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陳甘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和胃: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劑中加入陳皮,可幫助理氣化滯,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胸悶、腹脹等不適,增強藥物療效。
2. 協調藥性: 陳皮味辛,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吸收利用,並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例如,若方劑中含有寒涼藥物,加入陳皮可以減輕其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陳甘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陳甘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質偏寒、偏熱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益氣健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在陳甘散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疼痛、消除炎症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陳甘散]主治「暴吐血」,屬急症出血範疇。古代醫家對暴吐血的認識多與「氣逆血熱」「肝胃火盛」或「驟傷血絡」相關,此證發病急驟,血出如湧,需速止其血而兼調氣機。廣皮(陳皮)理氣健脾,生甘草清熱解毒,兩者相配,一則理氣平逆以防血隨氣上,二則清熱緩急以安血絡,符合「急則治標」的止血思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特性
- 廣皮(陳皮):辛溫芳香,主入脾肺經,能行氣降逆、運脾和胃。氣血相關,氣逆則血亂,陳皮通過調暢氣機,間接穩定血行,尤適於因情緒激動、飲食不節導致的肝胃氣逆吐血。
- 生甘草:甘涼清潤,長於瀉火解毒、緩急和中。其清熱之功可解血分伏熱,甘緩之性可舒緩急迫之症,配合陳皮防止氣火迫血妄行。
配伍邏輯
- 氣血並調:陳皮理氣為主,甘草和中為輔,形成「氣降則血降,熱清則血寧」的協同作用。氣機通暢則血不妄溢,熱勢得減則血絡自固。
- 藥簡力專:僅兩味藥,但陳皮擅解氣分之鬱滯,生甘草善清血分之熱毒,針對暴吐血之病機「氣逆夾熱」直擊要害,體現「少而精」的急救方特色。
給藥方式
- 燒酒調服:燒酒性烈,能行藥勢、速達病所,增強散瘀止血之效。然其性溫,若患者熱極熾盛,需斟酌其用量,以防助熱。
三、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雖簡,然理氣清熱之法可推廣至其他血證初期(如鼻衄、咯血),凡屬「氣逆血熱」之輕症,或可加減活用。若氣虛血脫或陰虛火旺之出血,則非其所宜,需辨證調整。
總結:陳甘散以行氣清熱為核心,通過調和氣血關係止暴血,體現中醫「治血先調氣」的理論智慧。
傳統服藥法
廣皮5錢,生甘草5錢。
上為細末。
每用1錢半,燒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陳甘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廣皮5錢,生甘草5錢。 主治:暴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