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茶煎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茶煎湯常用於寒邪入侵引起的感冒、腹痛、嘔吐等症,生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寒症。
- 解表發汗: 生薑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起到解表發汗的作用。茶煎湯中加入生薑,有助於促進汗液排出,加速體內寒邪的排解,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茶煎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專治「赤痢」與「白痢」,為中醫痢疾的兩大分類:
- 赤痢:下痢膿血、色紅,多因濕熱蘊結大腸,熱迫血絡,證見腹痛、裡急後重。中醫認為「熱勝於濕」。
- 白痢:下痢黏液、色白,多因寒濕客於腸腑,氣滯夾濕,證見腹痛、排便白凍。中醫認為「濕勝於寒」。
組成與治療原理:
茶煎湯僅用細茶(綠茶類)與生薑兩味,通過藥量比例調整(赤痢茶多薑少,白痢薑多茶少),體現「寒熱配伍」與「藥隨證變」的中醫思維:
細茶(綠茶)特性:
- 性涼微苦,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痢。《本草綱目》載其「除煩渴,化痰消食,下氣清神」,適用於濕熱型痢疾(赤痢)。其鞣酸成分可收斀腸道,緩解瀉痢。
生薑特性:
- 性溫辛散,能溫中散寒、化濕止嘔。《藥性論》言其「去痰下氣,除壯熱,治轉筋心滿」,適用於寒濕型痢疾(白痢)。其辛辣成分可促進循環,驅散腸道寒邪。
方劑邏輯推理:
赤痢(熱重):
- 細茶4錢(主):清熱解毒,抑制腸道濕熱;
- 生薑2錢(輔):反佐茶的寒涼,防過傷脾胃,兼行氣止痛。
- 機理:以涼制熱,佐辛散以防涼遏。
白痢(寒重):
- 生薑4錢(主):溫中化濕,散腸道寒滯;
- 細茶2錢(輔):反佐生薑之溫,防過燥助熱,兼輕清濕濁。
- 機理:以溫化寒,佐苦降以防溫滯。
整體治療思想:
此方體現「寒熱並調」的辯證核心,依據痢疾寒熱偏勝,動態調整兩藥比例,既能針對病性(熱或寒),又通過配伍相互制約,達到「清熱不助寒,散寒不助熱」的平衡效果,符合中醫「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細茶、生薑。
治赤痢,細茶4錢,生薑2錢;治白痢,細茶2錢,生薑4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茶煎湯, 出處:《方症會要》卷二。 組成:細茶、生薑。 主治:赤痢,白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