸如此類的說法都表面上看起來是正確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些人還認為疹是脾胃的遊火所引起,這與外感時氣是相矛盾的。究其原因,疹都是由外邪侵入體內,傳入胃中,熱鬱結而成斑,進入肺則結成了疹,這都是在經絡上的病症,而各種說法都是穿鑿附會的。

《內經》中說:風是陽邪,其傷害在表皮,皮毛是肺的合體。皮毛首先受到邪氣的侵襲,邪氣總是從合體進入,所以發疹必定伴有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皮毛是表之表,所以疹子的出現沒有固定的時間,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所以覆蓋身體時應該謹慎。

因其生長於輕清之地,可一汗而化之,非臟腑之病而拖時日者比,只須升麻葛根湯加牛蒡杏仁蟬蛻木通甘草桔梗前胡石膏檉柳托化兼施,疹必退而痘自起。諸家證論各採其精者集之,獨論疹一段未當,然不可缺,此但取秦氏所謂發痘時感冒一句斯為大旨,更加詳辨以破疑團,使後人不墮迷津而當於用也,然又不可忍煞風寒在表擅投羌防荊芥枳殼赤芍等藥,發散破氣,劫奪損血,反致風從火熾,疹不化而痘難起,無漿中變往往因之誤事。

白話文:

因為痘疹生長在輕清的部位,可以一付汗藥就可以化解,不像臟腑的疾病會拖延很長時間。只需要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牛蒡、杏仁、蟬蛻、木通、甘草、桔梗、前胡、石膏、檉柳來化解風熱,疹子一定會消退,痘疹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出來。各家的論證,各有所長,只有關於痘疹發出的那一段不妥當,雖然有瑕疵但不可忽略。這段論述只取自秦氏所說的:「發痘時感冒」一句,這句話就是大綱要領,再加以詳細地辨析來破除疑團,使後人不至於陷入迷惘,能夠適當地運用。然而,也不能忍耐風寒停留在體表,擅自投用羌活、防風、荊芥、枳殼、赤芍等藥物,發散解表,劫奪損耗血氣,反而會導致風從火熾,疹子不能化解,痘疹難以發出,甚至沒有膿汁的痘疹,往往就是由於這種錯誤而耽擱了治療。

云間秦氏曰:夫斑者形似蚤班有點無頭,又有形似雲頭,色赤成片而膚上浮起無頭粒者,乃謂之丹,總乃血之形也。因謂火毒壅遏煎熬陰血,血熱相搏與痘相夾而發,急用涼血解毒,輕而小者加以涼解可化。至如紫青黑者乃毒氣壅結之甚,面腫唇裂十無一生。予曾間治而獲效者,因諸色之斑雖現,而痘自起發,且能安睡進食,多服紫草犀角石膏及一切涼血解毒等方,此亦僥倖中之萬一,不宜一概施治,反取謗於人也。

白話文:

雲間的秦氏說:斑疹的形狀像蚤,斑點有形狀但沒有頭,也有形狀像雲頭,顏色鮮紅成片,在皮膚上浮起沒有頭的顆粒,這叫做「丹」,總括來說是血液的症狀。認為是火毒蘊結、煎熬陰血,血熱相互搏擊,夾雜著痘瘡而發作,必須趕快用涼血解毒的藥物治療,症狀較輕微、斑點較小的,加上涼解的藥物可以治好。至於紫青黑色的,是毒氣積結十分嚴重,臉部腫脹、嘴脣破裂,十個中難得救活一個。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紫青黑斑的病人,並且獲得療效,原因是雖然有各種顏色的斑點出現,但是痘瘡自行長出並發作,而且還能安穩睡覺、進食,多服用紫草、犀角、石膏等各種涼血解毒的藥方,能夠治好的機會微乎其微,不適宜一概而論,反而會被別人批評。

上海強氏健按:斑之由來多因侵染時氣,邪毒壅於陽明,熱搏其血乘發痘之際。必兼嘔吐夾出也,非痘家應有之物,夫痘為先天正氣之毒,斑乃後天時氣之邪,感之輕者斑紅點小而少,感之重者斑赤紫或藍黑點大而多。輕者升麻葛根湯加石膏豆豉蟬蛻以托之,兼連翹花粉以化之。

白話文:

上海某位中醫說:

痘疹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入侵時氣,毒邪壅塞在陽明經,熱氣與毒氣搏擊其血乘發痘之時,必定會同時出現嘔吐和夾出的東西。這些都不屬於痘疹應該有的現象,因為痘疹是由先天正氣之毒引起的,而斑疹是由後天時氣之邪引起的。輕微的感染時,斑疹出現紅點,小而少;嚴重的感染時,斑疹為赤紫色或藍黑色,點大而多。輕微的感染時,服用升麻葛根湯,並加上石膏、豆豉、蟬蛻等藥物以託毒,再服用連翹、花粉等藥物以化解毒氣。

重而紫赤者更加犀角黃連大青紫草,若藍黑則毒盛胃爛即倍用清涼亦無及矣,如止有兩三點而痘色潤,神氣清尚可治療。前輩未詳時氣之由特表而出之。蓋痘之善惡雖具於先天,然因時氣觸之而發,故曰時痘。所謂時氣者,一時之氣遞相傳染也,一歲之中分四時,四時之內分六節,而六節之氣相更變,則有善有惡,乃從寒暑晦明所致。人在氣交之中,感其善氣則痘雖重而無夾帶,感其惡氣則痘雖輕而雜斑疹。

白話文:

如果痘重且紫赤色就要增加犀角、黃連、大青、紫草,如果顏色偏藍黑色就很毒,加上胃部腐爛,就要加倍用清涼藥,也不會有效果了,像只出現兩三點痘,痘的顏色潤澤,精神好的,還可以醫治。前輩無法詳盡瞭解病因的時候,特別讓這種病突顯出來。因為天生的善痘和惡痘,經過時氣感應而發作,因此叫做時痘。所謂的時氣,就是一時之氣互相傳染,一年之中分為四季,四季之內分六節,而六節之氣會互相變化,所以有好有壞,是從寒冷、暑熱、陰天、白天所導致。人在各種氣交之中,受到好的氣,痘雖然嚴重,但是沒有併發症;受到壞的氣,痘即使輕微,也會出現各種斑疹。

若痘本惡而又值惡令,則斑毒異色不但現於肢體且先見於唇舌,邪盛正憊不終朝而死矣,此時氣之傳變每以逐節更張。健常經歷灼見最應沿村比戶,一時遇此惡氣無可措手,須從避之之法庶可免禍。世人未知其故,盡委於先天蘊毒而失察乎。時痘之義將二字分究之各有吉凶之秘存焉。

白話文:

如果痘瘡本來就很嚴重,又遇到了惡劣的時令,那麼痘瘡的斑毒和異常的顏色不但會出現在四肢,而且會首先出現在嘴脣和舌頭上,邪氣旺盛,正氣衰弱,不到一天就會死亡。此時,氣的傳變每每是以一段一段的方式更替的。健壯的人通常都經歷過灼熱的痘瘡,最應該沿著村莊挨家挨戶地進行觀察。一旦遇到這種惡劣的時令,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應付了,必須從避開它的方法著手,纔有可能避免禍患。世人不知道其中的緣故,都歸結為先天的蘊毒,而忽略了對時令的觀察。時痘的含義將兩個字分開研究,其中各蘊藏著吉凶的奧祕。

至於夾丹乃本兒平素胎毒或血熱風濕相搏趁此兼發,是遊行之火聚於皮毛,而無青黑之色與斑較為輕也,前方中加檉柳蘆根茅根浮萍冬梨汁俱可化之,痘自起發矣。敢以告諸來者。

白話文:

至於夾丹則是由於平時胎毒或血熱風濕相搏,乘此一起發作,是遊行的火聚於皮毛,而沒有青黑之色與癤比較輕微。上方之中藥方加入檉柳、蘆根、茅根、浮萍、冬梨汁都可以化解它,痘瘡自然消退了。我敢將此告訴來求醫的人。

上編曰徵今上

德按: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心主之脈,一陽三焦之脈,皆循喉嚨,氣熱內結故為喉痹。究屬腎水不足,君火相火為病耳。設或素本陰虧勞倦體質,外感風邪,惡寒咽痛,脈不浮大洪數,身無煩熱,咳嗽,口不渴,大便結,法當養陰清熱。

白話文:

德醫師的註解:經文上說,一陰一陽互相結合,稱為喉嚨疾病。一陰是指心臟主導的經脈,一陽是指三焦的經脈,它們都經過喉嚨,如果氣候炎熱內結,就會導致喉嚨疼痛。究其根本原因,是腎臟的水份不足,君火和相火的作用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如果原本就陰氣不足和身體虛弱,又感染了風邪,就會出現畏寒、咽喉疼痛的症狀,但脈搏不會浮大、洪數,身體沒有發熱、咳嗽,嘴巴不渴,大便乾燥。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是以滋陰清熱為主。

倘若春夏潮熱適值天時疫戾,誤認痧疹隱伏,疑似爛喉丹痧,輒用麻黃豆豉升柴羌葛荊防大力之類升提發表,火趁風威焰烈莫遏,劫奪津液而變證逢起矣,所以《醫門法律》申明風溫不可發汗,濕溫不可發汗之條,大凡風熱相搏發為風溫,熱濕交合發為濕溫,六淫化火莫疾乎風,治之復發其汗,如此死者醫殺之也。

白話文:

如果在春夏交替時節,恰逢疫病流行,誤將熱病當成痧疹或丹痧,而輕率使用麻黃、豆豉、升麻、柴胡、羌活、葛根、荊芥、防風等具有升提發散作用的藥物,就會使邪火乘虛而入,勢如烈焰,難以遏制,進而劫奪津液,導致病情加重,發生變證。因此,《醫門法律》中強調「風溫不可發汗,濕溫不可發汗」,凡是風熱相合引起的風溫以及熱濕相合引起的濕溫,都禁止發汗,如果強行發汗,患者可能會因此死亡,這是醫生殺人的行為。

光緒庚寅閏二月朔日辛丑一介道人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