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聖丸

JIU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六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大腸經 14%
胃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1%
腎經 9%
膽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聖丸中包含罌粟殼,主要原因有二:

  1. 止痛安神: 罌粟殼具有鎮痛、止咳、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疼痛、咳嗽、失眠等症狀導致的痛苦,達到止痛安神的效果。在古代醫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罌粟殼是較為有效的止痛藥物。
  2. 抑制過度興奮: 一些中藥方劑可能加入罌粟殼,用於抑制過度興奮的病症,例如癲癇、精神疾病等。然而,此用法存在很大爭議,因爲罌粟殼的成癮性非常強,需要謹慎使用。

九聖丸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烏頭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九聖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氣血凝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烏頭的溫經散寒作用,可有效改善寒邪造成的疼痛和麻木。
  2. 活血化瘀: 烏頭辛散溫通,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九聖丸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烏頭性峻烈,需謹慎使用,一般需經過炮製減毒後才能入藥,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九聖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心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作用。九聖丸主治心火亢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便祕等症。其中,黃連可清熱瀉心火,並可燥濕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九聖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基於其 行氣止痛 的功效。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具有 行氣解鬱、健脾消食、止痛 的作用。

九聖丸主要用於治療 胃脘疼痛、腹脹、消化不良 等症,而木香能夠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幫助緩解胃脘疼痛和腹脹的症狀。同時,木香還能 健脾消食,改善消化不良的問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九聖丸中含有赤石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赤石脂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
  2. 止血生肌:赤石脂亦能止血生肌,對於因外傷或內傷引發的出血、潰瘍等,具有一定的療效。

九聖丸中加入赤石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九聖丸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九聖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白礬能有效去除濕熱,緩解皮膚瘙癢。

2. 收斂止血: 白礬亦具有一定的收斂止血作用,能幫助止住皮膚病引起的滲出和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白礬的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避免過量使用。

九聖丸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其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功效。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

九聖丸作為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嘔吐腹痛等症的方劑,肉荳蔻的加入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並能行氣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達到溫胃散寒、止嘔止痛的效果。

九聖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等作用。九聖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症狀,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補脾胃、化痰止嘔的效果,使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九聖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九聖丸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虛不運所致的各種疾病,茯苓可健脾化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進而改善症狀。
  2. 利水消腫:茯苓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對於濕熱導致的腫脹、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九聖丸中加入茯苓,可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九聖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世醫得效方》的記載,九聖丸主治「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裡急後重緊痛。」 現代中醫將此症狀歸納為痢疾,表現為腹瀉、腹痛、排便頻繁且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糞便可帶有膿血(赤白)。

治療原理分析:

九聖丸的組成為:罌粟殼、烏頭、黃連、木香、赤石脂、白礬、肉豆蔻、乾薑、茯苓。其治療痢疾的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收澀固脫,止瀉止痢:

    • 赤石脂白礬均為收澀藥,可以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 罌粟殼具有鎮痛、止咳、止瀉的功效,可減輕腹痛,減少排便次數。
    • 肉豆蔻則能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2. 清熱燥濕,解毒除邪:

    • 黃連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要藥,可針對痢疾中的濕熱毒邪。
  3.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烏頭能散寒止痛,特別是針對寒邪引起的腹痛。
    • 乾薑溫中散寒,溫暖腸胃,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 木香行氣止痛,可緩解裡急後重、腹部脹痛等症狀。
  4. 利水滲濕,健脾助運:

    • 茯苓利水滲濕,可協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減輕腸道負擔,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綜合而言,九聖丸的配伍巧妙,既能收澀固脫以止瀉,又能清熱解毒以除邪;既能溫中散寒以止痛,又能行氣利水以助運。通過多種途徑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痢疾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聖丸,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罂粟殼(去蒂膜,米醋炒)1兩,川烏(炮,去皮臍)5錢,黃連(去須)5錢,南木香5錢,北赤石脂5錢,枯礬5錢,肉豆蔻(火煨)5錢,乾薑5錢,白茯苓(去皮)5錢。 主治: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裏急後重緊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