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樗白皮散方中加入大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樗白皮性寒,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之效,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大米性平,味甘,能補脾益胃,與樗白皮配伍,能緩和其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
- 保護胃黏膜: 大米富含澱粉,能吸附部分藥物,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避免藥物直接接觸胃壁,起到保護作用。
因此,大米在樗白皮散中不僅能緩解藥性,還能保護脾胃,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樗白皮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散寒、消腫止痛之功效。配合樗白皮、地榆等藥材,能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因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起到協同作用。
- 引藥入肺:蔥白具有通鼻竅、宣肺氣的作用,可引導藥力直達肺部,加強藥效,使藥物更容易作用於肺經,並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樗白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毒性:樗白皮本身性寒,具有一定毒性,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樗白皮的寒性和毒性,使藥性更溫和,避免過於刺激腸胃。
- 調和藥性: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使其他藥材的功效得到更好的發揮,避免藥性相剋,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樗白皮散中起着解毒和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方更安全有效。
樗白皮散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樗白皮散主治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淡豆豉可輔助清熱解毒,並利濕消腫,促進瘡瘍癒合。
- 解表透疹:淡豆豉具有解表透疹之效,可促進疹子的發散,使毒邪外泄,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疹子。樗白皮散中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皮膚病,並預防疹子的發展。
主治功效
樗白皮散是由大米、蔥白、甘草、淡豆豉四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健脾益氣、益精補脾等功效。主治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的腹瀉。
1. 大米
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泄瀉便溏、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頻數、口渴、貧血、水腫等症狀。
2. 蔥白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可保持胎兒健康。
3.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4. 淡豆豉
性味苦、辛,歸肺、大腸經。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淡豆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症狀。
總之,樗白皮散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健脾益氣、益精補脾等功效,是治療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的腹瀉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蔥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
上用水1升,煮取半升,頓服。小兒量大小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如有需要,應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樗白皮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三。 組成: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澱、椒豉。 主治:久痢。
樗白皮散,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蔥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 主治:下痢,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