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目赤」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目赤,俗稱"火眼"、"紅眼"。是指雙眼(或一眼)白睛紅赤而言。本症在《內經》、《傷寒論》中均稱"目赤"。其後歷代醫家,根據目赤的病因、病症等不同特點分別又有"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赤絲虬脈"、"赤痛如邪"、"大小眥紅"、"白睛黃赤"等名稱。此外在《審視瑤函》中,"目赤"項下還包括了"瘀血灌睛"、"血灌瞳神"、"色似胭脂"等內容。《張氏醫通》的"目赤"項下還包括"赤脈貫睛"等。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頭痛,目眩,目赤痛,僻淚不明,目癢目膚翳,口眼喎斜不能言。」
1.《針灸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滿,目赤痛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自肓俞至橫骨六穴,《銅人》去腹中行各一十五分,錄之以備參考)。」
1.《針灸大成》:「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滿響響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1.《針灸大成》:「主腹痛,腹中積聚,時切痛,腸中痛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自幽門至商曲,《銅人》去腹中行五分,《素注》一寸)。」
1.《針灸大成》:「主噦噫嘔逆,腹痛氣淋,小便黃,大便不通,心下堅滿,脊強不利,多唾,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血上衝腹,痛不可忍。」
1.《針灸大成》:「主失欠口呿,食飲善嘔,暴喑不能言,結積留飲,痃癖胸滿,食不化,心恍惚,喜嘔,目赤痛從內眥始。」
1.《針灸大成》:「主小腹脹滿,嘔吐涎沫,喜唾,心下煩悶,胸中引痛,滿不嗜食,裡急數咳,健忘,泄利膿血,目赤痛從內眥始,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
1.《針灸大成》:「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
2.《針灸甲乙經》:「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3.《子午流注說難》:「證治:目赤支滿。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惕惕。」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2.《針灸甲乙經》:「熱病煩心而汗不止,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苦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大陵主之。」
3.《子午流注說難》:「證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若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
1.《針灸大成》:「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赤澀,頭痛,暴得耳聾,齒齦痛。」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1.《針灸大成》:「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門上星攢竹絲竹空。」
1.《針灸甲乙經》:「鼽衄血不止,淫濼,頭痛,目白翳,跟尻瘈,頭頂腫痛,泄注,上搶心,目赤眥爛無所見,痛從內眥始(《千金》作翳從內眥始),腹滿,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眩,心痛與肩背相引,如從後觸之狀,身寒從脛起,京骨主之。」
1.《針灸甲乙經》:「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乾熱,曲池主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