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赫

位置:臍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 別名:陰維,陰關
  •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19-10-23

穴名介紹

體內沖脈的高溫高濕之氣由本穴外傳腎經。
1.“大赫穴”。“大”,大也、盛也。“赫”,紅如火燒十分顯燿也。大赫名意指體內沖脈的高溫高濕之氣由本穴而出腎經。本穴物質為體內沖脈外出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因此高溫而如火燒一般顯燿,因其高腰而氣強勁盛大,故名“大赫穴”。
2.“陰維穴”。此名是從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質為沖脈外傳的高溫高壓水氣及橫骨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沖脈強勁之氣的帶動下,橫骨穴傳來的寒濕水氣由此輸布胸腹各部,有維護胸腹陰面陰液的作用,故名“陰維穴”。
3.“陰關穴”。“陰”,陰液也。“關”,關卡也。陰關名意指沖脈外輸的強勁熱只能帶動本穴天部的水濕之氣上行,而對穴內流行的地步經水則無此作用,陰性水液只能循腎經下行。
4.沖脈足少陰之會。理同大赫名解。

解剖位置

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男性勃起障礙(陽痿)

眼與附器疾病

  • 眼睛紅痛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陰道炎
  • 月經腹痛
  • 白帶
  • 尿道炎
  • 膀胱炎
  • 卵巢炎
  • 子宮下垂
  • 女外陰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咳嗽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腹瀉
  • 無尿及少尿
  • 頻尿
  • 全身性水腫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月經腹痛
  • 遺精
  • 眼睛紅痛
  • 夜間遺尿
  • 睪丸疼痛腫脹
  • 大便溏(稀薄)
  • 黃帶
  • 赤白帶
  • 眼睛乾澀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按摩兩側的大赫穴。持續30秒按摩。按摩大赫穴可以促進性器的血流,提高腹腔的收縮力,增基性快感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