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地黃湯
JING JIE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方出《聖惠》卷三十七,名見《金匱翼》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50%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地黃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涼血: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荊芥,旨在疏散外感風熱,並兼顧清熱涼血,治療因風熱邪毒入侵而導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皮膚疹癢等症狀。
- 配合地黃,增強清熱涼血之力: 地黃性寒,具有滋陰潤燥、清熱涼血的功效。與荊芥搭配使用,可以相輔相成,增強清熱涼血之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荊芥地黃湯:
荊芥地黃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由荊芥、地黃、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丹皮、赤芍、甘草等藥材組成。
藥材組成:
- **荊芥:**味辛、性微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益精補腎、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養陰清熱、益精補腎、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白芍:**味酸、性寒,具有養血和營、柔肝止痛、清熱涼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肝鬱氣滯、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等症狀。
-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通經活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頭痛、牙痛、胸痺等症狀。
- **丹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妄行、紫癜、瘀血、腫痛等症狀。
- **赤芍:**味苦、性涼,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阻、腹痛等症狀。
-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咽喉腫痛、咳嗽、咳喘等症狀。
主治功效:
荊芥地黃湯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嘔血、風熱入絡、血溢絡外、吐血、乍寒乍熱、咳嗽口乾、煩躁者等症狀。
總結:
荊芥地黃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荊芥、地黃、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丹皮、赤芍、甘草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嘔血、風熱入絡、血溢絡外、吐血、乍寒乍熱、咳嗽口乾、煩躁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荊芥。
上為細末。
每服2錢,以生地黃汁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地黃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荊芥。 主治:嘔血,風熱入絡,血溢絡外,吐血,乍寒乍熱,咳嗽口乾,煩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