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 在這個穴位處,你可以找到腹內與腹外的斜肌,還有腹橫肌。
- 此處有著第十一肋間的動脈和靜脈。
- 分布有第十一肋間的神經。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京門穴功效:增強腎臟功能,促進尿液排泄,消除水腫。 主治症狀:腎炎,腰痛,腸鳴,泄瀉,腹脹,肋間神經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小腹脹痛,癃閉,月經不調,痛經,乳癰,目赤腫痛,頭痛,牙痛。
穴道配伍
1. 腰痛: 配腎俞、大腸俞、委中、陽陵泉。此組配穴以補腎健脾,疏通經絡為主。腎俞補腎氣,大腸俞調理大腸經氣,委中通利下肢經脈,陽陵泉疏通肝膽經氣,共同作用於腰部,緩解疼痛。
2. 腸鳴、泄瀉、腹脹: 配足三里、中脘、天樞、公孫。此組配穴以健脾益氣,理氣止瀉為主。足三里補脾胃之氣,中脘調理脾胃,天樞理氣消脹,公孫健脾和胃,協同作用於腸胃,緩解腸鳴、泄瀉、腹脹。
3. 肋間神經痛: 配肩井、天宗、曲池、合谷。此組配穴以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為主。肩井、天宗疏通肩背經絡,曲池清瀉肝火,合谷疏通經絡,共同作用於肋間神經,緩解疼痛。
4. 水腫、小便不利、遺尿、癃閉: 配關元、中極、三陰交、太谿。此組配穴以溫補腎陽,利水消腫為主。關元、中極溫補腎陽,三陰交、太谿滋補腎陰,共同作用於腎臟,促進利尿消腫。
5. 小腹脹痛: 配足三里、中脘、天樞、公孫。與腸鳴泄瀉配穴相似,皆以健脾益氣,理氣止痛為主。
6. 月經不調、痛經: 配三陰交、關元、足三里、中脘。此組配穴以補益氣血,調和衝任為主。三陰交調經止痛,關元溫補腎陽,足三里健脾益氣,中脘調理脾胃,共同作用於婦人臟腑,調節月經。
7. 乳癰: 配乳根、膻中、天池。此組配穴以疏肝理氣,清熱解毒為主。乳根為乳房局部穴位,膻中理氣,天池清熱,共同作用於乳房,消腫散結。
8. 目赤腫痛、頭痛、牙痛: 配太陽、攢竹、外關;太陽、風池、合谷;合谷、頰車、風池。這些配穴均是針對不同部位的疼痛,以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為主,配穴選擇依據病症的具體部位及病機而定。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 肥胖
神經系統疾病
- 偏頭痛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前列腺炎
- 月經腹痛
- 排尿困難
- 尿道炎
- 腎及輸尿管結石
艾灸刮痧
艾灸京門穴方法:
-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良好的艾條,以純艾條為佳。
- 艾灸盒或艾灸器:可選用適合的艾灸工具,確保安全和方便操作。
- 防火墊:放置在艾灸區域下方,避免灼傷。
- 擦拭布:方便清潔艾灸後的皮膚。
-
定位:
- 找到側腰部,第十二肋遊離端下方凹陷處。
-
施灸:
- 將艾條點燃,待其燃燒穩定後,將艾條懸停於京門穴上方約2-3釐米處。
- 施灸時,感覺溫熱舒適,不可過於靠近皮膚,避免灼傷。
- 一般艾灸時間為5-10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
-
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需保持通風良好,避免煙霧過濃。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敏感者、局部有傷口者慎用。
- 艾灸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或艾灸師。
遠紅外線加熱京門穴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燈(神燈):選擇安全可靠的遠紅外線燈。
- 防護鏡: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 防護罩:避免過度照射周圍皮膚。
- 毛巾:方便擦拭汗液。
-
定位:
- 找到側腰部,第十二肋遊離端下方凹陷處。
-
加熱:
-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京門穴,距離皮膚約20-30釐米。
- 根據個人感受調節燈光距離和照射時間,一般照射15-20分鐘。
- 保持溫熱舒適,避免過熱。
-
注意事項:
- 避免直視燈光,保護眼睛。
- 注意觀察皮膚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照射。
- 遠紅外線燈使用完畢後,應及時關閉電源。
- 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或遠紅外線療法師。
按摩推拿
京門穴按摩方法
注意事項:
- 按摩前請先清潔雙手。
- 按摩時應輕柔緩慢,不可用力過猛。
- 如有疼痛或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 孕婦及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按摩。
按摩步驟:
- 定位:找到側腰部,第十二肋遊離端下方凹陷處,即為京門穴。
- 指法:使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進行按摩。
- 手法:
- 按揉:以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壓京門穴,輕柔旋轉按揉,每次10-15秒,重複3-5次。
- 點按:以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輕輕點按京門穴,每次10-15秒,重複3-5次。
- 時間:每次按摩5-10分鐘。
- 頻率:每天可按摩1-2次。
其他按摩技巧:
- 可配合熱敷或刮痧,以促進血液循環。
- 按摩時可配合深呼吸,以放鬆身心。
- 按摩後可輕輕拍打腰部,以促進血液循環。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