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散

QI B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五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8%
胃經 8%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散方劑中包含五味子,主要源於其 收斂固澀 的功效。

五味子性酸、甘,入肺、腎經,具有 斂肺止咳、滋腎固精 的作用。其收斂之性,能 收斂肺氣,止咳平喘,對於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五味子也能 固澀腎精,止遺尿、滑精,對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也有改善效果。

因此,七寶散中加入五味子,不僅可以 增強整體收斂固澀的效果,更能 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最佳效果。

七寶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健脾、安神止痛的用途。在其組成中,罌粟殼的使用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罌粟殼含有多種生物鹼,尤其是成分如罌粟鹼和嗎啡,具有鎮靜和止痛的效果,能夠有效舒緩因腎虛而造成的疼痛和不適。同時,罌粟殼的性味偏寒,能平衡體內的熱邪,促進氣血的流通。

此外,罌粟殼還能增強其它藥材的療效,使整體方劑更具協同作用。藥材間的搭配講究寒熱平衡和補瀉相宜,罌粟殼在此方中的加入,既可以安神,又可促進睡眠質量,對於處於壓力和焦慮狀態的人尤其有效。然而,由於罌粟殼含有鎮痛成分,其使用需謹慎,避免上癮或其他副作用。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應用,方可發揮七寶散的最大療效。

七寶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七寶散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陳皮的加入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作用,幫助消化吸收,緩解脹痛。

2. 和中降逆: 陳皮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七寶散中常加入一些具有升散作用的藥物,例如香附、白蔻等,陳皮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升降,防止藥物過於上行,導致頭暈目眩等副作用。

七寶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七寶散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蒼朮、白朮、陳皮等,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物燥烈傷脾。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補中益氣,並能緩解藥物苦燥之味,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間接提升藥物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增強整體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寶散」

「七寶散」是一款中藥方劑,由五味子、罌粟殼、陳皮、甘草四味藥材組成,主治各種咳嗽。

組成介紹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罌粟殼性涼、味苦,具有鎮咳、止瀉、止痢、止痛、安神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七寶散」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各種咳嗽。

臨牀應用

「七寶散」常用於治療各種咳嗽,包括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咳、痰熱咳嗽、久咳不癒等。

用法用量

「七寶散」通常以湯劑或散劑服用,每日1-2次,飯前服用。

注意事項

  • 「七寶散」含有罌粟殼,具有鎮咳作用,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七寶散」不適合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服用。
  • 「七寶散」不適合兒童服用。

總結

「七寶散」是一款中藥方劑,由五味子、罌粟殼、陳皮、甘草四味藥材組成,主治各種咳嗽。

傳統服藥法


紫蘇(去老梗)3兩,淨香附3兩,陳皮(去白)1兩半,甘草1兩半,桔梗2兩半(銼,炒),川芎1兩,白芷1兩。咳嗽,加制半夏;口腥氣,加鹽少許;調理諸疾,加棗子。
嚼碎裂。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煎7分,不拘時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氣喘肺結核扁桃腺炎霍亂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乳房腺體瘤白喉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肺癌妄想狀態急性會厭炎咽喉痛口臭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散,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北五味子、罂粟殼(去頂蒂瓤)、陳皮、甘草各等分。 主治:諸般咳嗽。

七寶散, 出處:《理瀹》。 組成:山豆根、牙消、膽礬、白礬、雞肫皮、辰砂、冰片各等分。 主治:喉閉,喉纏,懸癰下垂。

七寶散, 出處:《綱目拾遺》卷三引仇氏方。 組成:好龍骨、象皮、血竭、人參、三七、乳香、沒藥、降香末各等分。 主治:生肌收口。主治:刀傷。

七寶散, 出處:《産乳備要》。 組成:朱砂(研如粉)、桂心、乾薑(炮)、當歸(切,焙)、川芎、人參、羚羊角灰、茯苓各等分。 主治:勻血和氣,補虛,壓驚悸。主治:初産後驚悸,虛暈。

七寶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紫蘇(去老梗)3兩,淨香附3兩,陳皮(去白)1兩半,甘草1兩半,桔梗2兩半(銼,炒),川芎1兩,白芷1兩。 主治:時氣傷風傷寒,頭昏體熱,咳嗽;及脾胃肺臟不和,口中腥氣異常,或牙縫微有鮮血。

七寶散,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晚蠶沙1升(炒),蛇床子1升(炒),肉桂2兩(去皮),荊芥穗5兩,乾荷葉2兩,藁本5兩(去土),川烏2兩(炮),薏苡仁3兩。 主治:冷水風腳濕氣下注,腳膝生瘡,左癱右瘓,筋脈拘急,腳下隱痛,不得伸屈,不能踏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