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乳癰」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癰腫之發於乳房者。出《肘後救卒方》卷五。又名(疒乇)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內吹、外吹、乳根癰、乳瘋等。多因肝氣鬱滯,胃熱壅塞,乳汁瘀積,兼感風寒之邪結聚而發。《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亦有因乳汁蓄結,與血相搏,蘊積生熱,結聚而成乳癰者」。初起者,證見乳房部出現大小不等之硬結,始覺脹痛,乳汁吮吸不暢而鬱滯,漸感全身惡寒發燒,或頭痛,肢節不適。繼則腫塊增大,焮紅痛加,寒熱不退,甚則疼痛加劇,全身酸痛乏力,局部腫塊由硬而軟變,有波動感,為膿已成。該病之早期,治宜舒肝理氣,活血清熱,通乳散結。內服可選栝樓牛蒡湯,或橘葉散,或和乳湯加減;外治法當用吸吮乳汁,配合如意金黃散,或蒲公英搗爛敷貼,或用隔蒜灸,或以交替濕熱外敷,或熱熨療之。若膿已成,則應儘快手術切開引流,膿出身熱、劇痛立止。或膿尚未成者,則可選托里解毒之劑,方選托里透膿湯之類。亦可按辨證情況而施治。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魚際

魚際

1.《針灸大成》:「主酒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噦,傷寒汗不出,痺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心煩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肢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血嘔血,心痺悲恐,乳癰。東垣曰:『胃氣下溜,五臟氣皆亂,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魚際,足少陰俞。』」


下廉

下廉

1.《針灸大成》:「主飧泄,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濕痺,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脅痛滿,狂走,俠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2.《針灸甲乙經》:「乳癰驚痹,脛重,足胕不收,跟痛,巨虛下廉主之。」


膺窗

膺窗

1.《針灸大成》:「主胸滿短氣臥不安,唇腫,腸鳴注泄,乳癰寒熱。」


乳根

乳根

1.《針灸大成》:「主胸下滿悶,胸痛膈氣,不下食,噎病,臂痛腫,乳痛,乳癰,淒慘寒痛,不可按抑,咳逆,霍亂轉筋,四厥。」

2.《針灸甲乙經》:「乳癰,淒索寒熱,不可接,乳根主之。」


神封

神封

1.《針灸大成》:「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嘔吐,洒淅惡寒,不嗜食。」

2.《針灸甲乙經》:「胸脅榰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神封主之。」


頭臨泣

頭臨泣

1.《針灸大成》:「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瘻,善嚙頰,天牖中腫、淫濼,䯒酸,目眩,枕骨合顱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痺。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發,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


地五會

地五會

1.《針灸大成》:「主腋痛,內損唾血,足外無膏澤,乳癰。」


委中

委中

1.《針灸大成》:「乳癰:下廉三里俠谿魚際委中足臨泣少澤。」

2.《針灸易學》:「乳癰: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


少澤

少澤

1.《針灸大成》:「乳癰:下廉三里俠谿魚際委中足臨泣少澤。」

2.《針灸易學》:「乳癰: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


足臨泣

足臨泣

1.《針灸大成》:「乳癰:下廉三里俠谿魚際委中足臨泣少澤。」


足三里

足三里

1.《子午流注說難》:「證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殠。腸鳴腹痛。食不化。秦丕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水氣。蠱毒痃癖。四肢腫滿。膝胻痠痛。目不明。華佗云。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胸中瘀血。乳癰。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衝目。」


俞府

俞府

1.《針灸易學》:「乳癰: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


大陵

大陵

1.《針灸易學》:「乳癰: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


膻中

膻中

1.《針灸易學》:「乳癰: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