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瓊珠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宣肺利水的功效。
桑白皮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在瓊珠散中,桑白皮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消除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緩解咳嗽,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痰液排出。
桑白皮與瓊珠散中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療效,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的目的。
瓊珠散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固澀止瀉: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之效。瓊珠散主治脾虛洩瀉,五味子可固澀腸道,減少水瀉。
- 益氣生津: 五味子同時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津不足,進一步增強腸道功能,有助於緩解腹瀉。
總之,五味子在瓊珠散中扮演著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角色,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瀉效果。
瓊珠散方中含有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等功效。瓊珠散中多為辛溫之品,容易燥烈傷陰,甘草的加入能起到中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傷及正氣。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芩配伍,能增強黃芩清熱解毒之功效;與石膏配伍,能增強石膏清熱瀉火之效。在瓊珠散中,甘草的加入也同樣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瓊珠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可助於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和胃止嘔、健脾開胃的功效。
- 引導藥力: 陳皮氣味芳香,有助於引導藥力下行,並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因此,陳皮在瓊珠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更能促進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整體藥效更加顯著。
瓊珠散中加入粟糠,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吸濕止癢:粟糠性燥,具吸濕止癢功效。方中常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粟糠能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減輕瘙癢感,促進皮膚乾燥,有利於疾病痊癒。
2. 清熱解毒:粟糠味甘,性涼,具清熱解毒功效。方中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積、瘡瘍腫毒等症,粟糠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粟糠在瓊珠散中起到吸濕止癢、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瓊珠散」,又名「瓊林散」,其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咳嗽、哮喘,尤其強調「不問遠近」,意指無論新久咳嗽或哮喘皆適用。以下從方劑組成與配伍邏輯分析其可能作用原理:
一、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粟殼(罌粟殼)
- 用量最大(一斤,醋製),為本方君藥。
- 味酸澀,性平,具有強力止咳、鎮痛、固肺氣之效,適用於久咳不止或氣逆喘促。
- 醋浸增強其收斂之性,緩解刺激性咳嗽與氣道痙攣。
桑白皮
- 性寒瀉肺,能清肺熱、平喘止咳,針對痰熱或肺氣壅塞之咳喘。
- 與粟殼一清一斂,既可瀉肺實,又能防粟殼過於收斂致邪滯。
五味子
- 酸溫收斂,益氣生津、斂肺止咳,協同粟殼固護肺氣,改善久咳氣耗。
陳皮
- 理氣化痰、健脾燥濕,助行氣化痰,防止粟殼、五味子收斂太過而生痰滯。
炙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各藥峻性,兼能補益肺脾,緩解氣道之急。
二、配伍原理與功效推論
- 標本兼治:
- 治標:粟殼直接鎮咳鎮喘,針對劇烈或頑固性咳喘急症。
- 治本:桑白皮清肺熱,五味子補肺氣,陳皮化痰濕,炙甘草調和,共同調理肺臟功能。
- 升降相因:
- 桑白皮瀉肺降氣,五味子收斂肺氣,一降一斂,調節肺氣宣肅失常。
- 剛柔並濟:
- 粟殼、五味子之收斂,佐以陳皮行氣、桑白皮宣瀉,避免閉門留寇。
三、適用證型推敲
本方可能適用於:
- 久咳肺虛:咳嗽日久,肺氣耗散,無明顯外邪者(粟殼、五味子固護)。
- 痰熱夾虛:咳喘痰黃,但伴氣短(桑白皮清熱,陳皮化痰,五味子補益)。
- 哮喘緩解期:非發作劇烈時,用以收斂肺氣,減少氣道敏感。
四、現代潛在應用方向
-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之頑固性咳嗽。
- 過敏性哮喘(輔助調理,緩解黏膜高反應)。
此方以「斂肺止咳」為核心,配伍清瀉、理氣之品,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緩則顧本」的思路,然須辨證明確,避免誤用於外感初起或痰濕壅盛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4兩,五味子2兩,甘草2兩(炙),陳皮2兩,粟殼1斤(去蒂膜,用醋浸3宿,曬乾;再入醋浸,曬乾)。
上為末。
用冷蜜湯調服。
忌煎傅、油膩、酒、咸、酸等物。
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瓊林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瓊珠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七。 組成:桑白皮4兩,五味子2兩,甘草2兩(炙),陳皮2兩,粟殼1斤(去蒂膜,用醋浸3宿,曬乾;再入醋浸,曬乾)。 主治:咳嗽,不問遠近,遠近哮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