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四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針對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四物湯主治血虛,而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生化有源,有助於改善血虛之症。此外,白朮還能燥濕利水,對於因脾虛濕困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面色萎黃等症狀,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加入白朮能增強加味四物湯補血益氣、健脾利濕的功效,使其更全面地治療血虛兼脾虛濕困的患者。
加味四物湯中添加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四物湯補血滋陰,但若患者同時伴有熱證,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小便赤澀等,則需加入黃芩以清熱瀉火,防止滋陰過度,引發痰濕內生,甚至加重病情。
- 抑制血熱妄行: 四物湯補血,但若患者血熱妄行,易導致出血,則需加入黃芩以涼血止血,配合四物湯滋陰補血,達到止血而不傷血之效。
因此,加味四物湯加入黃芩,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涼血止血,使藥效更全面,更適合治療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等症狀。
加味四物湯中加入砂仁,是為了增強其補血調經功效,並改善其寒涼屬性。
砂仁味辛、溫,性溫燥,入脾胃經。其具有溫脾止嘔、理氣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性寒涼,易導致脾胃虛寒,而砂仁溫脾暖胃,可緩解四物湯的寒性,並促進氣血運行,增強其補血效果。
此外,砂仁能理氣止痛,可緩解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所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療效。
在中藥方劑「加味四物湯」中,糯米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糯米性溫味甘,能夠補中益氣、固表止汗,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糯米能夠增強方劑的補中益氣作用,對改善氣虛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加味四物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加味四物湯的組成並非固定不變,會根據不同醫家的經驗和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從古籍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加味四物湯是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不同的藥材以達到特定的治療目的。四物湯的組成包括: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熟地: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加味藥物則多種多樣,例如:
- 丹皮、山梔、柴胡:用於清熱涼血,疏肝解鬱。
- 柳樹根(酒炒):用於勞熱咳嗽。
- 烏藥、元胡、小茴:用於行氣活血,溫經止痛。
- 黨參、桔梗、甘草、麥冬、白芷:用於益氣養陰,通乳。
- 木通、滑石末:用於通乳,兼清熱利濕。
- 鮮藕、紅棗:用於清熱涼血,養血安神。
- 香附、五靈脂:用於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 桃仁、紅花:用於活血化瘀。
- 牛膝、大黃、蘇木、羌活:用於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知母、訶皮、款冬:用於清熱潤肺止咳。
- 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香:用於清熱利濕,活血通淋。
- 龍膽草:用於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 延胡索、砂仁、莪術:用於行氣活血,消積止痛。
- 金銀花、甘草、嫩桑枝、忍冬藤、魚腥草、苦參: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海螵蛸、人中白、冰片:用於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 青黛、黃柏、薄荷: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主治病症與分析
從古籍中記載的加味四物湯的應用,可以總結出其主要治療的病症為血虛血熱,並兼有氣滯、瘀血、濕熱等問題,多見於婦科疾病,以及產後、內傷雜病等。具體病症包括:
胎產疾病:
- 胎氣不固,常小產:加味四物湯可補血養胎,加入白朮、熟地等可健脾益氣,固本安胎。
- 房事過度,觸動胎氣不安:加味四物湯可補血安胎。
- 產後乳汁不通:加味四物湯可補益氣血,加入桔梗、白芷、木通等可通乳。
- 產後惡露不盡,腹痛:加味四物湯可活血化瘀,加入桃仁、紅花、延胡索等可加強止痛效果。
- 產後血虛發熱:加味四物湯可滋陰補血,加入丹皮、山梔等可清虛熱。
- 產後感冒風寒,咳嗽:加味四物湯可調和氣血,加入止咳化痰藥物可治療咳嗽。
- 產後帶下:加味四物湯可調補氣血,加入金鎖匙丹或苓朮菟絲丸可收澀止帶。
月經病:
- 經早(月經先期):加味四物湯可涼血調經,加入丹皮、山梔、柴胡等可清熱涼血,疏肝解鬱。
- 經遲(月經後期):加味四物湯可補血調經,加入溫經散寒藥物可溫通血脈。
- 經行腹痛:加味四物湯可活血止痛,加入香附、五靈脂、桃仁等可加強止痛效果。
- 經閉:加味四物湯可活血通經,加入活血化瘀藥物可破瘀通經。
內傷雜病:
- 勞熱咳嗽:加味四物湯可滋陰潤肺,加入止咳化痰藥物可治療咳嗽。
- 血中伏火,骨蒸:加味四物湯可滋陰清熱,加入丹皮、山梔等可清虛熱。
- 血淋:加味四物湯可涼血止血,加入利尿通淋藥物可治療血淋。
- 熱入血室:加味四物湯可涼血解毒,加入犀角地黃湯可加強清熱涼血效果。
- 燥瘕、血瘕、脂瘕、狐瘕:加味四物湯可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根據不同證型加入相應藥物。
- 陰蝕:加味四物湯可涼血解毒,加入清熱燥濕藥物可治療陰蝕。
- 丹毒:加味四物湯可涼血解毒,加入金銀花、甘草等可加強清熱解毒效果。
治療原理
加味四物湯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理論。
- 補血為主:四物湯本身就是補血的經典方劑,熟地、當歸補血,白芍養血,能夠有效改善血虛的症狀。
- 活血為輔:川芎活血行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瘀的形成。
- 調和氣血:四物湯合用,可以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
- 隨證加減:根據不同的病症,加入不同的藥物,可以增強方劑的針對性,例如:
- 清熱涼血:加入丹皮、山梔、柴胡等,可以清熱涼血,治療血熱引起的病症。
- 疏肝解鬱:加入柴胡、香附等,可以疏肝解鬱,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病症。
- 活血化瘀:加入桃仁、紅花、延胡索等,可以活血化瘀,治療瘀血引起的病症。
- 行氣止痛:加入香附、五靈脂、烏藥等,可以行氣止痛,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溫經散寒:加入小茴等,可以溫經散寒,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病症。
- 益氣養陰:加入黨參、麥冬等,可以益氣養陰,治療氣陰兩虛引起的病症。
- 通乳:加入桔梗、白芷、木通等,可以通乳,治療乳汁不通引起的病症。
- 清熱解毒:加入金銀花、甘草等,可以清熱解毒,治療熱毒引起的病症。
- 收斂止血:加入海螵蛸等,可以收斂止血,治療出血引起的病症。
- 清熱燥濕:加入黃柏等,可以清熱燥濕,治療濕熱引起的病症。
總結
加味四物湯是一個靈活多變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廣泛,主要針對血虛血熱,並兼有氣滯、瘀血、濕熱等問題。通過在四物湯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病症,加入不同的藥物,可以增強方劑的針對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理論,並結合具體病機進行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四物湯加琥珀。
水並加醋1合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適用於胎氣不固、常小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物湯, 出處:《得效》卷十五。 組成:四物湯加人參、茱萸。 主治:婦人經斷後多年,忽然再行,遂成崩漏,腹痛寒熱。
加味四物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三。 組成: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3錢,荊芥(炒)2錢,白朮末2錢。 主治:手足麻裂瘡。
加味四物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引《胎産須知》。 組成:四物湯加炒阿膠、炒黑香附、白朮、黃芩、砂仁、糯米。 主治:胎氣不固,常小産者。
加味四物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1錢,白茯苓2錢,生甘草2錢,金銀花1兩,天花粉2錢,土茯苓1兩。 主治:陰楊梅瘡,色紅,不起不破,作癢者。
加味四物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四引汪石山方。 組成:當歸2錢半,川芎2錢半,芍藥2錢半,地黃2錢半,胡黃連5錢,秦艽5錢,青蒿5錢。 主治:産後蓐勞,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加味四物湯, 出處:《産乳備要》。 組成:當歸1兩,地黃1兩,芍藥1兩,川芎1兩,柴胡半兩,黃芩2錢半。 主治:婦人衝任不調,臍腹疼痛,月事入時不來,及衝任太過,致使陰陽不和,或發寒熱,漸減飲食,欲成勞病;衝任虛損,月水不行,肌膚發熱如瘵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