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胎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孕婦懷孕期間,體質多偏虛,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的情況,導致胎兒不穩。黃芩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以有效化解孕婦體內的濕熱之邪,防止胎動不安,固胎保胎。此外,黃芩還能清肝瀉火,安胎止嘔,有助於緩解孕婦因肝火旺盛引起的妊娠反應,提高妊娠成功率。
固胎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益氣,固攝胎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脾止瀉的功效。懷孕期間,孕婦脾胃虛弱,易導致胎氣不固,出現胎動不安、小腹墜脹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加強脾胃運化,使氣血充足,進而固攝胎氣,安胎保胎。
二、 補氣升陽,扶正祛邪: 白朮還具有補氣升陽的功效,能扶正祛邪,增強孕婦抵抗力,預防外邪侵襲,避免因風邪入侵導致胎兒不安。
固胎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止嘔: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脾胃、助消化、止嘔逆。孕婦常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現象,砂仁可溫和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減輕孕婦不適。
2. 固胎安胎:砂仁有安胎作用,能溫陽氣、調衝任,可固胎防滑胎,穩定胎兒。
因此,固胎散中加入砂仁,可有效改善孕婦的脾胃功能,並起到安胎作用,有利於孕婦及胎兒健康。
固胎散中包含阿膠,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固胎:阿膠性甘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止血固胎的功效。對於孕婦胎氣不固、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症狀,阿膠可滋養血脈,促進胎兒生長,穩固胎位,起到預防流產的作用。
- 調和藥性:固胎散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當歸等,性偏溫熱,而阿膠性平,加入阿膠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熱,更適合孕婦體質。
因此,阿膠在固胎散中是不可或缺的藥材,其補血固胎、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成為穩固胎位、預防流產的關鍵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胎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胎漏下血」,即妊娠期間陰道少量出血,屬中醫「胎動不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其病機多與衝任不固、氣血失調相關,或因血熱擾胎,或因脾虛失攝。固胎散以止血安胎為核心,針對血虛、血熱或脾虛導致之胎元不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條芩(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膽、脾、大腸經,具清熱瀉火、止血安胎之效。
- 針對妊娠血熱或陰虛內熱擾動胎元,黃芩可清熱以固胎,防止熱迫血妄行。
白朮:
- 用量獨重(一兩),性味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強健脾胃以資氣血生化之源,使胎元得養;其「固表」特性亦有助攝血止漏。
阿膠珠:
- 阿膠炒珠後更宜入藥,滋陰補血、止血安胎。
- 直接補益衝任,改善血虛不攝之漏血,兼能潤燥,緩解黃芩、白朮之燥性。
砂仁(炒):
- 雖原方劑量缺失,然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可行氣和胃、醒脾化濕。
- 推測其用於理氣寬中,防止白朮、阿膠滋膩礙胃,同時助脾運化以間接固胎。
艾湯送服:
-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安胎,煎湯調藥可增強溫攝止血之效,與黃芩寒溫並用,調和陰陽。
全方配伍特點
- 清補兼施:黃芩清熱,白朮補脾,阿膠滋血,砂仁調氣,共奏清熱不傷正、補虛不滯邪之效。
- 標本同治:止血治標(阿膠、艾湯),健脾清熱固本(白朮、黃芩),使胎元得固,漏血自止。
- 動靜結合:砂仁之「動」助藥行散,白朮、阿膠之「靜」守中養血,契合妊娠期調理需求。
推論延伸
此方亦可能用於「脾虛濕熱型」胎動不安,因黃芩清濕熱,白朮健脾運濕,砂仁化濕醒脾,符合南方濕熱地區或飲食不節孕婦之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條芩5錢,白朮1兩,砂仁(炒)、阿膠珠3錢。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煎艾湯調下。
方中砂仁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固胎散,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條芩5錢,白朮1兩,砂仁(炒),阿膠珠3錢。 主治:胎漏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