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下巨虛。下,下部也。巨,範圍巨大也。虛,虛少。小腸合穴。本穴物質為天之上部的水濕雲氣,其性及所處層次與小腸經氣血相同,故為小腸經合穴。
解剖位置
- 這個穴道位於小腿前側,具體地說是在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這兩塊肌肉之間。
- 如果你再往裡面深一層,會發現脛長伸肌。
- 在這個區域,有著重要的血管* 脛前動脈和靜脈。
- 此外,穴道周圍有來自腓淺神經的分支,而更深入的部分則由腓深神經負責。
針刺方法
直刺1~1.5寸。
穴道介紹
下巨虛穴主要功用是「調腸胃,通經絡」。主浴消化系統疾病:腹瀉、大便膿血、痢疾、胃中熱、胃脘痛、不思食,肉脫等。運動系統疾病、偏風,下肢痿痹,足不履地,足跟或足趾間疼痛,下肢浮腫等。
五官科疾病:唇乾、流口水、喉痹等。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狂言等。其他疾病:小腹痛、腰脊痛引睪丸、胸脅痛、乳房疾病等。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腸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下肢癱疾或麻痹痙攣、腦貧血、肋間神經痛、下肢癱瘓、扁桃腺炎、腳氣等。
現代研究發現針刺胃炎、胃潰瘍、胃癌患者的下巨虛穴,可見胃電波幅增加,亦使胃癌不規則的波形變得規則。在X線下觀察,針刺下巨虛穴,可使胃的蠕動增強。
穴道配伍
1. 配天樞、氣海治腹痛:
- 原理: 天樞穴為胃經募穴,氣海穴為任脈原穴,三穴皆與胃腸經絡密切相關。腹痛多因胃腸氣滯、寒邪入侵或飲食不節所致。下巨虛穴健脾和胃,理氣止痛;天樞穴疏通胃經氣機,調暢胃腑;氣海穴溫補元氣,協同調理脾胃功能,從而達到緩解腹痛的目的。此配伍適用於寒邪、氣滯引起的腹痛。
2. 配曲池、太白治泄痢膿血:
- 原理: 泄痢膿血多為濕熱下注、腸腑蘊毒所致。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瀉熱通腑;太白穴為足太陰脾經原穴,健脾利濕;下巨虛穴健脾和胃,協同調理脾胃運化功能,並兼具止血作用。此配伍通過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止血止痢來治療泄痢膿血。
3. 配陽陵泉、解溪治下肢麻木:
- 原理: 下肢麻木多因經絡氣血阻滯不通所致。陽陵泉穴為足少陽膽經經穴,解溪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經穴,三穴合用能疏通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及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氣血,從而改善下肢麻木的症狀。下巨虛穴在此處的作用,是加強脾胃運化,使氣血運行更順暢,輔助其他兩穴治療下肢麻木。
補充說明: 提供的資料中,多次提到下巨虛穴配伍治療泄痢膿血,以及其他穴位如「下廉」、「幽門」等,這些配伍的原理與上述類似,都是根據病症的病機,選擇具有相應功效的穴位,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例如,下廉穴與胃經關係密切,幽門穴則與胃的幽門部相連,共同調理脾胃功能,配合下巨虛穴及太白穴,增強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療效。 需要強調的是,穴位配伍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體質進行調整,不可生搬硬套。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腫瘤
- 胃癌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暴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半身不遂
- 上肢手部麻木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感冒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腹股溝疝氣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 胃腸出血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痛風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排尿困難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下巨虛穴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選擇質量好的艾條,例如陳艾條。
- 艾灸盒/灸筒:可選用單孔或多孔的艾灸盒/灸筒,根據個人需求而定。
- 灸具:艾灸盒/灸筒、火柴/打火機等。
- 輔助工具:毛巾、棉籤等。
-
操作:
- 點燃艾條: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待艾條燃燒穩定後,將艾條置於灸盒/灸筒內。
- 施灸: 將艾灸盒/灸筒置於下巨虛穴上,保持約1-2寸的距離,進行艾灸。
- 溫感控制: 艾灸過程中,保持溫熱感,以患者能夠忍受的程度為宜,不可過熱。
- 時間控制: 艾灸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
- 結束: 艾灸結束後,用棉籤蘸取清水,輕輕擦拭穴位周圍。
遠紅外線加熱(神燈):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選擇適閤家庭使用的遠紅外線神燈。
- 輔助工具:毛巾、棉籤等。
-
操作:
- 開啟神燈: 將神燈開啟,待神燈溫度升至適宜溫度後,即可進行加熱。
- 加熱: 將神燈照射下巨虛穴,保持約15-20釐米的距離,進行加熱。
- 溫感控制: 加熱過程中,保持溫熱感,以患者能夠忍受的程度為宜,不可過熱。
- 時間控制: 加熱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
- 結束: 加熱結束後,用棉籤蘸取清水,輕輕擦拭穴位周圍。
注意事項:
-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施灸/加熱時間和強度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 艾灸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艾灸。
- 遠紅外線加熱時,應注意安全距離,避免灼傷。
- 孕婦、兒童、皮膚敏感者、患有嚴重疾病者應慎用艾灸和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下巨虛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將手洗淨,用熱毛巾溫敷下巨虛穴周圍,促進血液循環。
- 按壓: 以拇指指腹垂直按壓下巨虛穴,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手法:
- 旋轉按壓: 拇指指腹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按壓,每次5-10圈。
- 推拿: 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輕輕推拿,每次10-15次。
- 點揉: 以指尖輕輕點揉下巨虛穴,每次10-15秒。
- 時間: 每次按摩3-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項:
- 按摩時力度要適當,避免過度用力。
- 若有疼痛或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 孕婦和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按摩。
- 按摩後應喝一杯溫水,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