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石榴皮散

SUAN SHI LIU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3%
心經 15%
大腸經 15%
腎經 7%
肝經 7%
胃經 7%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酸石榴皮散中包含石榴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石榴皮性澀味酸,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其富含鞣酸,能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腸液分泌,有效緩解腹瀉、痢疾等症狀。
  2. 殺蟲止癢:石榴皮也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癢作用。其含有生物鹼等成分,能抑制寄生蟲生長,並可消炎止癢,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

因此,酸石榴皮散中加入石榴皮,可發揮其收斂止瀉和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起到良好的作用。

酸石榴皮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石榴皮性寒,可清熱解毒,但容易傷脾胃。加入陳皮可中和石榴皮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有助於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2. 行氣止痛: 酸石榴皮散常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痛、痢疾等症。陳皮入脾肺經,能行氣止痛,配合石榴皮清熱解毒之效,能更好地緩解腹痛,促進病症痊癒。

酸石榴皮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酸石榴皮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入脾經,有健脾和胃、緩解藥性過於寒涼之功效,可避免酸石榴皮過度寒涼對胃腸的刺激。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諸藥,與酸石榴皮同用,能增強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總之,甘草在酸石榴皮散方劑中起著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功效更顯著。

酸石榴皮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藥性: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酸石榴皮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止血止痛之效。二者配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可緩解酸石榴皮的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又能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滋潤血脈,促進藥物吸收: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以滋潤血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酸石榴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腸胃疾病。其組成中含有的罌粟殼,主要取其收斂止瀉之效。根據中醫理論,罌粟殼味酸、性平,入心、肺、大腸經,能固澀精氣,收斂止瀉,適宜於久瀉不止或虛脫之症。其內含的生物鹼如嗎啡、可待因等,具有顯著的鎮痛和止瀉效果,但因其具一定成癮性和副作用,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醫師指導下應用。酸石榴皮散結合其他成分,如酸石榴皮之酸澀收斂,共奏調理腸胃、固澀止瀉之功,適合於脾腎虛弱、滑脫不禁之患者。然而,現代臨床應用應慎思,避免罌粟殼濫用帶來的潛在風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酸石榴皮散」

組成:

  • 石榴皮:具有收斂止瀉、健脾益氣、固澀止血、生津止渴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 罌粟殼:具有止瀉、鎮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腹瀉,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

藥理作用:

  • 石榴皮中的鞣質具有收斂止瀉作用,可抑制腸道蠕動,減少水分分泌,從而止瀉。
  • 陳皮中的揮發油具有理氣行氣作用,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緩解腹瀉。
  •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清熱解毒、抗炎作用,可緩解腸道炎症,止瀉。
  • 當歸中的當歸素具有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道修復,止瀉。
  • 罌粟殼中的嗎啡具有止瀉、鎮痛作用,可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並緩解腹痛。

臨牀應用:

  • 酸石榴皮散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尤其是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的腹瀉。
  • 酸石榴皮散也可以用於治療痢疾、腸炎等腸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瀉。

用法用量:

  • 酸石榴皮散一般一次服用 6-9 克,一日 3 次。
  • 酸石榴皮散也可以用於外敷,將藥粉撒在患處,每日 1-2 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酸石榴皮散。
  • 酸石榴皮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便祕。

總結:

中藥方劑「酸石榴皮散」具有止瀉、收斂、健脾、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尤其是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的腹瀉。酸石榴皮散的組成包括石榴皮、陳皮、甘草、當歸和罌粟殼,這些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止瀉的效果。酸石榴皮散一般一次服用 6-9 克,一日 3 次,也可以用於外敷。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酸石榴皮散,酸石榴皮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便祕。

傳統服藥法


酸石榴皮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2分(銼,微炒)。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粥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後出現腹脹、便秘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酸石榴皮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酸石榴皮1兩(銼碎,炒令微焦),硫黃1分。 主治:小兒冷痢,百藥不效。

酸石榴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酸石榴皮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當歸2分(銼,微炒)。 主治:血痢久不止。

酸石榴皮散,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石榴皮半兩,陳皮半兩,甘草半兩,川當歸半兩,罂粟殼(去蒂萼瓤)半兩。 主治:下痢,諸藥不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