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3)

1. 火症脈候

火脈洪數,虛則浮。《脈經》火性燔烈,抑之則空,故火盛脈浮取洪大,中按軟闊,重按空豁。洪盛滿指,為實火;數大無力,為虛火。惡寒戰慄,脈小匿者,為火鬱。弦細而數,按之益堅,為少火氣衰,而見肝腎真脈,非火使然,乃虛勞劇候。或更虛大疾數,為壯火食氣,耗竭真陰,虛陽飛越之象。

白話文:

火脈洪數,虛則浮。

《脈經》說火性燔烈,壓制它就會空虛,所以火盛脈浮,取洪大,中按軟闊,重按空豁。洪盛滿指,是實火;數大無力,是虛火。惡寒戰慄,脈小匿者,是火鬱。弦細而數,按之益堅,是元氣衰弱,而見肝腎真脈,不是火使然,而是虛勞劇候。或者更虛大疾數,是壯火食氣,耗竭真陰,虛陽飛越的現象。

久病得此,百不一生,惟元氣暴脫,猶可峻補以斂固之,脈洪而重按益實者,有形之濕熱,與火無預。(《張氏醫通》)

白話文:

長期患病而得到這個疾病,一百個中有九十九個都活不下來,只有元氣突然脫離體外,還可以迅速用補藥來收斂固住它,脈搏洪大而用力按壓反而更加有力的人,有明顯的濕熱症狀,與火熱症狀沒有關係。

2. 附方

〔上焦火〕,清心湯,甘草(一錢七分),連翹,山梔,薄荷,黃連,黃芩,大黃(各七分),朴硝(五分),竹葉(七片),白蜜(一匙)

白話文:

上焦火清心湯:

  • 甘草(1.7錢)
  • 連翹(0.7錢)
  • 山梔(0.7錢)
  • 薄荷(0.7錢)
  • 黃連(0.7錢)
  • 黃芩(0.7錢)
  • 大黃(0.7錢)
  • 朴硝(0.5錢)
  • 竹葉(7片)
  • 白蜜(1匙)

以上藥材一起煎煮,服用時加入白蜜。此湯方具有清火、瀉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緩解上焦火症狀,例如心煩、口乾、舌紅、失眠、多夢等。

〔中焦火〕,加減涼膈散,涼膈散見前中風,此加桔梗、竹葉,減大黃、芒硝。

白話文:

【中焦火】,加減涼膈散,涼膈散見前中風,此加桔梗、竹葉,減大黃、芒硝。

如果出現中焦火,可以加減涼膈散。涼膈散的方劑在前文的中風條目中已經介紹過。在這裡,我們需要在涼膈散的基礎上,加上桔梗和竹葉,減少大黃和芒硝的用量。

〔三焦火〕,黃連解毒湯,見前溫。

〔陽明火〕,白虎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中焦火

  • 使用黃連解毒湯,詳見前面溫病條目。

陽明火

  • 使用白虎湯,詳見前面中風條目。

如果出現中焦火,可以酌情加減涼膈散。涼膈散的組成在前面的中風條目中已介紹過。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添加桔梗和竹葉,並減少大黃和芒硝的用量。

〔下焦火〕,立效散,瞿麥(四錢),山梔(二錢),甘草(一錢),薑(一片),燈心(五條)

白話文:

【治療下焦火氣】快速見效藥方:

瞿麥(四錢)

山梔子(二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一片)

燈心草(五條)

〔血分〕,四順清涼飲,蒸大黃,赤芍,歸身,炙草(各一錢二分),薄荷(十葉)

白話文:

〔血分〕,四順清涼飲,隔水蒸大黃、赤芍藥、龜板膠、炙甘草(各五克),薄荷(十片)。

〔傷脾〕,補中益氣湯,見前中風。

〔傷腎〕,六味地黃丸,七味八味俱見前中風。

〔濕火〕,胃苓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脾臟受傷,服用【補中益氣湯】(處方請見前述中風)。

腎臟受傷,服用【六味地黃丸】(七味、八味處方請見前述中風)。

濕熱,服用【胃苓湯】(處方請見前述中風)。

〔鬱火〕,升陽散火湯,升麻,葛根,羌活,獨活,人參,白芍(各一錢),柴胡,甘草(各七分),防風(五分),炙草(一錢),加薑、棗。

白話文:

鬱火

升陽散火湯:

  • 升麻:1 錢
  • 葛根:1 錢
  • 羌活:1 錢
  • 獨活:1 錢
  • 人參:1 錢
  • 白芍:1 錢
  • 柴胡:7 分
  • 甘草:7 分
  • 防風:5 分
  • 炙草:1 錢

加上薑、棗。

〔鬱火〕,火鬱湯,羌活,升麻,白芍,人參,葛根,銀柴胡,甘草(各一錢),防風(五分),蔥(三條),一方無人參。

白話文:

鬱火:火鬱湯

  • 羌活:1錢
  • 升麻:1錢
  • 白芍:1錢
  • 人參:1錢(另有一種版本沒有人參)
  • 葛根:1錢
  • 銀柴胡:1錢
  • 甘草:1錢
  • 防風:5分
  • 蔥:3條

〔骨蒸〕,五蒸丸,青蒿(童便浸),地骨皮,生地,石膏(各一兩),當歸(七錢),胡黃連(五錢),醋製鱉甲(一片),蜜丸。

白話文:

[骨蒸],五蒸丸,青蒿(浸泡童便),地骨皮,生地,石膏(各一兩),當歸(七錢),胡黃連(五錢),醋製鱉甲(一片),拌蜜做成丸劑。

〔血熱〕,加味四物湯,地,芍,歸,芎,加丹皮,山梔,柴胡(各一錢),

白話文:

〔血熱〕:使用加味四物湯,生地黃、芍藥、龜板、川芎,再加入丹皮、山梔、柴胡(各一錢)。

〔風勞〕,秦艽鱉甲散,耆,桂,苓,草,地,芍,艽,胡,鱉,甲,天冬,地骨皮,桑皮,紫菀,知母,半夏,人參,薑

白話文:

風勞

秦艽鱉甲散

  • 耆:枸杞子
  • 桂:肉桂
  • 苓:澤瀉
  • 草:白茅根
  • 地:生地黃
  • 芍:白芍藥
  • 艽:秦艽
  • 胡:胡麻仁
  • 鱉:鱉甲
  • 甲:龜板
  • 天冬:天花粉
  • 地骨皮:地骨皮
  • 桑皮:桑白皮
  • 紫菀:紫菀
  • 知母:知母
  • 半夏:半夏
  • 人參:人參
  • 薑:薑

〔陰火〕,大補陰丸,黃柏,知母(各鹽酒炒四兩),熟地,龜板(酒炒。各六兩),豬脊髓(蒸熟),蜜丸。

白話文:

〔陰火〕,大補陰丸,黃柏、知母(各以鹽酒炒製四兩),熟地、龜板(以酒炒製。各六兩),豬脊髓(蒸熟後使用),做成蜜丸服用的方劑。

〔陰火〕,坎離既濟丸,生地,熟地,山萸,牛膝,天冬,麥冬(各四兩),白芍,五味,山藥,龜板(各三兩),當歸,知母,黃柏(各二兩),川芎(一兩),蜜丸,鹽湯下。

白話文:

〔陰火〕,坎離既濟丸,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牛膝、天冬、麥冬(各四兩),白芍、五味子、山藥、龜板(各三兩),當歸、知母、黃柏(各二兩),川芎(一兩),製成蜜丸,用鹽水送服。

〔肺火〕,瀉白散,桑皮,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粳米(百粒),此瀉肺經氣分之火。

〔肺火〕,清金丸,黃芩(炒研)水丸。此瀉肺經血分之火。

白話文:

肺有火氣,瀉白散,桑樹皮、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糯米(一百粒),主要用於瀉去肺經氣分的火。

肺火

清金丸

黃芩(炒製研磨後)水丸。此藥可瀉肺經血分之火。

〔肝火〕,加味逍遙散,歸,芍,苓,朮,胡(各一錢),甘草(五分),薑,薄荷(少許),名逍遙散,此加丹皮、梔子。

白話文:

〔肝火〕,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茯苓、白朮、胡盧巴(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薄荷(少量),稱為逍遙散,此再加入丹皮、梔子。

〔脾火〕,瀉黃散,防風(四兩),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兩),蜜酒調服。

〔心火〕,導赤散,見前溫。

白話文:

[脾火]

瀉黃散:

  • 防風(120克)
  • 藿香(21克)
  • 山梔(30克)
  • 石膏(15克)
  • 甘草(60克)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蜜酒調服。

心火

導赤散(見前溫方)

〔心火〕,清心蓮子飲,蓮子(二錢),人參,茯苓,黃耆(各一錢),黃芩,麥冬,車前,地骨皮,甘草(各七分),

白話文:

〔心火〕,清心蓮子飲,蓮子(二錢),人參、茯苓、黃耆(各一錢),黃芩、麥冬、車前、地骨皮、甘草(各七分)

〔胃火〕,清胃散,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一方加石膏。

〔大腸〕,通幽湯,見前燥。

白話文:

胃火:

清胃散: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一方可加石膏。

大腸:

通幽湯:詳見前文「燥」的症狀。

〔小腸〕,八正散,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山梔,大黃,燈心

白話文:

小腸,八正散的成分有:車前子、木通、瞿麥、萍蓄、滑石、甘草梢、山梔、大黃和燈心。

〔膀胱〕,大補丸,黃柏(鹽酒炒研),米粥和丸。血虛,四物湯下。氣虛,四君湯下。氣血虛,八珍湯下。

白話文:

(膀胱問題)大補丸:黃柏(用鹽酒炒過,研磨成粉)和米粥一起和丸服用。

血虛:服用四物湯。

氣虛:服用四君湯。

氣血雙虛:服用八珍湯。

〔相火〕,滋腎丸,黃柏(二兩),知母(一兩俱酒炒),肉桂(一錢),蜜丸。

白話文:

(腎陽虛)相火:滋腎丸,藥方如下:

  • 黃柏(二兩)
  • 知母(一兩,都用酒炒過)
  • 肉桂(一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劑。

〔火喘〕,都氣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三兩。

白話文:

[火喘],服用都氣丸,即是在六味丸中加入三兩五味子。

〔氣衝〕,黑錫丹,黑鉛,硫黃(各二兩),將錫熔化,入硫黃,候結成片,傾地上出火毒,研至無聲為度。

〔降肺〕,黃芩清肺飲,黃芩,山梔,或加鹽、豉。

白話文:

(藥名)氣衝:黑錫丹、黑鉛、硫磺(各二兩)

製作方法:先將錫熔化,然後加入硫磺,等它變成薄片狀,倒在地上讓火毒散發出來,然後研磨至無聲為止。

降肺

黃芩清肺飲

組成:黃芩、山梔子,或加上鹽、豉。

〔調肺〕,人參平肺散,人參,青皮,天冬(各四分),茯苓(七分),陳皮(五分),地骨皮,炙草(各五分),桑皮(一錢),五味子(十一粒),加薑煎。

〔瀉心〕,瀉心湯,黃連一味煎。

白話文:

(治療)肺病的藥方,人參平肺散,人參,青皮,天冬(各四分),茯苓(七分),陳皮(五分),地骨皮,炙草(各五分),桑皮(一錢),五味子(十一粒),加入生薑煎煮。

瀉心:

瀉心湯:

材料:黃連

做法:煎煮一味黃連即可。

〔養心〕,天王補心丹,生地(四兩),人參,元參,丹參,茯神,桔梗,遠志(各五錢),天冬,麥冬,棗仁,柏子仁,五味子,當歸(各一兩),蜜丸彈子大,硃砂為衣。

白話文:

〔養心〕,天王補心丹,生地黃(四兩),人參、元參、丹參、茯神、桔梗、遠志(各五錢),天冬、麥冬、棗仁、柏子仁、五味子、當歸(各一兩),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用硃砂作丸衣。

〔平肝〕,左金丸,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鹽水泡一兩),水丸。

白話文:

(平肝)左金丸,黃連(用六兩薑汁拌炒),吳茱萸(用鹽水浸泡一兩),將三者混合做成水丸。

〔瀉肝〕,龍薈丸,當歸,龍膽草,山梔(炒),黃連,黃柏,黃芩(各炒一兩),大黃,青黛,蘆薈(各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蜜丸。

白話文:

(瀉肝)龍薈丸,配方包括當歸、龍膽草、山梔子(炒過)、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炒過)、大黃、青黛、蘆薈(各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以蜂蜜製成丸劑。

〔虛火〕,人參竹葉湯,石膏,麥冬(各二錢),半夏(一錢),炙草,人參(各五分),竹葉(七片),粳米(一撮)

白話文:

虛火

  • 人參竹葉湯:
  • 石膏 2 錢
  • 麥冬 2 錢
  • 半夏 1 錢
  • 炙草 0.5 錢
  • 人參 0.5 錢
  • 竹葉 7 片
  • 粳米 一撮

〔補虛〕,保元湯,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炙草(六分),陳皮(五分),

白話文:

【補虛】,保元湯,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炙草(六分),陳皮(五分)。

【補虛】,保元湯,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炙草(六分),陳皮(五分)。

〔實火〕,三黃湯,黃連,黃芩,大黃

白話文:

補虛

保元湯:

  • 人參:一錢
  • 黃耆:一錢
  • 白朮:一錢
  • 炙草:六分
  • 陳皮:五分

實火

三黃湯:

  • 黃連
  • 黃芩
  • 大黃

〔痰火〕,淡竹茹湯,麥冬,小麥(各二錢),半夏(錢半),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茹(錢二分),薑,棗

白話文:

〔痰火〕,淡竹茹湯,麥冬、小麥(各二錢),半夏(錢半),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茹(錢二分),薑、棗

〔痰火〕,以清熱化痰為主的方劑,成分包括淡竹茹湯、麥冬、小麥(各二錢)、半夏(錢半)、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茹(錢二分)、薑、棗。

白話文:

針對痰火症狀,常用以清熱化痰為主的藥方,其中包含淡竹茹湯、麥冬、小麥(各2錢)、半夏(1.5錢)、茯苓、人參(各1錢)、甘草(0.5錢)、竹茹(0.2錢)、薑、棗。

〔鬱火〕,發郁湯,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

〔火熾〕,紫雪,見前暑。

白話文:

〔鬱火〕,服用發鬱湯,組成藥材有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

火熱旺盛紫雪散,見前篇暑熱。

〔積熱〕,碧雪,寒水石,芒硝,朴硝,焰硝,馬牙硝,石膏,青黛,甘草,各等分。先將甘草煎湯,去渣,入前藥再煎。用柳木槌攪不住手,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冷結成霜,研末。每用少許,含化津咽。如喉閉,用鵝管吹入喉中,神效。

白話文:

[積熱] 症狀:將碧雪、寒水石、芒硝、朴硝、焰硝、馬牙硝、石膏、青黛、甘草,各取等量。先將甘草煎煮成湯汁,去除渣滓,再將其他藥物放入煎煮。用柳木槌不斷攪動,直到藥物和勻,再加入青黛調勻,倒入砂鍋中,等待冷卻後凝結成霜,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少許,含化使藥物溶解後吞服。如果喉嚨閉塞,可以用鵝毛管將藥粉吹入喉中,會有神奇的效果。

〔丹毒〕,千金朴硝煎,朴硝(一斤),芒硝(八兩),石膏(二兩),寒水石(四兩),先將二硝入湯中攪令消化,以紙封一宿,取清,納銅器中,另搗二石碎如豆粒,以絹袋盛之,入汁中,以微火煎至沫起,以箸投之,著箸如雪凝白,即傾瀉盆中,待凝,取出日乾。如積熱成悶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攪和令消,頓服。

日二次,熱定即止。

白話文:

【丹毒】,使用《千金方》中的朴硝煎。配料:朴硝(一斤)、芒硝(八兩)、石膏(二兩)、寒水石(四兩)。首先將朴硝和芒硝放入水中攪拌,使其溶解。用紙封住容器,浸泡一夜。取出後,將溶液倒入銅器中。另外將寒水石和石膏搗碎,像豆子大小。用絹袋盛裝,放入溶液中。用小火煎煮,直到鍋中產生泡沫。用筷子放入湯中,如果筷子像沾滿凝固的雪一樣白,即可將湯液倒入盆中。等湯液凝固後,取出晾乾。如果患處積熱成膿,用方寸勺取藥粉,加入一合白蜜和五合冷水,攪拌混合後,一次服下。