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2)

1. 火症論治

風寒暑濕燥皆外因,惟火多屬內因,經言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注謂火在丹田之下為少火,少火則生氣,是為真火;火離丹田而上為壯火,壯火則食氣,是為邪火。然有實火、虛火、濕火、鬱火、陰火、五臟六腑火、遊行不歸經之火。治實火上焦熱,清心湯加減涼膈散。中焦積熱,渴燥便秘,涼膈散

白話文:

風寒暑濕燥都是外在原因,只有火大多屬於內在原因。經典中有說:「壯火食氣,少火生氣」,註解說:火在丹田以下的部位為少火,少火就會生氣,這是真火;火離開丹田而上升的地方是壯火,壯火就會食氣,這是邪火。但是有實火、虛火、濕火、鬱火、陰火、五臟六腑火、遊行不歸於經絡的火。治療實火上焦有熱,可以用清心湯、加減涼膈散。中焦積熱,口渴、燥熱、便祕,可以用涼膈散。

三焦火盛,狂躁吐衄,黃連解毒湯。陽明潮熱,白虎湯。下焦火,溺血淋閉,立效散。一切血分火熱丹毒,四順清涼飲。治虛火,飲食勞倦,內生虛熱,此傷脾陽也,補中益氣湯。思慮房勞,血虛火亢,此傷腎陰也,六味地黃湯。腎陰虛極,火升躁渴,舌刺脈洪,此虛陽無附也。

白話文:

  1. 三焦火氣旺盛,出現煩躁、吐血等症狀,服用黃連解毒湯。

  2. 陽明經熱盛,服用白虎湯。

  3. 下焦火氣旺盛,出現尿血、淋閉等症狀,服用立效散。

  4. 一切血分火熱引起的丹毒,服用四順清涼飲。

  5. 治療虛火,飲食勞倦,內生虛熱,這是傷及脾陽,服用補中益氣湯。

  6. 思慮過度、房勞過度,血虛火亢,這是傷及腎陰,服用六味地黃湯。

  7. 腎陰虛極,火氣上升,煩躁口渴,舌尖發紅、脈搏洪大,這是虛陽無附。

急用八味丸料煎服。產後陰傷發熱,口渴面紅,為無根之火,獨參湯。治濕火,濕甚生熱,腫脹溺閉,胃苓湯。治鬱火,肌表熱,五心煩,如火燎,及胃虛食冷,遏抑脾陽,升陽散火湯。手心熱如烙,脈沉數,火鬱湯。下部骨蒸,屬血虛,五蒸丸四物湯。血中伏火,加味四物湯

白話文:

  1. 急用八味丸的材料,煎服。

  2. 產後陰傷發熱,口渴面紅,是無根之火,使用獨參湯。

  3. 治療濕熱,濕氣很重產生熱,腫脹小便不通,使用胃苓湯。

  4. 治療鬱火,肌膚發熱,手心、腳心、胸中煩躁,像火燒一樣,以及胃虛吃冷東西,抑制脾陽,使用升陽散火湯。

  5. 手心熱像被烙過一樣,脈搏沉數,使用火鬱湯。

  6. 下半身骨頭蒸熱,屬於血虛,使用五蒸丸、四物湯。

  7. 血中伏火,使用加味四物湯。

風勞骨蒸,秦艽鱉甲散。治陰火,氣從臍下起,大補陰丸坎離既濟丸。氣從足下起入腹,為虛極難治,諸躁狂越,外以附子末津調敷湧泉穴。治五臟火,氣鬱火起於肺,瀉白散清金丸。大怒火起於肝,加味逍遙飲青皮、膽草。醉飽火起於脾,瀉黃散白芍枳殼。怵惕思慮火起於心,導赤散清心蓮子飲

白話文:

風勞骨蒸:用秦艽鱉甲散來治療。

陰火:用大補陰丸、坎離既濟丸來治療,由於氣從臍下開始發作。

氣從足下起入腹:這是虛極難治的證狀,各種躁狂越軌的表現,可以在外用附子末津調敷於湧泉穴。

治五臟火

  • 肺火:用瀉白散、清金丸來治療,由於氣鬱火起於肺。
  • 肝火:用加味逍遙飲加青皮、膽草來治療,由於大怒火起於肝。
  • 脾火:用瀉黃散加白芍、枳殼來治療,由於醉飽火起於脾。
  • 心火:用導赤散、清心蓮子飲來治療,由於怵惕思慮火起於心。

房欲火起於腎,八味丸。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頤腫,清胃散。膽火眩暈口苦,羚羊角、丹皮、山梔、桑葉連翹龍膽草。大腸火便秘不通,通幽湯槐米。小腸火癃閉淋瀝,八正散加減。膀胱火腹痛溺澀,大補丸。三焦火肢熱體倦,上焦山梔,中焦連翹,下焦地骨皮。心包火怔忡不安,麥冬、丹皮、犀角、連翹、菖蒲、燈心。

白話文:

  • 房慾火起於腎:腎臟功能下降,導致性慾低下。

  • 八味丸:治療六腑火,胃火牙痛頤腫。

  • 清胃散:治療胃火牙痛頤腫。

  • 膽火眩暈口苦:膽火旺盛,導致眩暈、口苦。

  • 羚羊角、丹皮、山梔、桑葉、連翹、龍膽草:治療膽火眩暈口苦。

  • 大腸火便祕不通:大腸火旺,導致便祕、不通。

  • 通幽湯加槐米:治療大腸火便祕不通。

  • 小腸火癃閉淋瀝:小腸火旺,導致癃閉、淋瀝。

  • 八正散加減:治療小腸火癃閉淋瀝。

  • 膀胱火腹痛溺澀:膀胱火旺,導致腹痛、溺澀。

  • 大補丸:治療膀胱火腹痛溺澀。

  • 三焦火肢熱體倦:三焦火旺,導致肢體發熱、身體疲倦。

  • 上焦山梔:治療上焦火。

  • 中焦連翹:治療中焦火。

  • 下焦地骨皮:治療下焦火。

  • 心包火怔忡不安:心包火旺,導致怔忡、不安。

  • 麥冬、丹皮、犀角、連翹、菖蒲、燈心:治療心包火怔忡不安。

其遊行之火,或宜散宜清宜降,各隨微甚而調之。諸病屬火者多,《內經》病機屬火五條,其曰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謂邪熱傷神,則昏亂,亢陽傷血,則抽掣。治以清心養肝。地、冬、連、芍之屬。曰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謂熱極反寒,治以透熱安神。梔、連、硃砂之屬。

白話文:

火邪運行,有宜散發的(發散),有宜清熱的(清熱),有宜降火的(瀉火),要根據病情輕重來調整治療方法。中醫認為,屬火的疾病有很多,《內經》中將病機歸屬於火的條文有五條:第一條說“諸熱瞀瘛,皆屬於火”,意思是說,邪熱傷及神志,就會昏亂錯亂,亢陽傷血,就會抽搐。治療方法是清心養肝,可以使用地黃、冬蟲夏草、連翹、芍藥等藥物。第二條說“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意思是說,熱極反寒,治療方法是透熱安神,可以使用梔子、連翹、硃砂等藥物。

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謂龍相上升,治以鎮逆潛陽。青鉛、牡蠣之屬。丹溪云:病人言冷氣自下而上,非真冷也,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龍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自覺冷者,火極似水,積熱之甚也,陽亢陰微,故見此症。曰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謂重陽便秘,治以清鎮通降。

白話文:

所謂各種逆症向上沖冒,都屬於火熱證。是指肝火上升,以鎮逆潛陽法治療。用青鉛、牡蠣一類藥物。丹溪說:病人說有冷氣從下到上侵入,這不是真正的寒冷,而是上昇的氣,從肝臟發出,其中夾雜著肝火,從下往上衝,其熱度很厲害。自覺寒冷,是火氣極盛類似水,積熱到極點了,陽氣亢盛,陰氣微弱,所以出現這種證候。

所謂各種躁狂妄動,都屬於火熱證,是指重陽便祕,以清鎮通降法治療。

牛黃石膏、硝、黃之屬。曰諸病胕腫,痠痛驚駭,皆屬於火。謂熱鬱神擾,一治以升陽,升麻、薏仁、當歸香附之屬。一治以斂鎮。棗仁、茯神龍骨之屬。此其概也。丹溪云:治火症不可驟用寒涼,須兼溫散,火甚,用甘涼以緩之,生甘草兼瀉兼緩。火盛癲狂,人壯氣實者,可用正治,冰水之類飲之。

白話文:

牛黃、石膏、硝石、黃岑等藥物。它們的功效是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腫脹、痠痛、驚嚇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屬於火熱之邪引起的。治療方法一是升陽,可以用升麻、薏仁、當歸、香附等藥物。二是斂鎮,可以用棗仁、茯苓、龍骨等藥物。以上是治療火症的總綱。丹溪說:治療火症不能驟用寒涼藥物,必須兼顧溫散藥物。火勢很盛時,可以用甘涼藥物緩和它,比如生甘草既能瀉火又能緩和火勢。火勢很盛導致癲狂,如果是壯年人,氣血旺盛,可以用正治法,比如飲用冰水之類的藥物。

虛者,用生薑湯。若投冰水,立死。或補陰,令火自降,地黃、白芍之屬。其勞倦內傷為氣虛,火起於脾。宜甘平溫養以退之,參、耆、甘、苓之屬。經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是也。如陰虛躁煩,唾痰如湧,面目俱赤,口渴便秘,外極似火,脈亦洪大,然按之不鼓指,此腎陰虛而陽浮越,非火也,乃假熱症,用承氣白虎湯立斃。當峻補真陰。

白話文:

體虛的人,可以用生薑湯調理。如果給他喝冰水,會立刻死掉。或者可以補陰,讓體內的火氣自然下降,地黃、白芍等藥材可以起到這種作用。由於勞累過度、內傷而導致氣虛,火氣會從脾臟生起。應該用甘平溫養的藥物來退火,參、耆、甘草、茯苓等藥材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經典醫書上說「勞累的人應該溫補」,「受損的人應該溫補」,就是這個道理。比如,陰虛煩躁,唾液痰液像湧出來一樣,臉色通紅,口渴便祕,外觀極像是火氣旺盛,脈搏也洪大,但是按壓脈搏時沒有彈性,這是腎陰虛而陽氣浮越的症狀,不是真正的火氣旺盛,而是假熱症,用承氣白虎湯治療會立刻死亡。應該大力補益真陰。

七味丸料,重加肉桂。水煎冷服,諸症必退。翌日畏寒足冷,真候自現,乃峻補其陽,八味丸料煎服。此脈症變常,不可以常法治也。又產後及大失血後,陰傷發熱,切忌涼劑,即以四物湯滋陰,亦屬不宜,須獨參湯補氣,方見陽生陰長之妙。此宜辨陽虛陰虛,陽虛者,面必赤,無根之火戴於上也。

白話文:

七味丸的材料中,再額外添加肉桂。以水煎煮後待冷服用,各種症狀一定會消退。翌日如果畏寒、足部冰冷,這是真正的徵兆自行顯現,就應該強力補充陽氣,將八味丸的材料煎煮後服用。這種脈象和症狀經常會發生變化,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來治療。另外,產後和大量失血後,陰氣受傷發熱,務必要避免服用涼性的藥劑,即使使用四物湯滋補陰氣,也不太適合,應該單獨服用參湯來補氣,才能看到陽氣增長、陰氣增長的妙用。這需要分清楚是陽虛還是陰虛。陽虛的人,臉一定會發紅,這是沒有根基的虛火浮現在上面。

果屬陽盛,火鬱於內,面必不赤,其口渴者,腎液干,引水自救耳。且口雖渴,舌必滑潤,脈雖數,尺必無力,惟過服涼藥,脈反有力而鼓指。戴復庵曰:服涼藥而脈反數,此火鬱也,宜升宜補,切忌寒涼,犯之必死。

白話文:

如果確實是陽氣過盛,火氣鬱結在體內,臉肯定不會發紅,口渴是因為腎液乾涸,身體自動引水來調解。而且口雖然渴,舌頭一定還是滑潤的,脈搏雖然快,尺脈一定無力,只有過度服用涼藥後,脈搏反而有力而且鼓指。戴復庵說:服用涼藥後脈搏反而加快,這是因為火氣鬱結,應該用升陽補氣的方法治療,一定不要再用寒冷涼爽的藥物,如果違反這個原則,一定會死亡。

經曰:一水不能勝二火,二火,君火、相火也。心為君火,心主藏神屬陽。在天為太陽之火;相火附於肝腎,代君行令屬陰。在天為龍雷之火。心火過亢,可以寒涼正治。如黃連生地黃之屬。如天上太陽火,人感之而傷熱中暍,亦可以涼水苦寒解。若龍蟠於海,雷伏於地,木水中之焰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一味的水不能勝過兩種火。這兩種火分別是君火和相火。心臟就是君火,而心主掌儲藏人的精神,屬於陽性。在天上就相當於太陽之火。相火附在肝腎上,代替君火執行命令,屬於陰性。在天上就相當於龍雷之火。如果心火過於旺盛,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例如黃連、生地黃等。就像天上太陽火,人感受到它時會中暑,也可以用涼水和苦寒的中藥來解暑。如果龍盤踞在海里,雷伏在地裡,這就相當於木中水中的火焰。

秋後則蟄,隨陽而升,得雨益熾,此不可以水滅矣。人身命門相火,龍火也,少陽相火,雷火也。龍雷相附,命火衰,右尺脈弱,治須益火之源,桂附八味丸。與火同氣,據其窟宅而招之。腎水虛,左尺脈弱,須壯水之主,六味丸。與火相配,滋其真陰以潛之,或腎陰弱,相火強,須從其性而伏之,滋腎丸

白話文:

秋天後,昆蟲蟄伏,隨著陽氣而上升。遇到雨水更加猛烈,這時就不能用水來撲滅了。人體命門相火,就是龍火;少陽相火,就是雷火。龍火雷火相互附著,命火衰弱,右尺脈弱,治療需要益火之源,桂附八味丸。與火同氣,據其窟宅而招之。腎水虛,左尺脈弱,須壯水之主,六味丸。與火相配,滋其真陰以潛之,或腎陰弱,相火強,須從其性而伏之,滋腎丸。

腎水虧,龍火升,須從其類而引之,七味丸。火起臍下,衝脈上衝而喘,都氣丸黑錫丹。補而鎮之,不可以水折也。經曰:一水不能勝五火。五火者五志之火,臨於五位,即相火之煽而妄動者也。相火易動,五志激之,變幻莫測,煎灼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故東垣謂火為元氣之賊。古云:神靜則心火自降,欲斷則腎水自升,有以夫。

白話文:

腎臟的陰液虧虛,導致相火的亢盛,治療時應依照這個原理,使用七味丸。火氣從臍下升起,衝脈上衝形成氣喘,應使用都氣丸、黑錫丹。滋陰降火的同時應加強鎮靜安神的治療,不能單純使用滋陰降火的方法。經典醫書上說:一味水氣是不能勝過五種火氣的。五種火氣是指人體的五種精神情緒之火,它們分佈在人的五臟,就像煽動相火的烈火,忽而竄起,難以預料。相火容易被啟動,五種情緒的激動會使相火的功能變幻莫測,煎灼人體的真陰,陰液虧虛就會出現疾病,陰液枯竭就會死亡,所以東垣稱火氣是元氣的敵人。古人說:精神安靜,心火自然降低,慾望斷絕,腎水自然升高,就是這個道理。

凡治五志之火起於五位者:肺火,以黃芩清肺飲加豆豉、杏仁枇杷葉降之,以人參平肺散調之;心火,以瀉心湯泄之,以補心丹養之;脾火,以瀉黃散發之,以補中益氣湯升之;肝火,以左金丸平之,以龍薈丸折之;腎火,治法見上。虛火以人參竹葉湯清之,以保元湯補之;虛火盛而狂亂,以生薑湯從治之;實火,以三黃湯瀉之;痰火,以淡竹茹湯滌之;鬱火,以發郁湯散之。一切壯火狂陽,痰壅心包,內外熱熾,以紫雪平之。

白話文:

對於各種五臟所引發的火熱症狀,以下列出治療方式:

肺火:服用黃芩清肺飲,並加入豆豉、杏仁、枇杷葉來抑制火氣,使用人參平肺散來調治。

心火:服用瀉心湯來瀉火,使用補心丹來滋養心臟。

脾火:服用瀉黃散來發散脾火,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升舉脾氣。

肝火:服用左金丸來平息肝火,使用龍薈丸來抑制肝火。

腎火:治療方法同上。

虛火:服用人參竹葉湯來清火,使用保元湯來補益正氣。

虛火盛而狂亂:服用生薑湯來治療。

實火:服用三黃湯來瀉火。

痰火:服用淡竹茹湯來清除痰火。

鬱火:服用發鬱湯來散發鬱火。

對於一切壯火狂陽、痰壅心包、內外熱熾的症狀,服用紫雪平來治療。

積熱煩躁,咽腫口瘡,以碧雪主之。好餌丹石,藥毒發渴壯熱,千金朴硝煎主之。

白話文:

  • 積熱煩躁,咽腫口瘡:

積聚在體內的熱氣導致煩躁不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

  • 以碧雪主之: 使用碧雪散來治療。碧雪散是由珍珠、硼砂、冰片、甘草等組成的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好餌丹石,藥毒發渴壯熱: 如果經常服用含有丹砂、石膏等礦物藥物的藥物,就會導致藥物中毒,出現口渴、身熱等症狀。

  • 千金朴硝煎主之: 使用千金朴硝煎劑來治療。千金朴硝煎劑是由朴硝、茯苓、甘草等組成的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

東垣曰: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柴胡瀉肝火,黃連佐之。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羚羊角瀉膽火,龍膽草佐之。滑石瀉膀胱火,麥冬、丹皮瀉心包火,連翹、山梔瀉三焦火,地骨皮佐之。石膏、大黃瀉胃火。

白話文:

東垣說:黃連可以瀉心火,黃芩可以瀉肺火,柴胡可以瀉肝火,黃連可以輔佐它。知母可以瀉腎火,木通可以瀉小腸火,黃芩可以瀉大腸火,羚羊角可以瀉膽火,龍膽草可以輔佐它。滑石可以瀉膀胱火,麥冬、丹皮可以瀉心包火,連翹、山梔可以瀉三焦火,地骨皮可以輔佐它。石膏、大黃可以瀉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