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先

《針灸易學》~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十二經圖十二經穴十二經補瀉八法圖

京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按而得之,膀胱原穴也。七壯,三分。

束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赤白肉際陷中,膀胱木穴也。三壯,三分,瀉之。

通谷: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膀胱水穴也。三壯,二分。

至陰: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膀胱金穴也。三壯,二分,補之。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天池: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撅肋間。三壯,三分。

天泉: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三壯,六分。

曲澤: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也。包絡水穴也。三壯,三分。

郄門:掌後去腕五寸。五壯,三分。

間使: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包絡金穴也。五壯,三分。

內關: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三壯,五分。

大陵: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包絡土穴也。三壯,五分,瀉之。

勞宮:掌中央動脈,屈中指無名指兩間取,包絡火穴也。三壯,三分。

中衝: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包絡木穴也。一壯,一分,補之。

手少陽三焦經穴

關衝:手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三焦金穴也。一壯,一分。

液門:小、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三焦水穴也。三壯,二分。

中渚: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三焦木穴也。三壯,二分,補之。

陽池:手表腕上陷中,三焦脈過為原。三壯,二分。

外關: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對,手少陽絡。三壯,三分。

支溝: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三焦火穴也。七壯,二分。

會宗:腕後三寸,空中一寸。七壯。

三陽絡: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七壯。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三壯,六分。

天井: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鏬中,屈肘拱胸取,三焦土穴也。三壯,二分,瀉之。

清冷淵: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三壯,二分。

消濼: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三壯,一分。

臑會: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五壯,五分。

肩髎:肩端臑上陷中,舉臂取。三壯,七分。

天髎:肩缺盆中,上臂骨際陷中,須缺盆陷處,上有空起肉上是穴。三壯,八分。

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二寸。

翳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先以錢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尋穴。七壯,三分。

瘈脈:耳本後雞足青絡脈。三壯,一分。

顱息:耳後間青絡脈中。七壯,一分。

角孫:耳廓中間,開口有空。三壯,八分。

絲竹空:眉後陷中。三分,五壯。

和髎:耳前銳發下橫動脈中是穴。三壯,七分。

耳門: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三壯,三分。

足厥陰肝經穴

大敦: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肝木穴也。三壯,三分。

行間:足大趾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肝火穴也。三壯,三分,瀉之。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穴

京骨穴:在腳外側大骨頭的下方,紅肉與白肉交界凹陷處,按壓可以感覺到,是膀胱經的原穴。艾灸七壯,針刺三分。

束骨穴:在腳小趾外側,腳趾骨頭根部後方,紅肉與白肉交界凹陷處,是膀胱經的木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要用瀉法。

通谷穴:在腳小趾外側,腳趾骨頭根部前方凹陷處,是膀胱經的水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

至陰穴:在腳小趾外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的距離處,是膀胱經的金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要用補法。

手厥陰心包經穴

天池穴:在腋下三寸,乳頭後方一寸,靠近脅骨,在腋下肋骨間。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天泉穴:在腋下下方二寸處,舉起手臂取穴。艾灸三壯,針刺六分。

曲澤穴:在手肘內側凹陷處,大筋的內側橫紋中,有動脈跳動的地方,是心包經的水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郄門穴:在手腕後五寸處。艾灸五壯,針刺三分。

間使穴:在手腕後三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心包經的金穴。艾灸五壯,針刺三分。

內關穴:在手腕後二寸,兩條筋之間。艾灸三壯,針刺五分。

大陵穴:在手掌後骨頭下方,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心包經的土穴。艾灸三壯,針刺五分,要用瀉法。

勞宮穴:在手掌中央動脈處,彎曲中指和無名指取穴,是心包經的火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中衝穴:在手中指指尖,距離指甲像韭菜葉的距離處凹陷的地方,是心包經的木穴。艾灸一壯,針刺一分,要用補法。

手少陽三焦經穴

關衝穴:在手小指次指外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的距離處,是三焦經的金穴。艾灸一壯,針刺一分。

液門穴:在小指和次指的指骨間凹陷處,握拳取穴,是三焦經的水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

中渚穴:在手小指次指的骨頭根部後方凹陷處,液門穴的下方一寸,是三焦經的木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要用補法。

陽池穴:在手腕背部的凹陷處,三焦經的脈絡經過的地方,是原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

外關穴:在手腕背後二寸,兩根骨頭之間,與內關穴相對應,是手少陽經的絡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支溝穴:在手腕後手臂外側三寸,兩根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是三焦經的火穴。艾灸七壯,針刺二分。

會宗穴:在手腕後三寸,皮膚外一寸的地方。艾灸七壯。

三陽絡穴:在手臂上,支溝穴上面一寸,大交脈分支處。艾灸七壯。

四瀆穴:在手肘前方五寸,外側邊緣凹陷處。艾灸三壯,針刺六分。

天井穴:在手肘外側大骨頭的後方,手肘上一寸,輔骨的上方,兩條筋叉開的骨縫中,彎曲手肘,將胸部往前靠取穴,是三焦經的土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要用瀉法。

清冷淵穴:在手肘上方二寸處,伸直手臂,舉起手臂取穴。艾灸三壯,針刺二分。

消濼穴:在肩膀下方手臂外側中間,腋下往手肘方向斜下。艾灸三壯,針刺一分。

臑會穴:在肩膀前緣,距離肩頭三寸的凹陷處。艾灸五壯,針刺五分。

肩髎穴:在肩端上方凹陷處,舉起手臂取穴。艾灸三壯,針刺七分。

天髎穴:在肩膀鎖骨凹陷處,上臂骨頭邊緣凹陷處,鎖骨凹陷處,上方有隆起的肌肉的地方。艾灸三壯,針刺八分。

天牖穴:在頸部大筋外側,鎖骨上方,天容穴後方,天柱穴前方,完骨穴下方,髮際上方二寸。

翳風穴:在耳後尖角凹陷處,按壓會牽引耳朵內部疼痛,先讓病人咬著二十個銅錢,再尋找穴位。艾灸七壯,針刺三分。

瘈脈穴:在耳朵後根部,像雞腳一樣的青色絡脈處。艾灸三壯,針刺一分。

顱息穴:在耳後間的青色絡脈中。艾灸七壯,針刺一分。

角孫穴:在耳廓中間,張開嘴巴有空隙的地方。艾灸三壯,針刺八分。

絲竹空穴:在眉毛後方凹陷處。針刺三分,艾灸五壯。

和髎穴:在耳朵前方尖角髮際下,橫向跳動的動脈處。艾灸三壯,針刺七分。

耳門穴:在耳朵前方隆起的肉,耳朵缺損的凹陷處。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足厥陰肝經穴

大敦穴:在腳大拇趾指尖,距離指甲像韭菜葉的距離處,以及三根毛髮中,是肝經的木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行間穴:在腳大拇趾的趾縫間,有動脈跳動的地方凹陷處,是肝經的火穴。艾灸三壯,針刺三分,要用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