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信

位置:小腿內側面,太溪直上2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 別名:陰蹻,內筋,竹柳
  • 五俞穴:陰蹻郄
  •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19-10-23

穴名介紹

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陰交穴。
1.交信。交,交流、交換也。信,信息也。交信名意指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隊交穴。本穴物質為復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因其吸熱揚散而質輕,因此從本穴外走脾經氣血所在的天部層次,故名交信。
2.內筋。內,與外相對,指本穴交於三陰交穴的氣血物質來自於腎經所處的內部。筋,肝風也。內筋名意指本穴氣血以風氣的形式由內向外傳輸。理同交信名解。
3.陰蹺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為腎經之穴同時又為陰蹺脈之穴,但由於本穴氣血為涼濕水氣,外傳脾經的氣血是吸熱後的氣血,量不多,如從孔隙中外出一般,故為陰蹺脈郄穴。

解剖位置

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後方為脛神經本幹。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5-0.7寸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55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46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股溝疝氣
  • 慢性肝炎
  • 腸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膝蓋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陰道炎
  • 月經腹痛
  • 白帶
  • 排尿困難
  • 子宮崩漏
  • 尿道炎
  • 子宮下垂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前列腺增生
  • 子宮發炎
  • 月經稀少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排尿困難
  • 暈眩
  • 咳嗽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腹痛
  • 腹瀉
  • 無尿及少尿
  • 頻尿
  • 全身性水腫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月經腹痛
  • 子宮崩漏
  • 膏肓痛
  • 肩胛部位痛
  • 夜間遺尿
  • 睪丸疼痛腫脹
  • 小便疼痛
  • 膝蓋後側痛
  • 大便溏(稀薄)
  • 月經淋漓不止
  • 黃帶
  • 赤白帶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