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阿膠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阿膠滋陰補血,但單獨使用偏於滋陰,容易造成血虛無力。加入當歸可與阿膠相輔相成,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化瘀,使補血效果更佳。
- 改善氣血循環: 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配合阿膠補血滋陰,可有效改善因氣血不足、血瘀阻滯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
「大阿膠丸」方劑中包含阿膠,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滋陰: 阿膠性甘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可治療血虛、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
- 固本培元: 阿膠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成分,能滋補氣血、強健筋骨、改善體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大阿膠丸方劑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脾止瀉: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之效。阿膠性滋膩,易於寒凝血滯,而草荳蔻可溫脾散寒,促進阿膠的吸收,避免寒凝血滯之弊。
- 行氣化濕:草荳蔻能行氣化濕,疏通經絡,有利於阿膠滋陰補血功效的發揮。阿膠滋陰補血,但過於滋膩,容易阻滯氣機,而草荳蔻的加入可以使氣血流通,避免滋膩之弊。
總之,草荳蔻的加入,既可溫脾止瀉,又能行氣化濕,配合大阿膠補血滋陰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完善。
大阿膠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本培元,止血安神: 龍骨性平味甘,入心、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安神定驚、止血生肌的功效。與阿膠、熟地黃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滋陰補血,固本培元,並能安神定志,治療氣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加強補血功效: 阿膠主治血虛,但單用阿膠補血功效有限,龍骨能起到輔助作用,加強阿膠的補血功效,使補血效果更加顯著。
大阿膠丸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功效,與方劑中阿膠、當歸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藥性相輔相成。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止血,可防止阿膠滋陰生血過於潤滑而致血虛不止。同時,赤石脂亦能固澀止瀉,防止阿膠潤腸通便,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脾胃。因此,加入赤石脂可使方劑更全面、更安全地發揮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大阿膠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阿膠性溫,補血滋陰,容易導致熱證,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滋膩生痰,保持方劑的平衡。
- 抑制血熱:大阿膠丸主要用於血虛、血瘀等症,但若血熱過盛,則不宜單純使用阿膠補血,容易加重熱象。黃連清熱瀉火,可抑制血熱,使阿膠補血而不致生熱,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阿膠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的功效,輔助阿膠滋陰補血的作用。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阿膠滋補血氣,卻容易造成氣滯血瘀的情況,木香能起到疏通氣血,防止瘀滯的作用。
此外,木香還能健脾胃,促進營養吸收,提高阿膠的滋補效果。因此,木香的加入,能使大阿膠丸補而不滯,行氣活血,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阿膠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阿膠滋陰補血,但性偏寒,與乳香配伍,可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阿膠的活血功效,更好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症狀。
2. 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 大阿膠丸常用於治療瘀血所致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乳香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可配合阿膠的補血止血,共同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大阿膠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有兩大原因:
- 固澀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能收斂止血,並能抑制藥物中的膠質成分流失,使阿膠丸更易成型、保存,提升藥效。
- 增強藥效: 白礬性寒,可與阿膠的甘溫之性相配,寒熱相濟,更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作用。同時,白礬可助阿膠滋陰補血,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白礬的使用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其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影響藥效,甚至產生副作用。
主治功效
大阿膠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主治病症
大阿膠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肺虛客熱,咳嗽:
- 症狀包括咳嗽氣急、咽乾口燥、多唾涎沫,或痰中帶血。
- 病機為肺陰不足,虛熱內擾。
- 勞傷肺胃,吐血嘔血:
- 症狀包括吐血、嘔血、肌瘦發熱、減食嗜臥。
- 病機為勞累過度或情緒過激,損傷肺胃,導致血不循經。
- 發熱下痢,腹痛至甚,肛門痛欲絕者:
- 症狀包括發熱、腹瀉、腹痛劇烈、肛門疼痛。
- 病機為濕熱蘊結腸道,氣血阻滯不通。
- 腎虛勞嗽:
- 症狀包括咳嗽、痰壅,與腎虛相關。
- 病機為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灼傷肺絡。
- 血氣虛損,腰腹疼痛:
- 症狀包括腰腹疼痛,與血氣虧虛有關。
- 病機為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臟腑經絡。
- 產後諸虛:
- 用於產後百日之內,具有壯氣益血之效。
- 病機為產後氣血虧虛。
治療原理分析
大阿膠丸的藥物組成包括: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阿膠:滋陰潤燥,止血安胎。
- 草豆蔻:溫中散寒,行氣消食。
- 龍骨:鎮驚安神,收斂固澀。
- 赤石脂:收溼斂瘡,止瀉止血。
- 黃連:清熱解毒,燥溼止痢。
-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白礬:清熱解毒,收溼止癢。
從上述藥物組成和古籍記載的主治病症來看,大阿膠丸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 阿膠滋陰潤肺,配合麥門冬、百部等藥物,可以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
- 黃連清熱解毒,可以清除肺中客熱。
- 補血止血,固澀收斂:
- 當歸、阿膠補血止血,可以治療吐血、嘔血等出血症狀。
- 赤石脂、龍骨收斂固澀,可以止瀉止血,治療下痢、便血等症狀。
- 行氣止痛,溫中散寒:
- 木香、乳香行氣活血,止痛,可以緩解腹痛、肛門疼痛等症狀。
- 草豆蔻溫中散寒,可以治療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
- 益氣養血,扶正固本:
- 古籍中常與人參等補益藥物同用,以增強益氣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氣血虛損、產後諸虛等症狀。
總結
大阿膠丸是一個具有多重功效的方劑,既能滋陰潤肺、清熱止咳,又能補血止血、固澀收斂,還能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其治療範圍涵蓋了肺、胃、腸等多個臟腑的病症,尤其擅長治療與虛熱、出血相關的疾病。根據古籍記載,大阿膠丸常與其他方劑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總結文獻資料
- 主要的適應症為肺虛客熱,咳嗽,吐血,嘔血,發熱下痢,腹痛,腎虛勞嗽,血氣虛損。
- 主要治療原理為滋陰潤肺,清熱止咳,補血止血,固澀收斂,行氣止痛,溫中散寒。
- 常與人參等補益藥物同用,以增強益氣養血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10丸。
每服1丸,空心生薑酒磨下;小兒每1丸分作四次服,薄荷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阿膠丸具有補血止血、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便秘等症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阿膠丸,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當歸半兩,阿膠(炒)半兩,豆蔻(煨)半兩,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大艾半兩,黃連半兩,木香,乳香(别研)5錢,白礬(枯)1分。 主治:發熱下痢,腹痛至甚,肛門痛欲絕者。
大阿膠丸, 出處:《育嬰秘訣》卷三。 組成:阿膠(炒)1兩,熟地黃1兩,白茯苓1兩,五味子1兩,山藥1兩,貝母半兩,百部半兩,柏子仁半兩,破故紙半兩,桂心半兩,杜仲(薑汁炒)半兩,麥門冬(焙乾)半兩,人參3錢,沉香3錢。 主治:肺病兼腎症,咳嗽久不止,吐痰涎水。
大阿膠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二。 組成:阿膠(銼碎,炒)1兩,卷柏(去土)1兩,生地黃1兩,大薊(獨根者,日乾)1兩,乾山藥1兩,五味子1兩,薄荷1兩,柏子仁半兩,人參半兩,遠志半兩,百部半兩,麥門冬半兩,茯苓(去皮)半兩,防風半兩,熟地黃1兩。 主治:咳嗽,並嗽血、唾血。
大阿膠丸, 出處:《簡易方》引《必用方》(見《醫方類聚》卷八十五)。 組成:葶藶2兩(炒),人參(去蘆)1兩,遠志(去心)1兩,防風1兩,白茯苓(去皮)1兩,防已1兩,貝母(炒)1兩,阿膠(炒)1兩,五味子1兩,熟地黃(洗)1兩,杏仁(湯去皮尖)1兩,山藥1兩,丹參半兩,麥門冬半兩,杜仲(去皮,銼,炒令黑)半兩,柏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百部半兩。 主治:肺有熱,或因勞叫怒,肺胃致傷,嗽中有血。積年咳嗽上氣,五心煩躁,不思飲食,心肺留熱。
大阿膠丸, 出處:《局方》卷四。 組成:麥門冬(去心)半兩,丹參半兩,貝母(炒)半兩,防風(去蘆叉頭)半兩,柏子仁半兩,茯神(去木)半兩,杜仲(去粗皮,炒)半兩,百部根半兩,乾山藥1兩,阿膠(炒)1兩,茯苓(去皮)1兩,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遠志(去心)1分,人參1分。 主治:補肺去風。主治:肺虛客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痛,咽乾口燥,渴欲飲冷,多吐涎沫,或有鮮血,肌瘦發熱,減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勞,肺胃致傷,吐血嘔血。
大阿膠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白花蛇(酒浸,取肉)4兩,烏蛇(酒浸,取肉)3兩,虎脛骨(酥炙)3兩,海桐皮3兩,赤箭3兩,麻黃(去根節)2兩半,蟬蛻(去土)2兩半,天南星(酒浸1宿)2兩半,木香2兩半,白僵蠶(炒,去絲嘴)2兩半,半夏(湯洗,生薑汁制)2兩半,附子(炮,去皮臍尖)2兩半,白朮2兩半,全蠍(去毒,糯米炒)2兩,香白芷2兩,川芎2兩,防風(去蘆頭)2兩,獨活(去蘆頭)2兩,羌活(去蘆頭)2兩,當歸(酒洗,焙)2兩,白鮮皮2兩,白附子(炮)2兩,阿膠(蛤粉炒)1兩半,沒藥(别研)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細辛(去土葉)1兩半,人參(去蘆頭)1兩半,犀角屑1兩半,朱砂(别研)1兩半,麝香(别研)1兩半。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並産後中風,及風氣註痛,遊走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