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湯方劑中包含荊芥,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其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消腫止痛之效。方劑中以荊芥為主藥,旨在發揮其解表散風之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發熱惡寒、咽喉腫痛等症狀。此外,荊芥還有疏風通絡、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風寒所致的肢體痠痛、關節腫脹等症狀。
因此,荊芥湯方劑中加入荊芥,是根據其藥性與功效,以及對症治療的原則,旨在發揮其解表散風、透疹止癢、消腫止痛等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荊芥湯:中醫中藥調理方案
荊芥湯是由荊芥組成,其性質微溫、味道辛辣,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荊芥的藥理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荊芥含有的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過敏的作用;水提物具有抗炎、鎮痛和降血壓的作用;總皁苷具有抗炎、保肝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荊芥湯的主治功效
荊芥湯主要用於治療白痢、血痢和婦人血崩。
白痢:白色大便,通常伴有腹瀉和腹痛,多由寒邪侵襲腸胃引起。荊芥湯中的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以溫暖腸胃,驅散寒邪;此外,荊芥湯中的荊芥還可以止瀉止痛,緩解腹瀉和腹痛的症狀。
血痢:含有血的大便,通常伴有腹瀉和腹痛,多由濕熱之邪侵襲腸胃引起。荊芥湯中的荊芥具有祛風除濕、止癢止血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殺菌消炎;此外,荊芥湯中的荊芥還可以止瀉止痛,緩解腹瀉和腹痛的症狀。
婦人血崩:女性在分娩期間或之後過度出血,多由氣虛或血瘀引起。荊芥湯中的荊芥具有活絡止痛的功效,可以行氣活血,緩解氣滯血瘀的症狀;此外,荊芥湯中的荊芥還可以斂瘡止血,止住出血。
荊芥湯的用法用量
荊芥湯的用法用量如下:
- 內服:荊芥湯可用於內服,每次服用10-15克,每日服用1-2次。
- 外用:荊芥湯可用於外用,將荊芥湯煎煮濃縮後,外敷患處。
荊芥湯的禁忌
荊芥湯的禁忌如下:
- 陰虛火旺者慎用:荊芥湯性溫,陰虛火旺者服用後可能加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 孕婦慎用:荊芥湯中的荊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服用後可能引起流產。
總結
荊芥湯是中醫中藥調理方案之一,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荊芥湯主要用於治療白痢、血痢和婦人血崩,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1兩, 荊芥穗1兩, 牛蒡子1兩, 甘草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 組成:荊芥、獨活、防風各等分。 主治:産後中風不省。
荊芥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荊芥8分,麻黃8分,桂枝。 主治:風疹,惡寒發熱者。
荊芥湯,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荊芥、楮樹皮各等分。 主治:白痢、血痢,或婦人血崩。
荊芥湯,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薄荷葉1兩,荊芥穗1兩,牛蒡子1兩,甘草1兩。 主治:小兒瘙癢成癮疹者。
荊芥湯,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荊芥(濃煎,絞汁)半升。 主治:産後血虛,風邪入中,牙關緊急,手足瘈瘲,項強目直視,脈緊大者。
荊芥湯, 出處:《普濟方》卷十五引《聖惠》。 組成:荊芥穗1錢,牡丹皮(去心)1錢,川芎1錢,蔓荊子1錢,柴胡(去毛)1錢,羌活1錢,鱉甲(醋炙)1錢,天靈蓋(酥炙,炒黑色)1錢,沉香1錢,甘草1錢,當歸1錢,連翹子半兩,秦艽3铢。 主治:一切男子肝臟壅熱,血氣皆滯,有所勞傷,肝家自感風勞之氣,筋脈羸弱,目視昏暗,欲睡還覺,常多瞋怒,頭旋目暈,面色青,渾身痿瘁,口中多涎,小便黃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