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固腸丸

DA DAO GU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5%
腎經 15%
大腸經 14%
胃經 11%
心經 10%
肺經 7%
膀胱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道固腸丸中包含陽起石,主要基於其固澀止瀉的功效。陽起石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痛、生津止渴的功效。

其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次數,並緩解腹痛症狀。此外,陽起石還能生津止渴,緩解因腹瀉導致的口乾舌燥症狀,對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大道固腸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及腸道不適。在其組成中,硫磺的加入似乎引人注目,這是因為硫磺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它被認為具有溫暖腸胃、驅寒除濕的功效。在現代醫學中,硫磺的抗菌和消炎特性也得到了認可,這使其在治療腸道疾病時相當有效。

在道教和中醫的傳統中,硫磺被視為一種特別的藥材,能夠清理體內的毒素和寒氣,從而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此方劑的整體設計旨在從根本上改善腸道的環境,使之不易受到外邪的侵擾。硫磺的存在,與其他藥材結合,形成了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療效。因此,硫磺在大道固腸丸中的使用不僅是為了配方的均衡,更是針對治療效果的精準考量。

大道固腸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止遺的功效。對於脾虛泄瀉、腎虛滑精等症狀,能有效地收斂腸道,固澀止瀉,減少腸道蠕動,改善腹瀉症狀。
  2. 止血安胎: 赤石脂還具有止血安胎的作用。對於妊娠期間胎動不安、陰道出血等症狀,赤石脂能收斂止血,安定胎兒,保障母子安全。

因此,大道固腸丸中加入赤石脂,不僅可以有效地治療腸胃不適,更能輔助止血安胎,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大道固腸丸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其能固澀腸胃,減少腸道蠕動,進而止瀉止痢。
  2. 清熱解毒:白礬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或暑熱引起的腹瀉、痢疾,有輔助治療作用。

白礬在方劑中使用需謹慎,劑量不宜過大,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大道固腸丸中添加肉荳蔻,主要基於其兩大作用:

  1. 溫中止痛: 肉荳蔻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久瀉不止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澀腸止瀉: 肉荳蔻味辛,具有一定收斂固澀作用,能固護腸胃,減少腸道蠕動,有助於止瀉。

因此,大道固腸丸中加入肉荳蔻,旨在溫中散寒、澀腸止瀉,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寒、久瀉不止的功效。

大道固腸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止瀉止汗的功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止瀉止汗,並可起到安神定志的功效。大道固腸丸主治脾虛氣弱、腸滑不固所致的泄瀉、脫肛、遺精等症,而龍骨的收斂固澀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汗,同時也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大道固腸丸為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腸胃虛寒、腹瀉久痢之症。方中烏頭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性大熱,味辛、苦,歸心、腎、脾經,具有強烈的溫里散寒、止痛功效。因腸胃虛寒者常見腹痛、冷感,烏頭能迅速緩解此類症狀,並通過其溫陽散寒特性,增強脾胃功能,固腸止瀉,對寒濕下注引起的腹瀉尤其適用。然而,烏頭含有劇毒成分烏頭鹼,需經炮製減毒後使用,且用量須極為謹慎,以免中毒。在大道固腸丸中,烏頭與其他溫補、收斂藥材相配伍,共同達到溫陽固腸、止瀉療痢的效果,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大道固腸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乾薑還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消化功能,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在大道固腸丸中加入乾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固腸止瀉的作用,提高方劑的療效。

大道固腸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固腸止瀉: 木香除了行氣止痛,還能燥濕止瀉,固護腸胃。對於脾虛濕盛、腸滑不固引起的腹瀉,木香可以健脾燥濕,固澀腸道,起到止瀉的作用。

因此,大道固腸丸中加入木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發揮行氣止痛、固腸止瀉的功效,治療因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脾虛濕盛等原因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大道固腸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助消化,且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有良好療效。大道固腸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腸滑泄瀉,砂仁的溫脾止瀉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
  2. 理氣化濕: 砂仁亦具理氣化濕之功。對於因濕邪困脾,導致腹痛、腹瀉者,砂仁可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困之症,進而緩解腹瀉。

因此,大道固腸丸加入砂仁,不僅有助於溫脾止瀉,亦能理氣化濕,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腸滑泄瀉等症。

主治功效


大道固腸丸主治功效分析

《大道固腸丸》 乃出自《御藥院方》之古方,其組成藥材皆為溫陽健脾、澀腸止瀉之品,故其主治功效,亦緊扣 「腸虛滑泄,水穀直下」 之病機。

主治病症分析:

  • 腸虛滑泄,水穀直下,完穀不化: 此乃本方之核心主治。所謂「腸虛」,指腸道功能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穀,以致於大便滑脫不止;「水穀直下」,指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吸收,即直接排出,表現為腹瀉。「完穀不化」,則指大便中可見未消化之食物殘渣。此三者皆指明本方主要針對腸道功能失常,導致消化不良、吸收障礙而引起的泄瀉。
  • 久寒積冷: 此乃致病之因。腸道虛弱,常因久寒侵襲,或脾陽不足而生內寒。寒邪凝滯,阻礙腸道氣機,加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故見泄瀉。
  • 心腹脹滿,不思飲食: 由於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司,氣機鬱滯,故可見心腹脹滿;而脾胃受寒,功能下降,則會導致食慾不振,不思飲食。
  • 怠惰嗜臥,睏倦少力: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導致身體倦怠乏力,精神不振,故見怠惰嗜臥,睏倦少力之症狀。
  • 白帶,脈候沉微: 本方亦能治療白帶過多,其病機多為脾虛濕盛,帶脈失約,故治以溫陽健脾,燥濕固帶。脈候沉微,則提示體內陽氣虛衰之象。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藥物組成多為溫熱之品,旨在溫補脾腎陽氣,恢復腸道功能,止瀉固脫。

  • 陽起石、硫磺、烏頭: 此三藥皆為溫腎壯陽之峻品,能溫補腎陽,填精益髓,增強機體陽氣,以化解寒邪,改善腸道虛寒之證。
  • 乾薑: 溫中散寒,健胃消食,助脾陽運化,化解脾胃之寒邪,加強消化吸收能力。
  • 肉荳蔻、砂仁: 溫暖脾胃,行氣止瀉,促進脾胃氣機之正常運行,使水穀得以正常消化吸收,減輕腹脹泄瀉之症。
  • 木香: 行氣止痛,調和脾胃,促進脾胃氣機暢通,可緩解因氣滯而引起的腹脹腹痛。
  • 赤石脂、白礬、龍骨: 此三藥皆有收澀固脫之功。赤石脂能收斂止瀉,固腸止血;白礬能燥濕止瀉;龍骨能鎮驚安神,固腸止瀉。三藥合用,能加強固澀之功,以止泄瀉。

綜觀全方,以溫陽為本,兼顧理氣,收澀為輔,使脾腎陽氣得以恢復,腸道功能得以正常運轉,氣機得以疏通,寒邪得以驅散,濕邪得以燥化,故能有效治療腸虛滑泄,水穀直下等證。此方藥物雖多為溫熱,但配伍精當,能補能澀,溫而不燥,實為治療脾腎陽虛之泄瀉良方。

傳統服藥法


陽起石(燒1日)1兩,硫黃(水飛)1兩,赤石脂(燒通紅)1兩,白礬(枯過)1兩,肉豆蔻(醋面裹,燒熟為度)1兩,白龍骨2兩半,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半,乾薑(炮)1兩半,木香半兩,縮砂仁半兩。
上為細末,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道固腸丸具有固腸止瀉、溫中散寒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道固腸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七。 組成:陽起石(燒1日)1兩,硫黃(水飛)1兩,赤石脂(燒通紅)1兩,白礬(枯過)1兩,肉豆蔻(醋面裹,燒熟爲度)1兩,白龍骨2兩半,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半,乾薑(炮)1兩半,木香半兩,縮砂仁半兩。 主治:腸虛滑泄,水谷直下,完谷不化,久寒積冷,心腹脹滿,不思飲食,怠墮嗜卧。困倦少力;又治白帶,脈候沉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