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
位置: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穴名介紹
承泣穴。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本穴在瞳孔下,當人泣時,此處承受淚水, 針此有收淚之效,故名。
解剖位置
在眶下緣上方,眼輪匝肌中,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面神經分支。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3~0.7寸;不宜灸。緩慢進針,不宜提插
注意事項
不做大幅度捻轉
穴道介紹
承泣穴功效「散風清熱,疏邪明目」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口眼歪斜、急慢性結膜炎,角膜炎、淚囊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承泣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任脈足陽明之會,是一個治療眼疾的好穴,當眼睛乾澀時,人就會感覺到不舒服,而按摩這個穴位,使氣血旺盛,能夠供應眼睛足夠的血液,讓眼睛保持濕潤舒服,改善黑眼圈,若能配上四白穴一起按摩效果更好。
所謂「肝開竅於目」,肝受血而能視,而肝血稟受於脾胃。脾胃所化生的氣血,散精於肝,通過經脈上榮於目,眼睛因為得到這些營養而變得明亮。中醫認為眼睛之所以能看東西,除了與肝經有關外,還與脾胃有關。
有些人被風一吹時,眼淚就會不自覺地流下來,眼睛模糊,視力也下降了。這種情況叫「迎風流淚」,也可按壓承泣穴和四白穴,效果非常明顯。
眼袋的位置也在於胃經上,有眼袋的人也要經常按摩承泣穴和四白穴;同時再配合按摩足三里穴、豐隆穴,以改善脾胃功能。
常用配穴
- 承泣穴配攢竹穴、陽白穴,適用於目閉不全。
- 承泣穴配睛明穴、攢竹穴、光明穴、風池穴,適用於改善目痛。
- 目赤腫痛配伍穴位:太陽穴、承泣穴
- 近視配伍穴位:承泣穴、睛明穴
- 口眼斜配伍穴位:承泣穴、陽白穴
- 承泣穴配風池穴,睛明穴,耳尖放血,有疏風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治目赤腫痛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肺結核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言語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言語障礙
梅尼爾氏病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白內障
容易流眼淚
夜盲
角膜炎
麥粒腫
青光眼
近視
散光
乾眼症
結膜炎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耳鳴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肝炎
慢性肝硬化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言語障礙
暈眩
咳嗽
頭痛
傷害、中毒與外因造成的疾病
顏面抽搐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言語障礙
耳鳴
容易流眼淚
麥粒腫
多痰
眼睛紅痛
眼睛怕光
眼白部分有紅血絲
眼部產生飛蚊現象
眼睛模糊
顏面神經麻痺
夜間遺尿
眼睛癢
顏面抽搐
眼睛乾澀
艾灸刮痧
不宜運用灸法
按摩推拿
用食指指尖按揉承泣穴1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