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6)

1. 通治

木香散

住腹痛痢。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腹痛腹瀉。

南木香(五錢),地榆(一兩),黃連(七錢),青皮(去穰),赤芍藥,枳殼(煨,去穰),乳香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南木香(五錢):具有理氣、止痛、化濕的功效,可緩解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

地榆(一兩):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緩解熱症、血崩、月經不調等症狀。

黃連(七錢):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可緩解熱症、痢疾、瘡癤等症狀。

青皮(去穰):具有疏肝理氣、化痰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胸悶、腹脹、痰多等症狀。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痛經、瘀血塊痛等症狀。

枳殼(煨,去穰):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可緩解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跌打損傷、疼痛等症狀。

甘草(各五錢):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可緩解疲倦、乏力、熱症、毒瘡等症狀。

上為末。每服二錢,熟湯調服。

黑豆散

白話文:

餘為末。每服二錢,以熱湯調勻服用。

黑豆(炒),川楝子烏梅,甘草,乾薑罌粟殼(二個,去蒂萼穰)

白話文:

  • 小黑豆(炒):將小黑豆炒香。

  • 川楝子:川楝樹的果實,具有鎮痛、抗炎等藥理作用。

  • 烏梅:烏梅樹的果實,具有安神、止瀉等藥理作用。

  • 甘草:甘草植物的根莖,具有補益氣血、潤肺止咳等藥理作用。

  • 乾薑:生薑曬乾後製成的藥材,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等藥理作用。

  • 罌粟殼(二個,去蒂萼穰):罌粟植物的果殼,具有鎮痛、止咳等藥理作用,但具有成癮性,應慎用。

銼散。煎至七分,將紗濾過,挒自然汁,空腹服。

當歸散

住瀉痢。

白話文:

當歸散

治療拉肚子和痢疾。

服用方法:

將藥材煎煮至剩七分之三,然後用紗布過濾,將過濾出的汁液擰出,於空腹時服用。

地榆,陳皮罌粟殼(去蒂萼穰),當歸(去尾),赤芍藥,甘草,肉豆蔻(煨),加黃連

白話文:

地榆、陳皮、罌粟殼(去掉蒂萼穰)、當歸(去掉尾部)、赤芍藥、甘草、肉豆蔻(煨過)、加上黃連。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冷水調服。

獨神丸

治痢,神效。

罌粟殼(十兩重,分作三分,去穰及蒂、萼,一分醋炒,一分生用,一分蜜炙)

白話文:

獨神丸

治療拉肚子,效果神速。

罌粟殼(十兩重,分成三份,去掉中間的瓤和蒂、萼,一份用醋炒,一份生用,一份用蜜炙)

上為末,用蜜丸如小指頭大。紅痢,生地黃、春茶煎湯嚼下。白痢,烏梅、甘草節。但為末,二錢,陳米、鹽梅湯亦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小指頭般大小的丸劑。

對於血痢,使用生地黃、春茶煮成湯藥,嚼下藥渣。

對於白痢,使用烏梅、甘草節,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鹽梅湯送服,也有效。

神應散

治痢。緊嚴絕妙。

白話文:

治療痢疾。效果顯著非凡。

金罌草(梗),肉豆蔻,訶子,罌粟殼(去蒂、萼),地榆,甘草,當歸(去尾),茯苓白朮,枳殼(去穰),烏梅(各一兩),丁皮,木香(住痛。各五錢),陳皮(一兩,取紅生血。若紅痢勿用)

白話文:

金罌粟梗,肉豆蔻,訶子,罌粟殼(去掉蒂、萼),地榆,甘草,當歸(去掉尾部),茯苓,白朮,枳殼(去掉瓤),烏梅(各一兩),丁皮,木香(鎮痛。各五錢),陳皮(一兩,取紅皮生血。如果患有紅痢疾,不能用)。

上為丸或末。五花痢用春茶、陳皮煎湯下。如是末,用蜜一匙,春茶、烏梅煎湯調服。

白話文:

做成丸劑或藥末服用。五花痢症狀用春茶、陳皮煎湯送服。如果是藥末,用蜂蜜一匙,春茶、烏梅煎湯調服。

又方

金罌華葉及子

罌粟殼(去穰及蒂、萼,醋炒)

上為末,用蜜丸如手指大。湯引同上。

秘方養臟湯

治五色痢,經驗。

白話文:

又方

金罌粟葉及子

罌粟果殼(去除種子、蒂、萼,用醋炒)

上為末,用蜜丸成手指大小。用湯送服,方法同上。

【祕方養臟湯】

治療五色痢,臨牀驗證有效。

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黃連(去須),南木香,烏梅(去核,各五錢重),罌粟殼(去蒂、膜、蜜炒,一兩重),厚朴(去粗皮,薑汁炒),杏仁(去皮尖),甘草(各五錢重)

白話文:

陳皮(去掉白色的內皮),枳殼(去掉裡面的果肉),黃連(去掉根須),南木香,烏梅(去掉果核,各五錢重),罌粟殼(去掉蒂頭、膜,用蜂蜜炒過,一兩重),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炒過),杏仁(去掉皮尖),甘草(各五錢重)。

上銼散。五色,黑豆、棗子煎。紅痢,生地黃、春茶、甘草節煎服。五色久不效,加龍骨赤石脂人參、楊芍藥各一兩,為末蜜丸,烏梅、甘草湯下,粟米飲亦可。立效。

白話文:

上銼散。把五色丹、黑豆、棗子煎服。對於血痢,可使用生地黃、春茶、甘草節煎服。如果五色丹長時間服用無效,可以添加龍骨、赤石脂、人參、楊芍藥各一兩,搗碎後做成蜜丸,用烏梅、甘草湯送服,也可以用粟米飲送服。服用後立竿見影。

大阿膠丸

治發熱下痢,腹痛至甚,肛門痛欲絕者。

白話文:

ERROR

當歸,阿膠(炒),豆蔻(煨),龍骨,赤石脂,大艾,黃連(各半兩),木香,乳香(別研,五錢),白礬(枯,一分)

白話文:

當歸、阿膠(炒過)、豆蔻(烘烤過)、龍骨、赤石脂、大艾、黃連(各半兩),木香、乳香(另磨碎,五錢)、白礬(乾枯的,一分)

上為末,鹽梅肉丸。每服三十丸,如梧子大,陳米飲下。

四物湯

治血痢。(方見婦人科通治類。)

駐車丸

治同上。(方見前。)

九聖丸

治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裡急外重,緊痛,服之特效。

白話文:

末,鹽[梅肉丸]

每服30丸,像梧桐子那麼大,用陳米煮的水送服。

四物湯

治療血痢。(具體配方請參閱婦科通治類。)

駐車丸

治療與上同。(具體配方請參閱前面。)

九聖丸

治療白天晚上都拉肚子,拉出來的糞便顏色又紅又白,肚子又急又痛,吃後效果很好。

罌粟殼(去蒂膜,米醋炒,一兩重),川烏(炮,去皮臍),黃連(去須),南木香,北赤石脂,枯礬,肉豆蔻(火煨),乾薑,白茯苓(去皮。各五錢重)

白話文:

  • 罌粟殼(去掉蒂和膜,用米醋炒至一兩重)

  • 川烏(炮製過的,去除皮和肚臍)

  • 黃連(去除根須)

  • 南木香

  • 北赤石脂

  • 枯礬

  • 肉豆蔻(用火煨過)

  • 乾薑

  • 白茯苓(去皮,各五錢重)

上為末,醋煮陳米粉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腹痛不止,當歸、乳香湯下。又名緊皮丸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粉末,用陳年的米粉糊和醋煮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粒,空腹時用米湯送服。腹痛不止時,用當歸、乳香湯送服。又名緊皮丸。

立效散

治同上。

罌粟殼(六兩,去蒂、萼、穰,蜜炒赤),當歸(一兩),芍藥,榴皮,地榆(各二兩),甘草(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同煎,溫服。

大斷下丸

治久痢不止(方見泄瀉類。)

沒石子丸

治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頻並,日漸羸瘠,不進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等疾,並皆治之。

白話文:

立效散

治療同上述。

罌粟殼(六兩,去除蒂、萼、穰,用蜂蜜炒至赤色),當歸(一兩),芍藥,榴皮,地榆(各二兩),甘草(一兩)

以上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盞水一同煎煮,溫服。

大斷下丸

治療久痢不止(詳細方劑見泄瀉類)。

沒石子丸

治療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頻繁,日漸消瘦,不思飲食。或長期患有赤白痢、脾瀉等疾病,均可治療。

白朮,白茯苓(各三錢),白姜(切作片,略炒),訶子(紙裹炮,取皮),赤石脂(別研),丁香(不見火。各二錢),肉豆蔻(麵裹炮),沒石(麵裹炮。各二個)

白話文:

白朮、白茯苓(各三錢),白生薑(切片,稍微炒一下),訶子(用紙包起來炮製,取果皮),赤石脂(研磨成粉),丁香(不要加熱。各二錢),肉豆蔻(用麵粉包起來炮製),沒食子(用麵粉包起來炮製。各兩個)

上和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棗肉丸亦可。

白話文:

把藥物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用熱湯泡軟蒸餅,將藥物與蒸餅揉成丸狀,大小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吞服,在吃粥之前服用。每天服用三四次。也可以用棗肉丸服用。

荊芥湯

治白痢,血痢,或婦人血崩。

荊芥,楮樹皮

白話文:

荊芥湯

用於治療白痢、血痢或婦女血崩。

藥材:

  • 荊芥
  • 楮樹皮

上等分,銼散。治血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服。如血痢,則為末,冷醋調,徐徐呷服。白痢,熱醋調下。神效,不可具述。

白話文:

上等的當歸,研磨成粉末。用來治療血崩,每次服用 2 錢,加一杯水,煎煮至七分滿,去渣後溫服。如果有血痢,就將當歸粉末製成丸劑,用冷醋調和,慢慢服用。如果患有白痢,則用熱醋調和服用。當歸的功效很顯著,不能一一述說。

香茸丸

治下痢危困。

白話文:

香茸丸

治療危急的下痢。

麝香(半錢,別研,臨時人),鹿茸(一兩,火燎去毛,酥炙)

白話文:

麝香(半錢,另行磨研,在服用時加入)、鹿茸(一兩,用火烤去毛,用酥油炙烤)。

上鹿茸為末,方入麝香,以燈心煮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每料加滴乳香半兩尤效。有人苦痢疾,凡平時所用罌粟殼之類,不可向口,往往不救而死,唯服此等藥或沒石子丸作效。

白話文:

  1. 將鹿茸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麝香,將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燈芯煮。

  2.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

  3. 每劑藥加入半兩乳香,效果更好。

  4. 有人患有嚴重的痢疾,平時使用的罌粟殼之類的藥物,不能吃,通常會不治而死,只有服用這種藥或沒石子丸纔有效果。

平胃散

治血痢。

白話文:

平胃散

用於治療血痢。

上稱一兩,入川續斷粗末二錢半,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服。(方見脾胃類。)

白話文:

用一兩上好的川續斷,加二錢半的粗磨川續斷,拌勻,每次服用二錢,加一杯水,煮到剩七分之一,喝下即可。(此藥方在脾胃類中)

樗白皮散

治下痢,諸藥不效。

白話文:

樗白皮散

治療腹瀉,其他藥物無效。

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蔥白(一握),甘草(一二寸),豉(二合)

白話文:

樗白皮(一把),粳米(五十粒),蔥白(一把),甘草(一到二寸),豉(二合)

水一升,取半升頓服。小兒量大小加減。

百中散

治一切痢。不問赤白,或一日之間一二百行,不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

白話文:

[百中散]

治療一切痢疾。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即使一天拉一二百次,服用一劑便能疏通,再服用二三劑即可痊癒。

罌粟殼(二兩半,去上下蒂及穰,銼成片子,蜜炒令赤色,淨稱),厚朴(二兩半,去粗皮,淨稱,用生薑汁淹一宿,炙令薑汁盡為度)

白話文:

罌粟殼(二兩半,去掉上面和下面的蒂和穰,切成片狀,用蜂蜜炒成紅色,淨重稱量),厚朴(二兩半,去掉粗糙的皮,淨重稱量,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烤乾至薑汁全部蒸發為度)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魚鮓、毒物。

酸石榴皮散

治同上。

石榴皮,陳皮,甘草,川當歸,罌粟殼(去蒂、萼、穰,各半兩。)

上銼散。用水十盞,煎取三盞,次用下藥:

茯苓(七錢),粉草(七錢),北五味子(七個)

上為末,將前藥汁入此三味,再煎五至七沸,去滓,空心服。甚者不過兩劑,輕者一劑立效。

乳香散

治痢疾甚者,數服止。

白話文:

酸石榴皮散

治療與上相同的症狀。

藥材:

  • 石榴皮
  • 陳皮
  • 甘草
  • 川當歸
  • 罌粟殼(去蒂、萼、穰,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十碗,煎煮成三碗藥液,再加入以下藥材:

  • 茯苓(七錢)
  • 粉草(七錢)
  • 北五味子(七個)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先前的藥液中,再煎煮五到七沸,過濾雜質,空腹服用。嚴重者服兩劑即可,輕微者服一劑立見成效。

乳香散

治療痢疾,嚴重者服用數次即可止瀉。

人參,白朮,當歸,地榆,阿膠(各一分),蚌粉(炒黃),甘草(各一錢),乳香(少許),肉豆蔻(二個,麵裹煨)

白話文:

人參、白朮、當歸、地榆、阿膠(各1份)、蚌粉(炒黃)、甘草(各1錢)、乳香(少許)、肉豆蔻(2個,用麵粉包裹後煨製)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仍兼服來復丹。(方見痼令類)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三錢,加一杯水煎至七分滿,濾去渣滓後溫服。仍兼服來復丹。(方劑詳見本草綱目中之固令類)

加減木香煮散

治一切痢,神妙。

白話文:

治療所有痢疾,神效。

木香,甘草,當歸,肉豆蔻,人參,官桂,楊芍藥,訶子,烏梅(去核),阿膠(蚌粉炒),白茯苓(各五錢),罌粟殼(一兩半,去蒂、萼、穰,切,蜜炒)

白話文:

木香、甘草、當歸、肉豆蔻、人參、官桂、楊芍藥、訶子、烏梅(去除果核)、阿膠(與蚌粉炒過)、白茯苓(各五錢,約17.5公克)、罌粟殼(一兩半,約56公克,去除蒂、萼、穰,切碎,以蜂蜜炒過)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同煎,去滓,空腹服。

加味四君子湯

治久患痢疾,服藥已多,而疾不愈。且治痢多是攻擊臟腑之藥,轉覺難安,宜用輕清和氣之藥即愈。

白話文:

藥方:四君子湯

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服用方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一同煎煮,過濾後去除藥渣,空腹服用。

適用症狀: 長期患有痢疾,服藥後不見好轉。由於治療痢疾的藥物多有攻擊臟腑的特性,導致病情加重。此時應使用輕清和氣的藥物,反而可以改善病情。

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黃耆,甘草,罌粟殼(制同上)

白話文:

人參:增強能量,提振精神,增強免疫力。

白朮:健脾胃,利水消腫,化濕。

白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安神。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理氣活血。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益衛,滋陰補虛。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罌粟殼(制同上):鎮痛、鎮咳、止瀉、止血。

上各等分,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烏梅一個煎,溫服。

蒲黃散

治婦人胎前產後赤白痢。

生薑自然汁(年少者十兩,年老者二十兩),鴨子(一個,打碎入薑汁內攪勻)

上二味,煎至八分,入蒲黃三錢,煎五七沸,空心溫服,效。

單方

白話文:

蒲黃散

**用途:**治療婦女懷孕或生產前後的赤白痢。

配方:

  • 生薑自然汁:年少者十兩,年老者二十兩
  • 鴨子:一隻,打碎後放入薑汁內攪勻

用法:

  • 將上述兩味藥材煎煮至八分熟。
  • 加入蒲黃三錢,再煎煮五到七次。
  • 於空腹時溫服。

治痢無問赤白。延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過,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只一服取效。

白話文:

治療痢疾不管是大便呈紅色還是白色。使用延胡索不論多少,將它放在新瓦片上炒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只要服用一次就能見效。

又方

治暑毒濕氣下痢。雄黃一味,干蒸,研為末。甘草湯調服,即效。

灸法: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其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去一寸半。

白話文:

又方

治療暑熱濕氣引起的腹瀉。

藥方:

只用雄黃一種藥材,蒸乾,搗成粉末。

服用方法:

用甘草湯調服,立竿見影。

灸法:

腹瀉、食物不消化,不化成肌肉。根據年齡增長灸脾俞穴,穴位在下第十一椎骨以下兩側,各離椎骨一寸半。

泄痢不禁,小腹絞痛,灸丹田百壯,其穴在臍下一寸。又灸臍中一二十壯,灸關元穴百壯。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三報,穴在俠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白話文:

腹瀉不止,小腹絞痛,灸丹田穴一百壯,穴位在肚臍下方一寸處。又灸肚臍中間一二十壯,灸關元穴一百壯。腹瀉沒有食慾,即使吃了也消化不了,灸三報穴,穴位在肚臍左右兩側,相距五寸,也叫循際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