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八 (9)

1. 傷寒嘔噦

治傷寒煩心。喜嘔。心腹脹噫。煩熱。鬲中不利。穴巨闕

治熱病煩心。喜嘔。胸中澹澹。穴間使

治傷寒。寒熱頭痛嘔衄。穴溫溜

治汗出而嘔痙。穴百會

治寒熱好嘔。穴商丘

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

治頭身熱赤欲嘔。穴腎俞

治熱病煩滿嘔噦。穴勞宮

治傷寒逆氣嘔吐。穴曲澤

治傷寒嘔逆。噫噦。鬲中氣閉塞。穴溫溜(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

治傷寒嘔逆。若氣自腹中起。上築咽喉。逆氣連屬不能出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傷胃脘。腎氣先虛。逆氣上乘於胃。與氣相侔。不止者難治。謂之噦。

穴灸中脘關元百壯。未止。灸腎俞百壯。宜茱萸丸。此用方論。噦者。俗云。咳逆也。針灸者。當以此求之。

白話文:

處理因感冒導致的心煩及頻繁嘔吐,以及腹部脹氣、反胃、心煩發熱和胸膈不舒暢的情況,可針灸巨闕穴。

針對高燒心煩及頻繁嘔吐,胸部有波動感的情況,可針灸間使穴。

治療感冒引起的發冷發熱、頭痛和鼻血,可針灸溫溜穴。

對於出汗後出現嘔吐和抽搐的症狀,可針灸百會穴。

處理發冷發熱且易嘔吐的情況,可針灸商丘穴。

針對感冒高燒、心煩和嘔吐,可針灸大椎穴。

處理頭部和身體發熱泛紅想嘔吐的情況,可針灸腎俞穴。

處理高燒、胸部悶脹和頻繁嘔吐,可針灸勞宮穴。

處理感冒導致的氣逆和嘔吐,可針灸曲澤穴。

處理感冒嘔吐和反胃,以及胸膈氣阻的情況,可針灸溫溜穴,並在腋下聚集毛髮下方,沿著肋骨的凹陷處進行艾灸50次。

處理感冒嘔吐,以及腹部升起的氣流沖擊咽喉,氣逆持續無法順利呼吸,甚至到達十幾次,上下都無法喘息的情況。這是由寒冷傷害胃部,腎氣首先虛弱,氣逆上升至胃部,與胃氣抗衡,如果不停止則難以治癒,這種情況被稱為反胃。

可以對中脘、關元穴進行艾灸100次,如果還未停止,再對腎俞穴進行艾灸100次,同時適合服用茱萸丸。這是使用藥方的理論,反胃在民間通常被稱為咳逆,針灸治療時應參考這一理論。

2. 瘧論

(附論)

治瘧病灸刺法論曰。足太陽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陽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惡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刺足少陽。足陽明瘧。令人先寒。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腳趺上。

足太陰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飲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嘔。嘔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陰瘧。令人吐嘔甚。久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瘧。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小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治溫瘧寒瘧。療瘧久不愈。穴譩譆。

治溫瘧痎瘧。穴腰俞,中脘

治痎瘧。穴鬲俞,命門,太谿

治暴瘧。穴陰蹺

治寒瘧。穴上廉

治瘧寒熱。唇口乾。身熱喘。目急痛。穴三間

治瘧發寒熱。頭重煩心。穴至陰

治寒熱痎瘧。穴液門,合谷,陷谷,天池

治發寒熱。瘧久不愈。目視䀮䀮。穴偏歷

治痎瘧久不愈。穴大椎

治痎瘧久不愈者。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熱。手握不伸。穴少府

治痎瘧寒熱灑淅。穴陶道

治寒熱痎瘧。腰腹相引痛。穴命門

治瘧日西發(又云治瘧日發)。穴足臨泣

治久瘧。穴太谿,照海,中渚

治久瘧振寒。及腋下腫。穴丘墟

治瘧。穴陷谷

治痎瘧色蒼蒼振寒。小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太息。穴中封

治痎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穴液門

治痎瘧頭痛煩悶。穴腕骨

治寒熱痎瘧口乾。穴商陽

治溫瘧。穴譩譆,中腕,白環俞

治寒熱瘧。穴上髎,偏歷

治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穴三間

治痎瘧寒熱。穴脾俞

資生經云。有人患久瘧。諸藥不效。或教之以灸脾俞即愈。更一人亦久患瘧聞之。亦灸此穴而愈。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自效。

治寒瘧不嗜食。穴內庭,厲兌,公孫

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穴京骨

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穴神門

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氣逆。穴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

治寒瘧。穴天樞

治寒瘧嘔沫。喜笑縱唇口。穴列缺

治痎瘧振寒。腹滿煩心。善噦唾味。唇乾。引飲不下。膨脹。手攣指痛。寒慄鼓頷。喉鳴。穴少商

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脹。穴經渠

治溫瘧痎瘧。穴大椎,腰俞

治瘧。頭項強不可俯仰。頭痛振寒。穴大杼

治痎瘧。穴百會,前谷,風池,神道

治痎瘧振寒。熱汗不出。穴上星

治風瘧汗不出。穴偏歷

治瘧寒汗不出。穴少澤,復溜,崑崙

治瘧先寒。灑淅甚久而熱。熱去汗出。穴衝陽

治瘧多汗。又云。主瘧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脫。項似拔。穴然谷,崑崙

治瘧寒熱。穴列缺(又云。主瘧甚熱)後谿,少澤,前谷

白話文:

(附論)

關於治療瘧疾的灸刺方法,書上說:足太陽經的瘧疾,會讓人腰痛、頭重,寒冷的感覺從背部升起,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熱退後很難停止出汗,可以刺破委中穴出血。足少陽經的瘧疾,會讓人全身無力,寒冷感和發熱感都不太嚴重,害怕見人,心裡總是驚恐不安,發熱時出汗多,可以刺足少陽經的穴位。足陽明經的瘧疾,會讓人先感到寒冷,打冷顫,寒冷感很強烈,過一陣子才發熱,熱退後會出汗,喜歡曬太陽或接觸火,才會覺得舒服,可以刺足陽明經腳背上的穴位。

足太陰經的瘧疾,會讓人不快樂,喜歡嘆氣,不想吃東西,經常感到寒冷和發熱,出汗後會發病,並且會嘔吐,嘔吐完後身體會虛弱,應該立即治療。足少陰經的瘧疾,會讓人嘔吐嚴重,長時間感到寒冷和發熱,發熱感多於寒冷感,喜歡關起門待在屋裡,這種病很難治癒。足厥陰經的瘧疾,會讓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像是尿瀦留的樣子,但實際上不是尿瀦留,而是小便次數頻繁,心裡感到恐懼,氣力不足,腹部鬱悶不舒服,可以刺足厥陰經的穴位。

治療溫瘧和寒瘧,以及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可以取用譩嘻穴。

治療溫瘧和痎瘧,可以取用腰俞穴和中脘穴。

治療痎瘧,可以取用膈俞穴、命門穴和太谿穴。

治療突然發作的瘧疾,可以取用陰蹺穴。

治療寒瘧,可以取用上廉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寒冷和發熱,以及嘴唇乾燥、身體發熱、喘氣、眼睛劇痛等症狀,可以取用三間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頭重、心煩等症狀,可以取用至陰穴。

治療寒熱交替的痎瘧,可以取用液門穴、合谷穴、陷谷穴和天池穴。

治療發冷發熱、久治不癒且眼睛昏花的瘧疾,可以取用偏歷穴。

治療久治不癒的痎瘧,可以取用大椎穴。

治療久治不癒且伴隨煩躁、氣短、悲傷恐懼、手臂酸痛、手掌發熱、手握不伸的痎瘧,可以取用少府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寒熱、發冷發抖等症狀,可以取用陶道穴。

治療寒熱交替的痎瘧,以及腰腹部互相牽引疼痛,可以取用命門穴。

治療瘧疾在每天傍晚發作(也有說是每天發作),可以取用足臨泣穴。

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可以取用太谿穴、照海穴和中渚穴。

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引起的發冷和腋下腫脹,可以取用丘墟穴。

治療瘧疾,可以取用陷谷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臉色蒼白、發冷發抖、小腹腫脹、食慾不佳、肚臍周圍疼痛、腳冰涼、不愛吃東西、身體麻木、喜歡嘆氣等症狀,可以取用中封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寒熱、頭暈頭痛、突然耳聾等症狀,可以取用液門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頭痛煩悶,可以取用腕骨穴。

治療寒熱交替的痎瘧引起的口乾,可以取用商陽穴。

治療溫瘧,可以取用譩嘻穴、中脘穴和白環俞穴。

治療寒熱交替的瘧疾,可以取用上髎穴和偏歷穴。

治療寒瘧引起的嘴唇焦乾、口乾、喘氣,可以取用三間穴。

治療寒熱交替的痎瘧,可以取用脾俞穴。

《資生經》中記載,有人患了久治不癒的瘧疾,各種藥物都不見效,有人教他灸脾俞穴,結果就痊癒了。另外一個人也得了久病不癒的瘧疾,聽說了這個方法,也灸了這個穴位,結果也痊癒了。瘧疾多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所以灸脾俞穴會有效。

治療寒瘧引起的不想吃東西,可以取用內庭穴、厲兌穴和公孫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容易驚嚇、不想吃東西,可以取用京骨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心煩、非常想喝冷飲、怕冷、喜歡待在溫暖的地方、咽喉乾燥、不想吃東西等症狀,可以取用神門穴。

治療全身寒熱的瘧疾,以及胸口煩悶、氣逆等症狀,可以取用合谷穴、陽谿穴、後谿穴、陽池穴和陰都穴。

治療寒瘧,可以取用天樞穴。

治療寒瘧引起的嘔吐、喜歡笑、嘴唇外翻等症狀,可以取用列缺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發冷發抖、腹脹、心煩、經常打嗝、吐出酸水、嘴唇乾燥、不想喝水、腹部膨脹、手抽筋、手指疼痛、發冷顫抖、臉頰鼓起、喉嚨發聲等症狀,可以取用少商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胸背僵硬、胸悶腹脹,可以取用經渠穴。

治療溫瘧和痎瘧,可以取用大椎穴和腰俞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頭頸僵硬不能彎曲或後仰、頭痛、發冷顫抖,可以取用大杼穴。

治療痎瘧,可以取用百會穴、前谷穴、風池穴和神道穴。

治療痎瘧引起的發冷顫抖、發熱不出汗,可以取用上星穴。

治療風瘧不出汗,可以取用偏歷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發冷不出汗,可以取用少澤穴、復溜穴和崑崙穴。

治療瘧疾先發冷、打冷顫很久才發熱、熱退後出汗,可以取用衝陽穴。

治療瘧疾出汗多,也有說法認為,治療瘧疾出汗多、腰痛不能彎曲或後仰、眼睛像要掉出來、脖子像要斷掉,可以取用然谷穴和崑崙穴。

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可以取用列缺穴(也有說法認為,主要治療瘧疾高熱)、後谿穴、少澤穴和前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