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18)
針灸資生經第四 (18)
1. 痰涎
(痰飲,吐沫,余見唾)
巨闕、治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銅)通谷、治結積留飲。胸滿。食不化。不容、治痰癖。(見痃癖。)少衝、治痰冷。(見傷寒。)率谷、治鬲胃寒痰。傷酒風發。腦兩角強痛。不能飲食。煩滿吐不止。浮白、治痰沫胸中滿。不得喘息。本神、治癲疾吐涎沫。
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銅見飧泄。)少海、(明同。)兌端、(下同。)本神、治吐沫。(見癲狂。)絲竹空、通谷、商丘、主嘔沫。(千見癲癇。)兌端等、主嘔沫。(見風癇。)溫留、治吐涎。(銅見癲狂。)上關、治沫出。(見瘛瘲。)顱囟、治小兒吐沫。(見瘛瘲。)彧中、雲門等、主涎出多唾。
(千)庫房等、主多唾濁沫。(並見上氣。)廉泉、治嘔沫。(銅見上氣。)明云、療喘息嘔沫。(見少氣。)
痰涎等證。不一而足。惟勞瘵有痰為難治。最宜灸膏肓穴。壯數既多。當有所下。礱礱然如流水之狀。蓋痰下也。余當隨證治之。凡人患水疰口中湧水。經謂之肺來乘腎。食後吐水。可灸肺俞。又灸三陰交期門。瀉肺補腎也。各隨年壯。然則痰涎有類此者。又當如此法灸之。
白話文:
[痰涎]
在巨闕穴施針,可用於治療因熱病導致的胸中痰飲及腹部突然的劇烈疼痛,甚至出現恍惚、意識不清的症狀。在通谷穴施針,能治療積聚留滯的飲食問題,如胸部飽脹、食物消化不良。不容穴可用來治療痰癖。少衝穴適用於痰冷的病情。在率谷穴施針,能治療膈胃寒痰、酒精過量引發的風邪,以及頭部兩側的強烈疼痛,影響飲食,造成煩躁和持續嘔吐。浮白穴可用來治療胸中滿溢的痰沫,呼吸困難。本神穴對癲癇病人吐出泡沫有療效。
在絲竹空穴施針,能治療口吐泡沫。然谷穴和復留穴可用來治療口涎外流。陰谷穴適用於治療口涎下滴。鬲俞穴能治療痰飲、噁心嘔吐、冒汗、寒熱交替、骨痛、虛脹、痰瘧。膽俞穴用於治療痰悶。上管穴能治療多痰及口吐涎沫。對於積聚留滯的飲食問題,可在通谷穴進行灸法。下廉穴適用於治療無意識的口涎外流。少海穴和兌端穴都可用於治療口吐泡沫。本神穴對治療口吐泡沫也有療效。在兌端穴施針,也能治療口吐泡沫。溫留穴可用於治療口吐涎沫。上關穴適用於治療泡沫從口溢出。顱囟穴可用於治療兒童口吐泡沫。彧中穴和雲門穴都適用於治療口涎過多及多唾液的問題。庫房穴可用於治療多唾液及濁沫的問題。廉泉穴能治療口吐泡沫。
對於喘息伴隨口吐泡沫的情況,可以使用灸法。痰涎的各種症狀不盡相同,但勞力性肺病伴有痰的患者較難治療,宜在膏肓穴進行灸法,灸壯次數應足夠,這樣才會有像流水般的物質排出,這就是痰被排除的現象。其餘的病症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如果人患有水腫病,口中湧出大量水份,中醫認為這是肺臟影響了腎臟功能。飯後吐水,可以在肺俞穴進行灸法,再配合灸三陰交和期門穴,以調節肺臟和補腎。灸壯次數應根據年齡調整。痰涎類似上述情況,應採用同樣的灸法進行治療。
2. 唾血
(嘔血,吐血,余見唾)
凡內損(又作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銅同。)主之。刺入三分。特忌灸。(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然谷、主咳唾有血。大淵、(明下見胃。)神門、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胸堂、手心、脾俞、間使、胃管、天樞、肝俞、魚際、勞宮、肩俞、大溪、主唾血吐血。
心俞、肝俞、缺盆、巨闕、鳩尾、主咳唾血。庫房、中府、周榮、尺澤、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上管、(明下同。)不容、大陵、主嘔血。郄門、主嘔血衄血。行間、主短氣。嘔血。胸背痛。太衝、主面唇色白。時時嘔血。女子漏血。手少陰郄、主吐血。三里、主胸中瘀血。
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
吐血。胸堂百壯。不針。吐血、腹痛雷鳴。天樞百壯。吐血唾血。上氣咳逆。肺俞隨年壯。吐血酸削。肝俞百壯。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千金翼云太陵是。)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上星五十壯。膻中、治唾膿。(銅見肺氣。)肝俞、(見咳逆。)承滿、(腹脹。
)肩中俞、(見嗽)治唾血。大鐘、(見淋。)然谷、心俞、(狂走。)治咳唾血。天突、咯唾膿血。(見肺。)庫房、治多唾濁沫膿血。(見胸脅滿。)屋翳、治多濁沫膿血。(見痰。)巨闕、治息賁。時唾血。(明下云。療嘔血煩心。)太淵、(見心痛。)神門、(心煩。
)行間、太衝、魚際、治嘔血。曲泉、治逆氣嘔血。五里、治吐血。(風勞。)大溪、治咽腫唾血。(並銅。明下療唾血及衄血不止。)巨骨、療驚癇。破心吐血。(明)魚際、療吐血唾血。肝俞、(見中風。)紫宮、(見唾。)石門、(見咳逆。)療吐血。孔最、(療吐血失音腫痛。
)曲澤、(療心痛出血嘔血。見心煩。)肺俞、(見肺。)療唾血。(千)承滿、療鬲氣吐血。
白話文:
[咳嗽帶血]
凡是因為內部損傷導致的咳嗽帶血,外表看來皮膚沒有光澤,可以使用地五會穴治療,針刺深度為三分,特別禁忌使用灸法。
對於咳嗽帶血,可以刺激魚際穴和尺澤穴。然谷穴,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時帶有血絲。大淵穴,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帶血且身體發冷。嘔血、上氣、胸口疼痛,可以刺激胸堂穴、手心穴、脾俞穴、間使穴、胃管穴、天樞穴、肝俞穴、魚際穴、勞宮穴、肩俞穴、大溪穴。
心俞穴、肝俞穴、缺盆穴、巨闕穴、鳩尾穴,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時咳出血液。庫房穴、中府穴、周榮穴、尺澤穴,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大量唾液或膿血。上管穴、不容穴、大陵穴,主要用於治療嘔血。郄門穴,主要用於治療嘔血和鼻血。行間穴,主要用於治療呼吸短促和嘔血。太衝穴,主要用於治療面色蒼白、偶爾嘔血和女性月經不調。手少陰郄穴,主要用於治療吐血。三里穴,主要用於治療胸中的瘀血。
支撐滿脅膈痛,不能長時間站立,膝蓋無力且寒冷,上管穴主要用於治療心膈下嘔血。不容穴,主要用於治療嘔血,肩膀疼痛,口乾,心痛且背部有牽引感,不能咳嗽,咳嗽會引起腎痛。太淵穴,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帶血且身體發冷,咽喉乾燥。太陵穴、郄門穴,主要用於治療嘔血。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嘔血、上氣和虛勞吐血。胃管穴,灸三百次,也能用於治療勞力過度引起的嘔吐和吐血,食慾不佳但感覺很飽,以及各種疾病。
對於吐血,胸堂穴可灸一百次,但不針刺。對於吐血且腹部劇烈疼痛,天樞穴可灸一百次。對於吐血、咳嗽逆氣,肺俞穴可根據年齡灸相應次數。對於吐血且酸性削減,肝俞穴可灸一百次。對於吐血且嘔吐,灸手心主穴五十次。
對於口鼻出血不止,被稱為腦衄,上星穴可灸五十次。膻中穴,用於治療唾液中帶有膿。對於咳嗽帶血,可以刺激大鐘穴、然谷穴、心俞穴。天突穴,用於治療咯出唾液和膿血。庫房穴,用於治療大量唾液、濁沫和膿血。屋翳穴,用於治療大量濁沫和膿血。巨闕穴,用於治療息賁和偶爾咳嗽帶血。太淵穴、神門穴、行間穴、太衝穴、魚際穴,用於治療嘔血。曲泉穴,用於治療逆氣嘔血。五里穴,用於治療吐血(因風勞所致)。大溪穴,用於治療咽部腫脹和咳嗽帶血。
巨骨穴,用於治療驚癇和破心吐血。魚際穴,用於治療吐血和咳嗽帶血。承滿穴,用於治療膈氣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