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廊

KI22

英文名稱Bulang

位置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別名步郎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9

穴名介紹


腎經上傳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化風上行。 步,步行也。廊,走廊也。該穴名意指腎經上傳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化風上行。本穴物質為幽門穴傳來的寒濕水氣,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風氣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滾動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步郎名意與步廊同。

解剖位置


  • 步廊穴位於胸大肌的起始部位。
  • 在這個區域,你可以找到肋間外韌帶和肋間內肌。
  • 而在此處還有第五肋間的動脈和靜脈通過。
  • 穴位周圍有第五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
  • 更深層的地方則是第五肋間神經。

針刺方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注意:穴位左方當心臟,右方位於肺下部及肝上部,故不宜深刺,以免傷及心、肺,造成氣胸

注意事項


不可深剌、免傷內臟;可灸。

穴道介紹


步廊穴功效:寬胸理氣,止咳平喘。主治:胸痛、咳嗽,氣喘,胸脅脹滿,嘔吐,不嗜食,乳癰,胸膜炎,肋間神終痛,支氣管炎,神經性嘔吐,胃炎,胃下垂,腹直肌痙攣。

穴道配伍


1. 配肺俞、太淵,治咳嗽:

  • 原理: 步廊穴通調腎經氣血,腎主納氣,肺主氣肅降,肺俞穴為肺之背俞穴,太淵穴為肺經原穴。三穴合用,可協調肺腎之氣,宣肺降氣,止咳化痰。腎氣充足,則肺氣自旺,咳嗽得以緩解。

2. 配肝俞、陽陵泉,治胸脅疼痛:

  • 原理: 肝主疏泄,肝氣鬱滯則易導致胸脅疼痛。肝俞穴為肝之背俞穴,陽陵泉穴為膽經合穴。步廊穴與肝俞、陽陵泉配合,疏肝理氣,調和肝膽,從而緩解胸脅疼痛。

3. 配心俞、內關,治驚悸、怔忡、胸痛:

  • 原理: 心主神明,心氣不足或心神不安則易出現驚悸、怔忡、胸痛等症狀。心俞穴為心之背俞穴,內關穴為心經絡穴,具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作用。步廊穴與此二穴合用,增強寧心安神、寬胸止痛的功效,從根本上改善心神失養的狀態。

4. 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內傷喘咳:

  • 原理: 定喘穴、列缺穴皆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定喘穴尤其擅長治療喘息。步廊穴加入其中,可以調節腎氣,輔助肺氣宣降,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外感咳嗽,可宣肺解表;內傷咳嗽,則可益氣補腎,從而緩解喘咳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律不整
  •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慢性鼻炎
  • 鼻竇炎
  • 支氣管炎
  • 感冒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步廊穴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方法:

  1. 準備:
    • 選擇適合的艾灸工具,例如艾條、艾灸盒、艾灸罐等。
    • 清潔艾灸工具,並確認艾條或艾灸盒是否乾燥。
  2. 定位:
    • 找到步廊穴的位置(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 施灸:
    • 選擇艾灸方法:
      • 艾條灸: 將艾條點燃,以溫和的方式在穴位上方緩緩移動,距離穴位約2-3釐米。
      • 艾灸盒/艾灸罐: 將艾灸盒/艾灸罐放置在穴位上,用艾條或艾灸盒內的艾絨加熱穴位。
  4. 時間:
    • 每次施灸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視個人體質和感受調整。
  5. 溫感:
    • 施灸過程中,保持溫和的熱感,避免灼傷。
  6. 次數:
    • 可根據個人需求每天或隔天施灸一次,一般以10次為一個療程。

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1. 準備:
    • 選擇遠紅外線加熱設備,例如神燈。
    • 清潔設備,並確認電源線完好。
  2. 定位:
    • 找到步廊穴的位置(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3. 加熱:
    • 將神燈對準穴位,保持一定距離,使熱量溫和地照射穴位。
  4. 時間:
    • 每次加熱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視個人感受調整。
  5. 溫感:
    • 加熱過程中,保持溫和的熱感,避免過度灼熱。
  6. 次數:
    • 可根據個人需求每天或隔天加熱一次,一般以10次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 不可深刺: 步廊穴位置靠近內臟,施灸或加熱時應避免深刺或過度刺激,以免損傷內臟。
  • 觀察反應: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身體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症狀,應立即停止。
  • 專業指導: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或針灸師。

按摩推拿


步廊穴按摩方法:

  1. 定位: 找到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的位置。
  2. 指法: 使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輕柔按壓穴位。
  3. 力度: 輕柔按壓,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傷及內臟。
  4. 方向: 沿穴位方向做環形按摩,順時針或逆時針皆可。
  5. 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天可按摩1-2次。
  6. 其他: 可配合熱敷或艾灸,效果更佳。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