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丸

AN TA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17%
腎經 12%
心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膀胱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安胎丸」:

中藥方劑「安胎丸」具有安胎、止血、補氣、固精、止瀉等功效,主治胎兒在子宮內動個不停,腹部疼痛,陰道出血,胎兒有流產的跡象,或者因為意外跌倒或受傷,導致胎兒流產,或者因為月經週期再次到來,導致胎兒流產,或者因為習慣性流產,導致胎兒無法順利發育到足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益氣生津,安胎。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蓮子:

  • 性味:甘、澀,平。
  • 歸經:脾、腎經。
  • 功效: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

砂仁: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行氣,止瀉,安胎。

山藥: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腎經。
  • 功效:補氣健脾,益氣養陰,固腎澀精,止瀉止痢。

總結:

中藥方劑「安胎丸」具有安胎、止血、補氣、固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妊娠期間出現胎動不安,陰道出血,腹痛等症狀,以及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其組成成分包括白朮、黃芩、蓮子、砂仁、山藥等,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在臨牀中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川續斷4兩,杜仲4兩(炒黑),山藥4兩(炒),當歸4兩,真阿膠4兩(炒),白芍4兩,熟地4兩,砂仁4兩,黃芩4兩(酒炒),甘草4兩,川芎2兩,艾葉2兩,白朮5兩(炒)。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

方劑組成解釋


蓮子具有養心安神、固精止血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痛的功效。山藥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安胎丸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胰臟炎胃腸出血腰痛身體發低熱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胎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 組成:白朮、黃芩、炒曲。 主治:安胎。主治:妊娠4-5月,內熱甚而致常墮不安。

安胎丸,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茯苓4兩,條芩2兩,白朮2兩,香附2兩,益母草2兩,元胡5錢,紅花5錢,沒藥5錢。 主治:妊娠腹痛,腰痠作脹;慣於小産者;甚至見紅將墜者,亦能保足月。

安胎丸, 出處:《廣嗣紀要》卷七。 組成: 安胎丸(《廣嗣紀要》卷七。)出處:《廣嗣紀要》卷七。別名:湖蓮丸組成:蓮肉(去心)2兩,白朮2兩,條芩2兩,砂仁(炒)半兩,山藥5兩。主治:預防堕胎。 。 主治:預防墮胎。

安胎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 組成:人參5錢(去蘆),白朮1兩,甘草3錢,橘皮2錢5分,川芎3錢,當歸1兩,白芍8錢,紫蘇葉1錢5分,黃芩1兩,香附8錢(制),杜仲1兩,續斷6錢,砂仁1錢5分。 主治:益氣安胎。主治:妊娠氣弱,腰酸腹痛,胎動失常。

安胎丸,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 組成:川續斷4兩,杜仲4兩(炒黑),山藥4兩(炒),當歸4兩,真阿膠4兩(炒),白芍4兩,熟地4兩,砂仁4兩,黃芩4兩(酒炒),甘草4兩,川芎2兩,艾葉2兩,白朮5兩(炒)。 主治:胎動不安,腹中作痛,下血胎漏,勢將墮胎,或閃跌誤傷,天癸復來,或慣好小産,不能到期。

安胎丸,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 安胎丸(《葉氏女科》卷二。)出處:《葉氏女科》卷二。組成:生地黃4兩(砂仁末1兩拌酒蒸曬9次),當歸身(酒炒)3兩,白芍(酒炒)3兩,白朮3兩(切片,飯上蒸曬5次,蜜炙),陳皮(去白)2兩,條芩(酒炒)2兩,川續斷(鹽水炒)2兩,杜仲(鹽水炒斷絲)2兩,麥冬(去心)2兩。主治:和中保胎,養血調氣,健脾進食。 。 主治:和中保胎,養血調氣,健脾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