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麻痧初編》~ 卷六 (1)
卷六 (1)
1. 謝氏《蕙庭良方集腋合璧》
玉雪救苦丹
水安息,廉珠粉,真血珀,鵝管釧乳(以上四味各三錢),真西黃,梅片腦,當門子(以上三味各三分),蘇合油(二兩),制川樸,寒水石,川黃連(水炒,以上三味各一兩),白螺螄殼(土牆上自死枯白色者,一錢),軟柴胡,淡豆豉,赤茯苓,飛辰砂片,制茅朮,前胡,廣藿香,大黃豆卷,防風,生白朮,荊芥穗,白茯苓皮,秦艽,粗桂枝,生大黃,石膏(另研),天花粉,江枳殼,江枳實,麻黃去節,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土貝母(去心),赤芍藥,光杏仁,小青皮,車前子,連翹殼,六神麯,建神麯,製半夏曲,陳廣皮,木通,廣木香,尖檳榔(以上三十六味淨末各八錢),大腹絨(一兩六錢)另煎湯用。
白話文:
水安息、廉珠粉、真血珀、鵝管釧乳(以上四種成分,各三錢)。真西黃、梅片腦、當門子(以上三種成分,各三分)。蘇合油(二兩)。制川樸、寒水石、川黃連(用清水炒過,以上三種成分,各一兩)。白螺螄殼(在土牆上自然死亡,呈枯白色的,一錢)。軟柴胡、淡豆豉、赤茯苓、飛辰砂片、制茅朮、前胡、廣藿香、大黃豆卷、防風、生白朮、荊芥穗、白茯苓皮、秦艽、粗桂枝、生大黃、石膏(另研細)、天花粉、江枳殼、江枳實、麻黃去節、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土貝母(去除內心)、赤芍藥、光杏仁、小青皮、車前子、連翹殼、六神麯、建神麯、製半夏曲、陳廣皮、木通、廣木香、尖檳榔(以上三十六種成分,均淨磨成粉末,各八錢)。大腹絨(一兩六錢),另外煎成湯汁備用。
上方四十九味,除香料細藥八味,及大腹絨外,其粗藥用陰陽水浸拌一宿,明日曬乾共研為極細末,後入細藥再同研和勻,乃將麝香西牛黃蘇合油水安息外加六神麯肆兩,大腹絨湯打漿,共搗和加入煉白蜜一斤,糊丸每丸濕重一錢五分,曬乾重一錢,再入石灰壇內礦燥,然後用蠟丸封固,擇吉日頂禮大悲陀羅尼心法懺一永日,務須供藥虔誠敬禮。
白話文:
上述的四十九種藥品,除了八種香料藥品和茯苓外,其他藥品使用陰陽水浸泡一個晚上,隔日曬乾磨成極細的藥粉,然後加入細藥研和均勻,再加入麝香、西牛黃、蘇合油、水安息、六神曲共四兩,以及用大腹絨湯打成漿加入,混合搗碎後加入煉製的白蜜一斤,做成藥丸,每個藥丸濕重一錢五分,曬乾後重一錢,再放入石灰壇中乾燥,然後用蠟丸封固,選擇吉日頂禮大悲陀羅尼心法懺一整天,並虔誠恭敬地服用藥物。
此丹照引服之,真有起死回生之功,雖垂危莫救命在呼吸之間者亦能立時奏效,屢試屢驗百不失不一,誠千金難得之良方也,虛勞孕婦忌服。
白話文:
這種丹藥依照導引服用,真的有起死回生之效。即使是垂危至極,性命危在旦夕的患者,服用後也能立刻起死回生。經過多次試驗,無一例外的有效,誠然是價值千金的良方妙藥。但是,虛弱虧損者、孕婦等不宜服用心
德按:原方內有大麥仁,疑是大杏仁,因思麻杏甘膏為風溫發汗逐邪之主劑。既用麻黃石膏豈可不用杏仁泄肺以利氣乎,用敢僭妄而直改之。
白話文:
德按照:原來的藥方裡面有大麥仁,我懷疑是大杏仁,因為麻杏甘膏是風溫感冒發汗驅邪氣的主藥。既然已經用了麻黃石膏,怎麼可以不用杏仁來發散肺氣、疏通氣息呢?因此,我冒昧地直接將大麥仁改成杏仁。
此方專治咽喉一切諸證,及爛喉丹痧、痰涎壅塞、口噤氣喘、身尚熱而命在頃刻者,急用開水化藥一丸,徐徐灌之,立刻回生,再進一丸即愈,或用荷葉三錢煎湯化服亦可。
治小兒悶痘,細葉石菖蒲汁開水沖化服半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咽喉的所有疾病,包括潰爛的喉嚨、丹毒、痰液阻塞、口不能張開、呼吸困難,身體仍然發熱,但生命危在旦夕的人。緊急情況下,用開水化開一丸藥,慢慢灌入,即可立即起死回生。再服用一丸即可痊癒。或者,用三錢荷葉煎湯化服也可以。
治小兒時痧發不出,用西河柳三錢煎湯化服一丸。如未透再進一丸。凡痧痘輕者半丸,重者服一二丸。
白話文:
用來治療小孩風痧發作不出來的情況,用三錢西河柳煮湯,將藥丸化開來服用一丸。如果症狀還沒有好轉,再服用一丸。所有的風痧和痘疹較輕的服用半丸,較重的服用一到二丸。
治小兒急驚風,身熱嘔乳,驚悸抽搐,便青用釣藤鉤三錢煎數沸去渣量兒大小化服半丸或一丸,分作四次服之立效。
治月內赤子,胎驚不乳,或夜啼哯乳,用藥一丸分作四股之一,研極細末安在乳頭上,與兒吮乳同下之,立愈。
白話文:
治療小兒急驚風,身體發熱、嘔吐乳汁,驚慌不安、抽搐,大便呈青色,使用釣藤鉤三錢 煎煮數沸,去除渣滓後,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的量,分四次服 用,即可立即見效。
治風癇痰厥,不省人事,用陳膽星五分開水化服一丸,或衝入生薑汁鮮竹瀝服之尤效。
治肝氣厥逆,不省人事,用生石決明二兩煎湯化服一丸。
白話文:
治療風癇、痰厥,昏迷不醒,可以用陳膽星五分,研成末,用溫水化開,做成一丸藥服用,或者加生薑汁和鮮竹瀝一起服下,效果更佳。
治傷寒時行瘟疫,寒熱頭痛,胸悶體酸,一二候身熱不解,神昏譫語,開水化服一丸如身熱不盡,再進一丸立有奇效。
白話文:
治療傷寒時疫,寒熱頭痛,胸悶身體痠痛,一、兩天後體熱不退,神智昏迷,胡言亂語,用開水化服一丸。如果體熱還是沒退,再服一丸,立竿見影。
治癰疽發背,腦疽疔毒,一切無名腫瘍,外用牛膝一兩搗汁調藥半丸敷之,又用開水或生甘草三錢煎湯化服,大證一丸,輕者半丸,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白話文:
治療癤子、發背、腦膿腫、疔瘡之毒,以及一切不知名的腫瘤,可用牛膝一兩搗汁,調和藥丸半顆敷於患處。另外用開水或生甘草三錢煎湯服用,病情嚴重者服用一顆藥丸,病情較輕者服用半顆藥丸。未形成膿腫的即可消退,已形成膿腫的即可潰破。
2. 王氏滄洲《古方選注》
痧疹防風解毒湯
防風(八分),荊芥(八分),薄荷(七分),牛蒡子(一錢,炒研),石膏(一錢),知母(八分),連翹(一錢),竹葉(八分),木通(八分),枳殼(七八),桔梗(八分),甘草(三分)
上水一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
防風 (0.96公克)
-
荊芥 (0.96公克)
-
薄荷 (0.84公克)
-
牛蒡子 (1.2公克,炒過後研磨)
-
石膏 (1.2公克)
-
知母 (0.96公克)
-
連翹 (1.2公克)
-
竹葉 (0.96公克)
-
木通 (0.96公克)
-
枳殼 (0.96公克)
-
桔梗 (0.96公克)
-
甘草 (0.36公克)
王氏曰:痧疹初發以肺經藥主之,風溫雖分逐年歲氣雜至,要皆輕清之邪或從口鼻,或襲三焦,四時皆有,惟春為甚。聶久吾曰:治痧疹最忌誤用辛熱,驟用寒涼,治以防風解毒湯防風荊芥薄荷牛蒡,以辛散之。石膏知母連翹淡竹葉辛寒以清之,木通通氣,枳殼疏表,桔梗甘草載引諸藥以達肺經。
繆仲醇曰:痧疹不宜依證施治,惟當治肺,使痧疹發出,毒邪解化,則了無余蘊矣。
白話文:
王氏說:痧疹剛開始發作時,主要用肺經的藥物來治療。風溫雖然會隨著年份和氣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屬於輕清之邪,可能通過口鼻或襲擊三焦而進入人體,四季都有,但以春天最為嚴重。聶久吾說:治療痧疹最忌諱誤用辛熱或寒涼的藥物。可以用防風解毒湯來治療,其組成包括防風、荊芥、薄荷、牛蒡,具有辛散的作用。石膏、知母、連翹、淡竹葉辛寒,可以清熱解毒。木通可以通氣,枳殼可以疏表,桔梗和甘草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到達肺經。
德按:天時陰雨地居新屋,宜加銀花貫仲西河柳活蘆根;毒盛者加紫雪丹。
痧疹竹葉石膏湯
白話文:
根據我多年的醫學經驗,在陰雨季節居住在新房子裡時,應該添加銀花、貫仲、西河柳和活蘆根到藥方中;如果毒性很強,還可以加紫雪丹。
竹葉(三十片),石膏(五錢),西河柳葉(五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炒研),荊芥穗(一錢),蟬蛻(一錢),薄荷葉(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知母(蜜炙,一錢),乾葛(一錢五分),元參(二錢),甘草(一錢),冬米(一撮)
上水一鍾八分煎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取竹葉三十片、石膏五錢、柳葉五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炒研)、荊芥穗一錢、蟬蛻一錢、薄荷葉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知母(蜜炙)一錢、乾葛一錢五分、元參二錢、甘草一錢、冬米一小撮,加水八分煎至五分,不限時間服用。
王氏曰:痧疹熱邪壅於肺,逆傳於心胞絡。喘咳煩悶躁亂狂越者,非西河柳不能解。仲醇間嘗獨用西河柳葉風乾為細末,水調服四錢喘躁立定;水漿不入口者,灌之可生。力贊其為神秘之方。又云:慎勿用定喘藥,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加西河柳兩許,另出心裁立一湯方,表裡施治蓋以客邪犯心肺二經,營衛並傷,非獨主於裡也。
白話文:
王氏說:痧疹是熱邪壅塞於肺,逆傳至心胞絡。出現喘咳、煩悶、躁亂、狂越等症狀的人,非西河柳不能解除。仲醇醫生曾經獨自使用西河柳葉風乾後研成細末,以水調服四錢,喘咳煩躁的症狀立即平定。即使是已經無法吃喝水的人,灌服此藥也可以使其恢復生機。他大力讚揚西河柳是神奇的方劑。另外,王氏還說:不要輕易使用定喘藥,應該以大劑量的竹葉石膏湯加入西河柳兩許,另行設計一個湯藥方劑,從表裡兩方面進行治療。這是因為客邪侵犯心肺二經,營衛同時受傷,不能只著重於內部治療。
大凡灼熱固表無汗而見諸證者,則有竹葉石膏之辛涼解肌發汗,熱毒蘊里而見諸證者,則有西河柳之鹹溫潤燥開結和營以解天行時熱。至於十味佐使之藥,不外乎潤肺解肌清營透毒毋容議也。
德按:若已經表傷氣液者,急當救陰生津液為先。
痧疹麻黃散
白話文:
凡是身熱面赤、表實無汗而出現各種的症狀,則用竹葉石膏的辛涼解肌發汗。熱毒蘊藏在身體裡面而出現各種症狀,則用西河柳的鹹溫潤燥開結和營以解天行時熱。至於十味佐使之藥,不外乎潤肺解肌清營透毒,毋須討論。
麻黃(蜜,酒拌炒去節),升麻(酒炒),人中黃,牛蒡子(炒研),蟬蛻(去頭足,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
麻黃:將麻黃與蜂蜜、酒拌炒,去除節點。
-
升麻:用酒炒過。
-
人中黃:直接使用。
-
牛蒡子:炒過並研磨成粉末。
-
蟬蛻:去除頭部和足部,取等量的蟬蛻。
王氏曰:嚴寒之時,風邪襲肺,玄竅為寒所閉,目微紅,淚汪汪,鼻塞喘嗽,咽腫,此痧疹不得出也,治以蜜酒炒麻黃溫衛發汗,酒炒升麻入營開泄溫風,佐以人中黃清解溫熱,使以牛蒡蟬蛻祛風出疹。仲醇曰:肺氣虛者升麻宜輕,重用必喘,學者宜臨證斟酌。
白話文:
王氏說:在嚴寒的天氣裡,風邪侵襲肺臟,肺竅被寒邪閉塞,眼睛微紅,眼淚汪汪,鼻塞喘咳,咽喉腫痛,這是痧疹不能透發出來的症狀。治療時,用蜜酒炒麻黃來溫通衛氣發汗,用酒炒升麻來疏通營氣,宣散溫熱之邪,佐以人中黃來清解溫熱之邪,用牛蒡子和蟬蛻來祛風透疹。仲醇說:肺氣虛弱的人,使用升麻的劑量宜輕,如果用量過重,則會導致氣喘,學者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