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胸脅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出《素問.刺熱論》。多見於傷寒少陽病及肝膽疾患。《諸病源候論.胸脅痛候》:「胸脅痛者,由膽與肝及腎之支脈虛,為寒氣所乘故也。」此三經三支脈,並循行胸脅,邪氣乘於胸脅,故傷其經脈,邪氣之與正氣交擊,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此事難知》:「少陽證,胸脅痛,往來寒熱而嘔,或咳而耳聾,脈尺寸俱弦。」治宜和解少陽,用小柴胡湯。本症實證居多,由氣機鬱滯,痰飲瘀血所致。《景岳全書.雜證謨》:「暴怒傷肝,氣逆脹滿,胸脅疼痛者,宜解肝煎」。「氣滯胸脅痛而兼喘者,宜分氣紫蘇飲」。「痰飲停伏,胸脅疼痛者,導痰湯加白芥子。」《丹溪心法.脅痛》:「氣鬱而胸脅痛者,看其脈沉澀,當作鬱治。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龍薈丸最快。」《醫林繩墨.六鬱》:「血鬱者,胸脅作痛,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亦芤數。」亦可見於內傷虛損。《金匱翼》卷六:「腎氣虛弱,羸怯之人,胸脅之間,多有隱隱微痛,此腎虛不能納氣,氣虛不能生血之故。」治用熟地、破故紙之類補腎;阿膠、川芎、當歸之類和血。參見胸痛、脅痛等。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至陰

至陰

1.《針灸大成》:「主目生翳,鼻塞頭重,風寒從足小趾起,脈痺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熱,小便不利,失精,目痛,大眥痛。」

2.《針灸甲乙經》:「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至陰主之。」

3.《子午流注說難》:「證治:目生翳。鼻塞頭重。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熱。小便不利。」


大陵

大陵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若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

3.《針灸易學》:「胸脅痛:大陵、期門、膻中、勞宮。」


行間

行間

1.《針灸大成》:「主嘔逆,洞泄,遺溺癃閉,消渴嗜飲,善怒,四肢滿,轉筋,胸脅痛,小腹腫,咳逆嘔血,莖中痛,腰疼不可俯仰,腹中脹,小腸氣,肝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口喎,癲疾,短氣,四肢逆冷,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太息,便溺難,七疝寒疝,中風,肝積肥氣,發痎瘧,婦人小腹腫,面塵脫色,經血過多不止,崩中,小兒急驚風。」


期門

期門

1.《針灸大成》:「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安臥,脅下積氣,傷寒心切痛,喜嘔酸,食飲不下,食後吐水,胸脅痛支滿,男子婦人血結胸滿,面赤火燥,口乾消渴,胸中痛不可忍。傷寒過經不解,熱入血室,男子則由陽明而傷,下血譫語,婦人月水適來,邪乘虛而入,及產後餘疾。」

2.《針灸易學》:「胸脅痛:大陵、期門、膻中、勞宮。」


丘墟

丘墟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天井

天井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太白

太白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支溝

支溝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間使

間使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陽輔

陽輔

1.《針灸大成》:「胸脅痛: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陽輔。」


申脈

申脈

1.《針灸大成》:「脅痛:陽谷腕骨支溝膈俞申脈。」


腕骨

腕骨

1.《針灸大成》:「脅痛:陽谷腕骨支溝膈俞申脈。」


膈俞

膈俞

1.《針灸大成》:「脅痛:陽谷腕骨支溝膈俞申脈。」


陽谷

陽谷

1.《針灸大成》:「脅痛:陽谷腕骨支溝膈俞申脈。」


顱息

顱息

1.《針灸甲乙經》:「身熱痛,胸脅痛不可反側,顱息主之。」


勞宮

勞宮

1.《針灸甲乙經》:「熱病發熱,煩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大便(《千金》作小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爛,掌中熱,飲嘔,勞宮主之。」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中風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口腥殠。胸脅支滿。黃疸目黃。」

3.《針灸易學》:「胸脅痛:大陵、期門、膻中、勞宮。」


膻中

膻中

1.《針灸易學》:「胸脅痛:大陵、期門、膻中、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