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豆附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降逆: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中和胃的效果。
- 固澀止瀉: 肉荳蔻還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緩解腹瀉、止瀉。在豆附丸中,肉荳蔻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以起到固澀止瀉、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腹瀉的作用。
豆附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因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附子性溫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回陽救逆。
方中以附子配伍豆豉,一溫一涼,相輔相成。附子溫陽散寒,豆豉清熱解毒,共同達到溫陽散寒,解毒止痛的效果。此方多用於陽虛寒盛,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畏寒等症。
豆附丸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豆附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而高良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
二、調和藥性: 豆附丸中含有多味藥材,有些藥性偏寒,加入高良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造成寒凝氣滯,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豆附丸方中包含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澀: 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豆附丸以附子、白術等溫陽健脾藥為主,治脾腎陽虛、脾虛泄瀉,訶子可收斂腸道,防止藥物溫陽過度而致燥熱傷津。
- 清熱解毒: 訶子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附子、白術溫陽化濕之功,避免藥物單純溫陽而致毒邪內伏。
因此,豆附丸中加入訶子,既可收斂固澀,防止藥物溫陽過度,又能清熱解毒,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為和緩有效。
豆附丸方中加入乾薑,是基於其辛溫燥烈的特性,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等症狀。
- 助陽化氣:乾薑能助陽化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豆附丸主治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乾薑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豆附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疾病,如腹瀉和脹氣等。其組成中包含赤石脂,這是一種具有特殊藥效的中藥材。赤石脂的性質為溫和,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有效地減少腸道的過度活動,從而緩解腹瀉症狀。此外,赤石脂還有止血和保護腸道黏膜的效果,能夠促進腸道的健康,幫助修復因腹瀉引起的黏膜損傷。這使得豆附丸在治療腸胃不適時,不僅能控制症狀,還能調理腸道功能,達到根本改善的療效。在多方位的作用下,赤石脂的加入使得豆附丸的功能更加全面,有效地適應了現代人對於中藥復方的需求,展示了中醫藥在臨牀應用中的智慧。其配伍的合理性,使得患者在使用豆附丸時,不僅能得到即時的緩解,還能享受到長期的健康益處。
豆附丸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豆蔻與附子等多種草藥,其中還特別加入了陽起石。陽起石是一種具有溫腎壯陽作用的礦物質,性味甘溫,歸腎經,主要功效為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在豆附丸的配方中加入陽起石,主要是為了增強此方劑溫補腎陽的能力,適用於治療因腎陽不足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如腰膝酸軟、肢冷畏寒、性功能減退等。由於陽起石能夠有效提升人體的陽氣,因此對於改善由腎陽虛弱引發的各種問題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總體而言,陽起石在此方中的應用,強化了整個方劑溫腎壯陽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腎陽虛弱相關病症的有效選擇。
豆附丸中添加龍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的功效。豆附丸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龍骨能起到鎮定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 固本止汗: 豆附丸還用於治療盜汗、自汗等症狀,龍骨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汗液分泌,防止汗液過多流失。
豆附丸中加入白礬,主要考量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燥濕止癢的功效,可針對脾胃虛寒、泄瀉不止,或濕疹、瘙癢等症狀。豆附丸中含有附子、白豆蔻等溫熱藥物,可溫中散寒,而白礬則可收斂脾胃,防止藥力過於溫燥,避免損傷脾胃。此外,白礬亦可減少藥物的滑膩性,使其更易於附著腸胃,提高藥效。
豆附丸中包含茯苓,其原因主要在於: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豆附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水腫腹脹等症,茯苓可幫助健脾益氣,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療效。
- 利水滲濕:豆附丸中多以利水滲濕為主要功效,茯苓本身亦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將體內濕邪排出,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豆附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陽化氣: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作用。豆附丸主治脾腎陽虛,寒濕凝滯,可見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腹痛泄瀉等症狀。桂枝的加入可以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濕,促進陽氣流通,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豆附丸中以附子為君藥,溫陽之力較強,但容易出現燥熱之弊。桂枝性溫而不燥,能與附子相配,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使溫陽作用更加溫和,不易傷陰耗氣,同時也增強了藥物的整體療效。
豆附丸方中含細辛,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溫經散寒,祛除寒邪: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配合,可溫補脾腎陽氣,散寒止痛,改善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
二、助藥力,增強療效:細辛味辛,能開通經絡,促進其他藥物深入病所,增強藥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豆豉、附子等配合,可增強溫經散寒、化濕止痛的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寒濕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豆附丸」
豆附丸,方劑主治功效為長期虛弱,寒氣從下焦侵犯,腹瀉不止,腸道失去約束,晝夜不停,完全不能進食;所有虛寒引起的腹瀉、疲倦、無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陽起石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豆附丸」的主要成分是肉荳蔻、附子、高良薑、訶子、乾薑、赤石脂、陽起石、龍骨、白礬、茯苓、桂枝、細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壯陽、止血、清熱解毒、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分,附子1分(炮)。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飯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豆附丸, 出處:《醫方大成》引《幼幼方》(見《醫方類聚》卷二四四)。 組成:肉豆蔻1分,附子1分(炮)。 主治:小兒搐搦,吐瀉。
豆附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良薑(銼,炒)2兩,訶子(面裹煨)2兩,乾薑(炮)2兩,赤石脂(火煅)2兩,陽起石(火煅)2兩,龍骨(生用)2兩,白礬(枯)2兩,白茯苓(去皮)1兩,桂心(不見火)1兩,細辛(洗)1兩。 主治:久虛下寒,泄瀉不止,腸滑不禁,日夜無度,全不進食;一切虛寒泄瀉睏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